分享

《明朝那些事儿》之 徐阶(一)

 小鱼叔 2020-03-18

2018/07/05 [读书笔记]——31


徐阶一生——隐忍二字。

徐阶(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


越写越觉得一个人,一个伟大政治家徐阶的一生,就是一个一个传奇串联在一起的,一个传奇根本就不够用,请允许我用传奇的n次方来定义徐阶的一生吧!

幼年时期的徐阶可以用“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来形容,死过三次的人,均没有死成。徐阶的这一传奇便成了街头巷尾人人口中的奇谈。

徐阶虽受过良好的教育,成绩也不错,但在正德十四年(1519),参加乡试的徐阶还是落榜了。但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个道理,无论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统统适用,在徐阶身上更是传奇般毫无违和感,对,徐阶就是金子中的金子。

就在第二年,他遇到了一个人,聂豹,正是这个人,改变了徐阶的一生。

当然,这里也要夸夸聂豹,于千千万万人中,挑中了这一位传奇人才,聂豹的眼光够狠够准。

自此,王守仁的“心学”后继又多了一个人。


从徐阶一生来看,他堪称“心学”的完美继承者。

或许正应了那种现象,喜欢的人把你捧上天,不喜欢你的人把你踩在地上。徐阶在参加第二次乡试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当他信心十足的答完所有考题,提前交卷离开考场时,自信的认为自己一定会高中。

然而,中间的小插曲他并不知道,批卷考官看到他的卷子直接扔在了落榜者里。若事情到此为止,那徐阶估计又要落榜回家重考了,就在这时,主考官刚好看到他的卷子,准备定为解元。但这一个天,一个地,天壤之别反差太大,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录取徐阶,但不点解元。

所以说,有时候并不是我们不行,而是我们没有碰到自己的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坚持下去,总会看到曙光,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就行了。

而嘉靖二年(1523),徐阶进京参加会试,也出现了差不多的情景,状元变探花,第一变第三,也是有人从中作梗。但不管第几,能力最重要。

杨廷和先生还为此而训斥公报私仇的费宏,为何没有把徐阶评为第一呢!可见,在领导眼中,徐阶的能力是得到肯定的。

但最初几年,徐阶并不十分顺利,嘉靖三年(1524),父亲去世,徐阶守孝三年。

嘉靖六年(1527),官复原职,却因为发表个人意见而被整,这也不过是政治场上很普通的现象,多了去了。遇到心胸狭隘之人还是保留个人意见吧!现实中同样也是。

也就在这时,徐阶的妻子病逝,留下一个两岁的孩子,上有七十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

就像书中这句话,有时候,天堂到地狱只有一步之遥。

徐阶所经历的,是怎样的痛苦,不言而喻。

可是人生最痛苦的地方就在于,明明已经无法忍受,却还要忍受下去。(书中原话)

印象最深的是,徐阶被贬回老家,母亲听完他的经历,欣慰的说:“你因为勇于直言而被贬官,这是我的荣耀啊!”仅此一句,便能看出来,这绝对是一个明事理的好母亲。

在这以后,徐阶便打包行李,出发去福建!

有时候,吃点苦头还是有必要的,要不在顺境里走的久了,就会麻木,而麻木才是最可悲的。徐阶不是,徐阶是先隐而后发。

在福建延平,徐阶雷厉风行,整顿纪律,一日不曾懈怠,励精图治。

但所谓的穷山恶水出刁民真不是吹的,徐阶曾经的信念就此崩塌,他看到了人性的肮脏与不堪。

正像书中所说的,所谓舍生取义,所谓心怀天下,在他那些贪婪的下属心中,统统归结为两个字——放屁。

信仰崩塌,现实残酷,都告诉他,要想治理天下,有所作为,单靠那些圣人之道、处事原则是不行的,而是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未完待续……)

春风十里

不如你

关注我

你最美

书/文艺/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