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仍记得,从我们背起书包上学的那一天起,雷锋的故事就开始伴随我们的成长了。他的出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雷锋”几乎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都和他的故事息息相关。在雷锋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大张旗鼓地对他的故事进行宣传教育,就是为了弘扬他的奉献精神,以他为榜样。 雷锋同志总是这样助人为乐,以帮助别人为自己最大的人生乐趣,在利益面前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和人民,最后才考虑自己。他的这种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便是奉献型人格者身上最大的特征,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从心理学角度考虑,雷锋便是,奉献型人格的典型代表。 在雷锋的意识中,当兵对一个男人而言,尤为重要,也只有当了兵,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当他走进军营后,只要自己空闲下来,只要是他能做的,他就会尽心尽力地去帮助别人。 起初,打扫卫生、烧开水、送信件等等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战友们都说他是一个爱劳动、乐于助人的人。大家都以为雷锋只是在部队里做好事,团领导也只是口头表扬,并没有对雷锋的事迹进行深入了解。当他入伍半年后,团里连续收到了两封感谢信,从此,大家对雷锋的事迹才有所了解。 随着雷锋乐于助人的事迹,被大家一点一点的报道出来,部队对这个无私奉献,立场坚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的同志感到钦佩至极。团领导随即决定召开动员大会,全员学做雷锋好战士。很快,全国便掀起了学雷锋的浪潮。 通过对雷锋事迹的宣传,在当时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对社会起到了一种正能量的引导。尽管雷锋事迹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在今天,我们身边仍然有很多“雷锋”的存在,他们会处处为别人为别人着想,在他们身上总是会释放出一种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甚至是不求回报的正能量,影响着我们去做好事、做善事,尽管他们不求回报,但是他们值得回报。 在今天的服务行业,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从业人员,他们的贴心细心的服务,总是能够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宾至如归。同样的,在非服务行业,他们依然会发挥着自己甘于奉献,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优势,在整个团队中,他们甘当“绿叶”,在职场中,他们甘当配角。他们不热衷于“红花”,而是热衷于为“红花”提供各方面的支援,他们永远都是“红花”背后最强大的后援。 回忆一下,你身边最热心的同事。尽管他们可能和你不是很熟,只要察觉到你遇到困难或者麻烦,就会主动过来帮忙。比如,你今天可能身体不太舒服,他会过来对你嘘寒问暖;今天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他们会过来积极地帮你想解决方案;团队出动时,他们永远都是付出最多的那个人。这便是,奉献型人格的行为特征。 也正因如此,奉献型人格甘于自我牺牲的特质,决定了他们最希望的是,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和他们在一起,他们能够让周围的人都感觉良好,能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对于奉献型人格者而言,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们经常会想方设法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在组织聚会时,他们也会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精心的准备。 总之,奉献型人格者,在整个团队中往往起到情感纽带的作用。尽管有时,他们会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强的他们,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反客为主,成为团队中大家公认的好伙伴,好同事。他们身上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往往会折服顾客以及自己的下属。如果企业中,奉献型人格的同事一旦离开,那么整个团队的情感交流就会大大减弱,他们负责的客户自然也会随之流失。 “红花”虽美,但是还需“绿叶”扶持。只有“红花绿叶”长相映,那映日的荷花才能别样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