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糖食品,甜蜜的诱惑

 leafit 2020-03-18

“糖”,不少年轻人都想和它“划清界限”,奶茶要点少糖无糖的,可乐要喝无糖的,饼干也要吃无糖的.....可这些“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上期图文中,也有读者在留言评论说:“无糖好像大多用的是海藻糖、赤藓糖和木糖醇,能不能出一期关于代糖的?”

今天,梅梅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无糖、代糖的那些事。

图片来源于pixabay

不加蔗糖,还可以

甜味剂代替的无糖食品

怎样才算是无糖食品?咱们先来看看标准是怎么说的。

1

国外通行观点

按照欧洲国家的观点,无糖食品是不能含有蔗糖和源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淀粉糖、麦芽糖、果糖、果葡糖浆及葡萄糖浆等。

但是,无糖食品必须含有糖的替代物,多采用低聚糖或糖醇等不会升高血糖的甜味剂。

2

中国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中指出,“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g或100ml的含糖量不高于0.5%(即0.5g)。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食品预包装的相关要求,营养素标注采取四舍五入法则,也即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g或100ml的含糖量不高于0.5g时标注为0,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无糖”、“零糖”食品。

图片来源于pixabay

但梅梅发现,不少食物原料本身就有糖,例如每100g牛奶就自带4.2g乳糖,淀粉就是一种多糖,而且无糖食品为了弥补“无蔗糖”欠佳的口感,会添加大量脂肪,导致食物的热量比原来含糖配方做出来的食物还要高。

除了这两点,无糖食物还会添加甜味剂代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吃这些食物时会尝到甜味。

代糖都有哪些

代糖(甜味剂)的种类很多,根据是否产生热量分为: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味剂。

营养型甜味剂食用后会产生热量,但是相比于蔗糖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包括山梨醇、木糖醇、甘露醇等;

非营养型甜味剂中还分为人工合成类,如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等;天然类,如甜菊糖。

以蔗糖甜度为100为基准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曾公布一项报告,科学家们对66118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4年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长期摄入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饮料更易诱发肥胖及2型糖尿病,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无糖饮料中的甜味剂会增进人们的食欲和对甜食的渴望,喝无糖饮料的时候,由于人工甜味剂的存在,舌头感到甜味,会引发身体产生反应,使身体处在摩拳擦掌准备接受和消化食物的备战状态。

饮料下咽后,身体触到甜味,消化道里食物开始被消化吸收。由于体内分泌了各种生物信号,促使身体感到饥饿。

这种饥饿的感觉会激起对其他含糖食物或者零食的兴趣。所以在喝无糖饮料后,你下意识会吃些饼干或者蛋糕,这就是你身上脂肪的由来了。

所以,要想避免肥胖,不仅要控制糖的摄入,人工甜味剂也不能多吃呢。

图片来源于pixabay

要想科学吃糖

做到这5点

(1)学会看配料表,如果有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等,而且写在配料表前面的位置,说明含糖量非常高。

(2)配料表中有甜味剂,如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蔗糖素等,食用少量是安全的,但还是更推荐选择“醇”类的天然糖类替代品,如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等,吃的时候也要控制量。

(3)浓缩果汁属于糖溶液,和糖浆没什么区别,配料表有标示的,建议想控制糖摄入的朋友少喝或不喝。

(4)淀粉类食物的主要成分是多糖,是能量主要来源,不能忽视,要按规定量吃。

(5)选择天然食物,避免二次加工,比如能吃水果就别喝果汁。因为水果中的糖存在于细胞中,可以阻碍升糖速度,相比果汁会好很多。

无论是糖类还是糖的替代品,吃多不仅会让人变胖,肥胖还会增加 2 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科学吃糖,离健康更近一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