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普尔一世铭文(SKZ)的研读笔记【归档】

 七烟 2020-03-19

所谓“琐罗亚斯德的卡巴(Ka'ba-ye Zartosht)”是位于纳克西·鲁斯塔姆(Naqsh-i Rostam)的阿契美尼德波斯摩崖帝陵对面的一座建筑,一般认为是一座拜火教神庙(所谓“琐罗亚斯德的卡巴”这个名字似乎来自十四世纪)。1936年,学者们在建筑的一座墙上找到了沙普尔一世的一段中古波斯语铭文,到1939年又发现了帕提亚语和希腊语的版本,以及侍奉过沙普尔等几位皇帝的拜火教大祭司卡蒂尔(Kertir)添的一段铭文。直至今日这也是最重要的萨珊波斯石刻铭文之一。

“琐罗亚斯德的卡巴”的正面,笔者摄于纳克西·鲁斯塔姆

“琐罗亚斯德的卡巴”书写铭文的一面,摘自《The Seven Climes》

中古波斯语版本的铭文释读难度极大,尤其是前段损坏较多,且文中涉及大量罗马和波斯的地理名词。1939年亨宁氏(Hennings)发表过他对中古波斯语版本的一篇研究(当时另外两个版本可能还未发现或刚发现),对其中的地理信息和官职、人名等作了各种推测和分析,但是和罗马前两次冲突的信息都丢失了,所以实际解读的不到一半。

1939年另两份铭文发现后,释读终于有了一个飞跃性的进展,尤其帕提亚语铭文的保存状态很好,因此现在网上能够找到的版本基本也都是基于帕提亚语翻译的。笔者对帕提亚帕列维文(Parthian Pahlavi)了解远不如波斯帕列维文(Persian Pahlavi),但两者有很大部分词汇相同或相近,语法差别也不大(铭文的语法也复杂不到哪里去),所以靠着谷歌和TITUS读下去没啥太大障碍。因为手头并没有铭文的原始照片,所以使用的是“Parthian Source Online”(http:///texts/skz/)上的注音和转写,当然同时也参考了一下英文翻译……


这段铭文的制作自然发生在沙普尔一世打败罗马皇帝瓦雷良之后,既260 - 272年之间,至于具体的年代,亨宁氏认为是262年(也就是趁热打铁论功行赏性质的),当相差不多。

整段铭文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叙述了沙普尔和罗马帝国的一系列战争,以及从罗马帝国夺取的城市,提供了重要的行政地理信息;下部分则叙述了他为自己和王室成员建立的一系列“圣火”,以及祭祀的仪轨,尤其是列举了其祖父帕巴格、父亲阿达希尔一世以及自己麾下的一些重要的人物和头衔,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以下将该铭文根据叙述走向分成数段分别试译了一下,并着重注记了其中的波斯行政地理和官职头衔等信息,涉及到罗马的地理信息注解相对比较简略,见谅。

【一、头衔、世系和疆域】

(第1 - 5行)

我是神圣的马兹达崇拜者沙普尔,伊朗和非伊朗的王中之王,神之族裔;神圣的马兹达崇拜者【1】、伊朗的王中之王阿达希尔之子;伊朗国王【2】、神圣的帕巴格王之孙。

我掌管着【3】法尔斯、帕提亚、胡齐斯坦、梅珊、亚述、诺德西拉干、阿尔巴耶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威尔赞、西甘、阿尔丹、巴拉萨甘,直到高加索山脉、阿兰之门和整个厄尔布尔士山脉,米底、伍尔甘、梅尔夫、哈惹乌、整个阿巴尔沙赫勒、科尔曼、锡斯坦、土兰、马库兰、帕尔丹、信德斯坦、直到白沙瓦和喀什噶尔的贵霜、粟特和查吉斯坦、直到马准海的远端。并且我为一座城市命名为“胜利的沙普尔”【4】 D……州,为另一……命名为“霍姆兹德-阿达希尔 沙普尔”【5】。而这诸多州和地区的首领全部顺从于我并向我进贡。

注:

1、这里开始是其父阿达希尔一世的头衔,可以注意到没有“非伊朗”这个词,阿达希尔和沙普尔时代征服的一些地域仍然被作为“非伊朗(Aneran)”,比如亚美尼亚,但是到中后期其中的一部分又逐渐被划入伊朗(Eranshahr)。

2、这里开始是其祖父帕巴格的头衔,用的是一般意义上的王者、首领(xwaday),而不是王(shah)。shah一般指有封地的亲王,如科威特皇室收藏中有一件马库兰亲王的官印既自称shah,而自阿达希尔一世起萨珊皇帝必然是自称shahan shah(王中之王)的。但是后文一处帕巴格也被称为shah(参看第六段)。

3、这里列出了沙普尔一世和罗马开战前的萨珊波斯帝国各重要州/省。原文分了两行,第二行从米底开始,这是有意识的而不单纯是因为写不下。可以发现整体的叙述可以分为六段——

  • 第一段:包括法尔斯(Pars)和帕提亚(Parthaw),分别为波斯人的“故土”和前朝帕提亚王室的“故土”;
  • 第二段:包括胡齐斯坦(Huzestan)、梅珊(Meshan)、亚述(Asurestan)、诺德西拉干(Nordshiragan)、阿尔巴耶斯坦(Arbayestan),既伊朗西南部和整个两河流域;
  • 第三段:包括阿塞拜疆(Adurbadagan)、亚美尼亚(Armin)、威尔赞(Wirzan)、西甘(Sigan)、阿尔丹(Ardan)、巴拉萨甘(Balasagan)。既今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尔巴尼亚,并确定北界为高加索山脉,以及阿兰之门(Alanni bar/dar,是高加索山脉中的一条峡谷,通往高加索山脉北方阿兰人的地盘)和厄尔布尔士山脉。此处第一行结束;
  • 第四段:米底(Mad)、伍尔甘(Wurgan)、梅尔夫(Merv)、哈惹乌(Harev)、阿巴尔沙赫勒(Abarshahr),既伊朗中、东北部至贵霜(Kushanshar);
  • 第五段:科尔曼(Kerman)、锡斯坦(Sagestan)、土兰(Tugran)、马库兰(Makuran)、帕尔丹(Paradan)、信德斯坦(Hindestan),既伊朗东南部和巴基斯坦;
  • 第六段:极东和极南的地区,贵霜(Kushanshahr)、粟特(Sugd)和查吉斯坦(Chachestan),以及马准海(zreh Mazun)沿岸,既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和北疆部分地区,以及阿曼海岸,也可以认为只有马准是特殊的,而另外三个州可以和第五段归在一起(但是这样叙述顺序就有点奇怪);

可以发现两行都是以伊朗中部的州/省(法尔斯和米底)作为开端的;而上述所分六段除了第一段是帝国两大统治人群的故土,最后一段是两个极端的地区(极东突入中亚直到今喀什,极南则在波斯湾沿岸),其他四段恰好可以归结为西、北、东、南,这和萨珊帝国中后期将帝国分“四方”而治的思路有点相似(在《伊朗都会志(Shahrestaniha Eranshahr)》一书中有直接体现,以后读到这份古籍应该也会发一篇笔记的),但是分法并不一致(比如米底这里和东部的州在一起,而《伊朗都会志》中则在“西方”),因此这里也可能只是是为了叙述和理解方便,但不排除已经隐含了一些分治的思想。

(关于这些州/省的具体位置,另参地理大表,此处不放了。)

4、后文会介绍这座城市,这里就不赘述了。

5、“沙普尔”是写在“霍姆兹德-阿达希尔”上方的,后文没有介绍这样一座城市,但是沙普尔有个儿子叫“霍姆兹德-阿达希尔”,被指派为亚美尼亚的亲王(参看最后两段)。这里到底指的是什么并不清楚。

【二、和罗马的前两次冲突以及收获】

(第6-17行)

而当我最初在此立足,戈尔迪安皇帝【1】从整个罗马、哥特和日耳曼抽调了庞大的军队;尔后,他们从亚述向伊朗和我进军【2】,并在亚述边界的米西克【3】短兵相接。戈尔迪安皇帝战死,罗马军队被摧毁,罗马人让菲利普【4】成为了皇帝。于是菲利普皇帝来找我媾和,为他们的性命赔上500,000带血的第纳尔【5】,成为我的属国,因此我将米西克命名为“胜利的沙普尔”【6】。然而罗马皇帝再次撒谎,并对亚美尼亚造成了破坏;于是我向罗马人的土地进军,并在贝巴里士【7】杀死了罗马人60,000多士兵。亚述及其周边的土地,都遭到烧毁,被夷平和劫掠;在这场【胜利中】从罗马人那里夺来了下述的城堡和城市【8】:阿纳特及其周边;波尔特-阿鲁班及其周边;波尔特-阿斯珀拉甘及其周边;苏拉及其周边;贝巴里士及其周边;曼布格及其周边;哈拉伯及其周边;基纳什拉及其周边;阿帕美亚及其周边;雷法尼亚及其周边;佐马及其周边;乌尔纳及其周边;金达洛斯及其周边;阿尔梅纳兹及其周边;塞琉西亚及其周边;安条克及其周边;西尔胡斯及其周边;另一座塞琉西亚及其周边;亚历山大勒塔及其周边;尼科波利斯及其周边;新扎拉及其周边;哈马及其周边;阿里斯缇及其周边;狄考尔及其周边;杜拉及其周边;多利克及其周边;喀耳刻西昂及其周边;日耳曼尼西亚及其周边;巴特南及其周边;哈纳尔及其周边。在卡帕多细亚:萨塔尔及其周边;多曼及其周边;阿尔坦吉剌及其周边;苏伊萨及其周边;苏伊德及其周边;弗莱塔及其周边。总共三七个城市及其周边。

注:

1、罗马皇帝戈尔迪安三世(Gordion III,225 - 244年),在这场战役中,为他的继位者阿拉伯的菲利普(Philip the Arab)阴谋杀害。

2、这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显然是向亚述进军,目标是伊朗和“我(沙普尔)”,所以后来的战斗发生在亚述州南部,而并没有深入波斯帝国的国土。

3、具体位置不明,当在巴格达西面。

4、既阿拉伯的菲利普(244 - 249年),原为戈尔迪安三世手下的一位将领,夺权后迅速和波斯议和并撤回罗马,5年后死于和叛乱的部下Quintus Decius Valerinus的一场战斗。

5、字面翻译,可能比喻这笔钱是通过战争(流血)得到的。

6、既上文(第一段)中提及的“胜利的沙普尔”。

7、Bebalish,既Barbalissos,在古罗马的奥古斯塔·幼发拉滕西斯(Augusta Euphratensis),今遗址Qala'at Balis,位于叙利亚的马斯卡纳(Mascana、 Meskene)以南,幼发拉底河上。

8、这些地名熟悉罗马地理的朋友应该能了解,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一共七行,下面简单标出每行的内容以及对应的转写。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城市基本上都应该是第二次冲突中沙普尔主动出击后获取的,而不是第一次的“防御战争”的收获(米西克在萨珊波斯境内,并且菲利普很快就撤退了)。整个叙述的顺序看起来混乱,其实应该和波斯军队进军的先后顺序有关,这里可以参考亨宁氏对第三次冲突的”收获“的研究(看下文)。遗憾的是亨宁氏释读的中古波斯语版本中,第一第二次冲突的文本丢失了,对罗马地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跟着地图走下。

  • 第一行:阿纳特(Anat/Anath)、波尔特-阿鲁班(Birt-Aruban)、波尔特-阿斯珀拉甘(Birt Asporagan)、苏拉(Sura)、贝巴里士(Bebalish)、曼布格(Manbug)。这几个都是叙利亚的城市,在幼发拉底河上(当时是萨珊和罗马边界);
  • 第二行:哈拉伯(Halab,既阿勒颇)、基纳什拉(Kinashra,既Chalcis)、阿帕美亚(Apamea)、雷法尼亚(Refaniyos,既Rhephaneia)、佐马(Zoma,既Zeugma)、乌尔纳(Urna)。这些也基本都在幼发拉底河沿岸,但后面几座城市已进入今土耳其境内;
  • 第三行:基恩达洛斯(Gindaros)、阿尔梅纳兹(Armenaz)、塞琉西亚(Selukiya)、安条克(Antiyok)、西尔胡斯(Kirros,既马其顿要塞Cyrrus)。向地中海沿岸推进并进入西里西亚,唯独西尔胡斯在幼发拉底河沿岸;
  • 第四行:另一座塞琉西亚、亚历山大勒塔(Alexandariya,既Alexandaretta)、尼科波利斯(Nicopolis,在西里西亚,不是希腊的那个)、新扎拉(Sinzara)、哈马(Hamath)。前两个在西里西亚,后两个沿Orontes河,靠近地中海;
  • 第五行:阿里斯缇(Ariston,既Aristia)、狄考尔(Dikor)、杜拉(Dura,既Dura-Europos)、多利克(Dolox,既Doliche,著名的宗教圣地)、喀耳刻西昂(Kirkisiya,既Circesion)、日耳曼尼西亚(Garmaniyos)。很大一部分在叙利亚北部,原科马基尼(Commagene)王国所在范围;
  • 第六行:巴特南(Batnan,两河北部贸易城市)、哈纳尔(Xanar,可能是叙利亚的Hana)。可能经由上述的城市转入卡帕多细亚地区,后续的几座城市都在卡帕多细亚省境内,包括,萨塔尔(Satal/Satala)、多曼(Doman/Duman),以及下一行的;
  • 第七行:阿尔坦吉剌(Artangilia,可能是Artane)、苏伊萨(Shush,既Suisa/Suissa)、苏伊德(Shud,既Suida)、弗莱塔(Frat,既Phreata);

不熟悉罗马地理的朋友可参看下图,或者参考Perseus Tufts上的希腊罗马地理词典——

罗马帝国地图

【三、和罗马的第三次冲突】

(第18-22行)

第三次,我向哈兰【1】和乌尔哈【2】进军,并围攻了这两座城市。瓦雷良皇帝【3】前来和我对阵。和他一起来的,是来自【4】日耳曼、雷蒂亚、诺里克、达西亚、潘诺尼亚、墨西亚、伊斯特里亚、西班牙、阿非利加、色雷斯、亚细亚、潘菲利亚、伊苏利亚、利考尼亚、加拉太、吕基亚、西里西亚、卡帕多细亚、弗里吉亚、叙利亚、腓尼基、犹太、阿拉伯、毛里塔尼亚、日耳曼、罗德斯、奥斯朗、美索不达米亚,共70,000大军。于是这边在哈兰和乌尔哈与瓦雷良皇帝大战一场,【我】亲手将瓦雷良皇帝俘虏。其他人,包括禁卫军长官【5】、元老【6】和其他统帅这支军队的官员【7】也都俘虏了,并带往法尔斯省。

注:

1、既Carrhae,在土耳其东南部,乌尔法(Urfa)市东南24公里处。

2、既著名的埃德萨城(Edessa),位于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平原中部。

3、罗马皇帝瓦雷良(200 - 260年),他即位在253年,实际只当了七年皇帝。

4、这里列举了罗马的各个行省,除了“奥斯朗”拼写不清晰,其他基本都很明确,笔者直接译作拉丁语对应的地名了,不再作详细解释,同时也可以参看上面的罗马帝国地图。

5、这里参考了“Parthian Source Online”的翻译,原文为rabesef,似乎为praefectus praetorio的误译。

6、同上,原文为sanator,显然是senator的音译。

7、同上,原文为hegemen,既希腊语中的hegemon

【四、第三次冲突的收获】

(第23-30行)

叙利亚、西里西亚和卡帕多细亚都遭到烧毁,被夷平和劫掠。这一次从罗马人那里得到了如下的城市【1】:伊苏斯的亚历山大里亚及其周边;萨莫萨他及其周边;卡塔巴拉及其周边;爱吉尼及其周边;莫普苏艾斯提亚及其周边;马鲁斯及其周边;阿达纳及其周边;塔苏斯及其周边;泽菲利昂及其周边;赛巴斯特及其周边;科里库斯及其周边;阿纳扎尔波斯及其周边;卡斯塔巴拉及其周边;尼洛尼亚斯及其周边;弗拉维亚波利斯及其周边;尼科波利斯及其周边;埃皮法尼亚及其周边;克楞得利斯及其周边;阿内姆利昂及其周边;瑟利努斯及其周边;米昂波利斯及其周边;安条克及其周边;塞琉西亚(?)及其周边;多美提乌波利斯及其周边;提亚那及其周边;凯撒利亚及其周边;科马纳及其周边;基别斯特拉及其周边;赛巴斯提亚及其周边;比尔塔及其周边;拉孔蒂亚及其周边;拉兰达及其周边;伊孔尼亚及其周边。总共36个城市及其周边。那些来自罗马土地上的非伊朗人被作为战利品带回,带到了伊朗的土地上,带到了法尔斯、帕提亚、胡齐斯坦以及其他地区,带到了我和我的父亲、我的祖先和先驱者们【2】守护的土地上,并安置在那里。

注:

1、这里罗列的城市大部分在西里西亚和卡帕多细亚,少部分在叙利亚。亨宁氏指出叙述的顺序正是萨珊波斯军队征服的顺序,如:夺取塔苏斯(Tarsos)后,沙普尔肯定直接推进邻近的卡帕多细亚首府凯撒利亚(Kesariya)。然而他在这里显然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围攻持续了很久(亨宁氏认为有七个月),期间他同时攻取了其他一些目标。由此可以解释塔苏斯和凯撒利亚这两个相距不远的城市之间(参看上面的地图)隔了一堆其他城市(很多在伊苏斯湾北岸)。而在归途上,沙普尔则顺手夺取了北方的科马纳(Komanaya)、赛巴斯提亚(Sebasteia)等几座城市,但是他没有再进一步扩大战果,而是直接回到了波斯。

第三次冲突萨珊波斯占领的城市及其大致地理位置

2、原文为niyāgān ud hasēnagān,两个词都是祖先的意思。

【五、列举供奉的“持名圣火”】

(第31-34行)

我还夺得了其他诸多城市,达成了许多名望和英雄事迹【1】,无法尽数记录于此,但是我命人【2】写下这诸般事迹,旨在使后来人明白我的名望、勇气和权威。因此,神既如此以我为他们的“左右手”【3】,在诸神的支持下,我夺取和获得【4】了许多的土地,尔后我还在各地燃起瓦赫兰之火【5】,扶持了许多正义的大祭司【6】,并巩固了诸神的信仰。在此铭文中同样要记载【的是】,我还燃起了:一座圣火名曰库思老-沙普尔【7】,为我的灵魂和日后的声望;一座圣火名曰库思老-阿杜尔-阿纳西德,为阿杜尔-阿纳西德,女王中的女王【8】,我女儿的灵魂和日后的声望;一座圣火名曰库思老-霍姆兹德-阿达希尔,为霍姆兹德-阿达希尔,亚美尼亚伟大的王【9】,我儿子的灵魂和日后的名望;另有一座圣火名曰库思老-沙普尔,为梅珊之王沙普尔,我儿子的灵魂和日后的名望;一座圣火名曰库思老-纳尔斯,为圣洁的马兹达信奉者纳尔斯,统御信德、塞斯坦和突厥斯坦【10】直到大海边的王,我儿子的灵魂和日后的名望。

注:

1、这里是帕提亚语的newif(既中古波斯语的newih),通常意思是“善事”,此处或可理解为“正义事业”,英文版的翻译则用了“勇气”一词;

2、显然这里是指他(沙普尔)要求书写铭文的人写下的上面的那些功绩。

3、这里用的是dastgerd/dastgird一词,这个词在这篇铭文中出现过很多次,如上一节的“守护”也是这个词,其本意是“庄园”,可进一步引申为“支持、维持、守护、供养”等,故这里解读为神在人间的“支持者”或“左右手”。

4、这里基本是字面翻译,但是其逻辑是“夺取从而获得”,还是“一部分夺取,一部分(通过其他手段)获得”并不清楚。

5、既adur i Wahram,在《本达希申(Bundahishn)》中被称为ataxš i Wahram,是萨珊波斯时期第一位阶的圣火(所谓萨珊波斯三大圣火Adur i Gushnasp、Adur i Farrobag和Adur i Burzmihr,都是这个位阶的),它也是其他圣火的源头,需要保持常燃。

6、这里大祭司用的是mowmard一词,指的是专职掌管瓦赫兰圣火的拜火教祭司,形容词kerbagih既指宗教范畴的善、正义。

7、adur ew Husraw-Shabuhr nam,既名为“库思老-沙普尔(Husraw-Shabuhr )”的“持名圣火”,后面的几个圣火类似理解。

8、bāmbišnan bāmbišn是个很特别的头衔,此处用于沙普尔的这位爱女Adur-Anahid,以及后面阿达希尔一世的一位宫廷女眷(具体身份关系不明),这里似乎并不意味着沙普尔娶了他的女儿,因此译作“女王中的女王”。参看下文沙普尔的正妻称为šahr bāmbišn(王之后)。

9、这里和下文只有亚美尼亚的亲王用了wazurg(伟大的、强大的)这个形容词,应该是体现了对亚美尼亚的重视(当时是对萨珊波斯较为抵触的地区)。这些分封shah的地区多为阿达希尔时代的“非伊朗(Aneran)”的族群所在,因此在保留地方统治者(不少为异教徒)的同时也派驻波斯的亲王“协同”统治。这些亲王,如文中所述,都是沙普尔的儿子。

另外,这位霍姆兹德-阿达希尔就是沙普尔一世的继承人霍姆兹德一世(270 - 271年)。

10、这里明确使用了Turgestan(突厥斯坦),而不是上文列举各州时的Tugr(土兰),应该是囊括了土兰、马库兰,明显是有族群针对性的(土兰人的地盘),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这位纳尔斯(293 - 302年)后来从其侄孙子巴赫兰三世手中夺取了萨珊波斯的王位。

【六、说明祭祀圣火的仪轨】

第一部分:(第35-38行)

于是如此,我设立了这些圣火,并奠定了这些仪轨,并将这些按约定铭刻下来。将惯例奉献给我的富余的一千头羊,给予这些圣火【的祭祀】,并如我之命完成如下事宜——

为我的灵魂,每天【供奉】一头羊羔,一grīw和5hōfan【1】的面包,以及4pās【2】美酒。

为了首领萨珊【3】,帕巴格王,帕巴格之子沙普尔王【4】,王中之王阿达希尔,王后花兰泽姆【5】,女王中的女王阿杜尔-阿纳西德,王妃【6】德纳格,吉兰王瓦赫兰【7】,梅珊王沙普尔,亚美尼亚伟大的王霍姆兹德-阿达希尔,锡斯坦王纳尔斯,锡斯坦王后【8】沙普尔-杜赫塔格,尊贵的女士【9】喀什马格,王子【10】卑路支,王中之王沙普尔之母尊贵的女士穆罗德,王子纳尔斯,阿诺沙格之女【11】公主【12】罗德杜赫特,花兰泽姆之女公主瓦拉兹-杜赫特,王后斯塔赫利亚德,以及亚美尼亚王之子【13】霍姆兹达格,梅珊王之子霍姆兹德、霍姆兹达格、奥达巴赫特、瓦赫兰、沙普尔和卑路支,梅珊王之女沙普尔-杜赫塔格,以及塞人王之女【14】霍姆兹德-杜赫塔格,为他们的灵魂【供奉】一头羊羔,一grīw和5hōfan的面包,以及4pās美酒。

注:

1、grīwhōfan应该都是重量单位,具体所指不明。

2、pās当为体积单位,具体所指不明。

3、注意这里萨珊用了xwaday,对应第一行(没有提到萨珊)帕巴格的称呼,而接下来帕巴格则用了王(shah),按一种说法,萨珊和帕巴格并无亲缘,而阿达希尔是萨珊之子并过继给了帕巴格。沙普尔一世在叙述世系时是否有些犹豫呢?

4、这应该是沙普尔一世的一位叔父(但可能和阿达希尔没有血缘),据Touraj和Khodadad,他是帕巴格亲生且为指定的(原)王储,但是神秘地早夭了。

5、此处用的是shah bambishn,既沙普尔的正妻。

6、此处用的是bambishn,当指一位王妃。

7、Gelan/Gilan在里海的西南沿岸,但是在开始列举各州的时候并没有提到,当时可能还是阿塞拜疆的一部分。这位瓦赫兰既霍姆兹德一世的继位者瓦赫兰一世(271 - 274年)。亨宁氏认为这位王子因为缺武功(没有参与对罗马的战争)而没有获得“持名圣火”,但是确实被封了个小亲王。

8、这里用的也是bambishn一词,但是加在地名后当指亲王的配偶。

9、banug,指一般的贵族妇人,作为一种尊称但并非王室头衔或官职。这位喀什马格并没有其他身份,推测可能是阿达希尔的一位地位较低的妃子。

10、wispuhr/waspuhr,可以是皇帝的儿子,也可以是亲王的儿子(继承封地的),可能到某个年龄并满足某些条件后才能册封,因为下文有几位沙普尔或亲王的儿子并没有这个头衔。

11、Anoshag可能是沙普尔一世的一位地位较低的妃子(铭文中完全没有提到),但她的女儿被册封了公主。

12、wisduxt/wasduxt,同上wispuhr不过指女性继承人。

13、shah puhrpuhr是帕列维语中的“儿子”,中古波斯语作pus),一般意义上的“王之子”,可能指那些没有被册封为wispuhr的后代。

13、Sagan shah duxt,这里没有用Sagestan shah(上文的纳尔斯),无法确定是否是同一个人。

第二部分:(第39-40行)

这些羊中剩下的,只要它们还活着,为了【下面】那些灵魂【1】,我命令将它们奉献。

此处所录乃侍奉帕巴格王者:奥尔西之子萨珊,法拉格之子法拉格,霍拉格之子瓦赫兰巴德,阿斯珀拉格之子阿斯珀拉格,马尔德纳格之子普赫剌葛,仪式大师【2】兹格,韦扎那格之子沙普尔,梅赫洛赞之子沙普尔。

注:

1、这里应该指的是接下来要罗列的这些侍奉各代君王的大臣。

2、niweybed,字面意思是“宣传长官”,这里保留了英文版的翻译“ceremonial master”,但是翻译“总传令官”似也可以,而且下一部分确实有一位总传令官的官职名是一样的。暂时在他处未见类似的翻译。

第三部分:(第41-43行)

此处所录乃侍奉王中之王阿达希尔者:阿布雷那格之王【1】萨达鲁夫,梅尔夫王阿达希尔,科尔曼王阿达希尔,塞人王阿达希尔,帕巴格王之母德纳格,王中之王阿达希尔之母罗达格,帕巴格的女王中的女王【2】德纳格,总督【3】阿达希尔,千夫长【4】帕巴格,瓦拉兹家【5】的德亨,苏仑家的萨珊,俺的干族长【6】萨珊,卡琳家的卑路支,卡琳家的果戈,阿达希尔-法尔家的阿布尔萨姆,德玛温德家的戈尔曼,统帅【7】拉赫西,书记长【8】玛尔德,总传令官【9】帕巴格,维斯法拉格之子帕奇赫勒,法拉格之子韦弗尔,巴雷萨格之子梅赫尔-花斯特,近卫军首领【10】霍姆弗拉达德,武备大臣【11】迪兰,大法官【12】奇赫拉格,司马【13】瓦尔丹,托萨拉戈之子梅赫拉格,扎布拉格之子兹格,猎长【14】萨格布斯,宫廷总管【15】胡杜格,献酌官【16】亚亨。

注:

1、既阿巴尔沙赫勒(Abarshahr),参看第一段。

2、这个头衔的所指不清晰,可能和沙普尔封爱女一样,也是封给帕巴格的一位女儿的(阿达希尔的姐妹)。

3、bidaxsh,其功能存在争议,最初出现于格鲁吉亚的碑铭上指地方长官,但在萨珊早期则可能类似于“副王”一类的职能。

4、hazaruft(帕提亚语,hazar是一千的意思,波斯语作hazarbed),或许是沿袭自罗马-帕提亚的官职。

5、名字的两个部分中间不出现介词i(相当于英语的of),一般表示后面是家名。

6、Andegan xwaday,这里可能指外族(非伊朗人)的首领。

7、spahbedspah是军队的意思),这一时期萨珊的军队管理还没有分四方统帅,只有一位spahbed,库思老一世改革后有了四位。spahbed是高级宫廷官员,有相关出土封泥证据(晚期的)。

8、dibirbeddibir是书记、书吏的意思,属于一种职业能力,并非官职)。

9、既上一部分的niweybed

10、madaganbedmadag的意思是“要素、精华”),英文翻译这里作“不死之身的统帅”(哈士奇)。

11、zenbed,这里zen是兵器的意思。

12、dadwar,就是法官的意思,这是一类高级官员,有出土封泥证据。

13、aswarrbed,应该等同于中古波斯语中的aspbed(下文有一位,asp是马的意思),可理解为骑士的首领。这是一个相对较高的职位,有封泥证据,但比大统帅(spahbed)级别要低。

14、naxcirbednaxcir是猎人的意思),这个职位的功能不明,和naxwar(一种地方官员)也对不上。

15、grastbed,统管宫廷物资供应的官员。

16、madugdar,掌酒杯的人,可能指宫廷宴会上负责敬酒的高级官员,在大英博物馆有实物印章存世。

第四部分:(第44-50行)

此处所录乃侍奉我之人:诺德西拉干之王阿达希尔,科尔曼之王阿达希尔,沙普尔的“贤内助”【1】,梅珊之后德纳格,威尔赞王哈马扎斯布,帕巴格之子王子瓦拉赫西,王子萨珊,由法拉格家抚养,另一位王子萨珊,由卡杜格家抚养,卑路支之子王子纳尔斯,沙普尔之子王子纳尔斯,总督沙普尔,千夫长帕巴格,司马卑路支,瓦拉兹家的阿达希尔,苏仑家的阿达希尔,俺的干族长纳尔斯,卡琳家的阿达希尔,秘书【2】沃赫南,威赫-安条克-沙普尔长官【3】弗里格,莎姆斯特家的斯里多依,阿达希尔-西诺姆家的阿达希尔,塔姆-沙普尔家的帕奇赫勒,哥曼州【4】长阿达希尔,纽沙普尔家的喀什马格,沙普尔-西诺姆家的沃赫南,沙赫尔科尔德家的城主(?)【5】蒂尔梅赫尔,仪式大师兹格,德玛温德家的阿尔达万,艾瓦格家的衮狄法尔(?),山比格之子拉兹姆乔和帕比齐·卑路支-沙普尔,加依【6】长官瓦尔赞,总督科尔德斯老,维斯法拉格之子帕巴格,色路克之子瓦拉赫什,王后顾问【7】亚兹德贝德,奉剑者【8】帕巴格,林德【9】的长官纳尔斯,哈马丹【10】长官提亚纳格,侍从长【11】瓦尔德贝德,拉斯塔格之子约玛尔德,维弗拉格之子阿达希尔,宫廷侍卫长【12】沙普尔之子阿布尔萨姆,巴拉格之子纳尔斯,纳尔斯之子沙普尔,宫廷总管纳尔斯,书记长霍姆兹德,监狱长【13】那杜格,守门人【14】帕巴格,帕斯法尔德之子帕斯法尔德,城主之子【15】阿布达赫什,大祭司【16】卡蒂尔,威赫-阿达希尔【17】长官拉斯塔格,总督之子【18】阿达希尔,司库大臣【19】梅赫尔花斯特,秘书沙普尔,书信吏【20】梅赫兰家的阿尔什塔德,萨珊之子宦官【21】萨珊,监市【22】威罗德,内利兹【23】长官阿达希尔,瓦尔德贝德之子巴伊达德,阿尔达布之子卡蒂尔,班达格之子祖尔万-达德,萨珊之子温纳尔,宦官曼札格,法官萨珊,纳什贝德之子瓦尔丹,野猪统领(?)【24】瓦尔达格。再【为他们的灵魂供奉】一头羊羔,一grīw和5hōfan的面包,以及4pās美酒。

注:

1、这里仍然是dastgird这个词,理解参看上文的注释。

2、framadar,既发号施令的人。存世的封泥上有waspuhragan-framadar(王子?的秘书/总管?)的官职名,但是其作用也不清楚。

3、Weh-Andiyok-Shabuhr,既后来的Gundshabuhr城,萨珊波斯的学术和宗教中心,在胡齐斯坦省。此处设过铸币厂(缩写HWC)。长官既shahrab,一般指州长,这里的使用似乎较为自由,也可以指一座城市的长官。

4、Goyman/Goman,后来被卡瓦德一世改名为Eran-Vinnard-Kavad,既今库姆(Qom)省(也可能指阿塞拜疆西部的城市Goman)。

5、dizbed,字面意思似乎是指某座城堡的主人(diz指城堡),具体所指不明。

6、Gay,米底南部的一座城市,《伊朗都会志》中记载为亚历山大所建,此处设过铸币厂(缩写GD)。

7、bambishnan handarzbed,估计是指专属王后们的宫廷管事。

8、safserdar,字面意思就是拿剑(safser)的。

9、Rind,具体位置不明,可能在亚美尼亚。

10、Hamadan,州名,同时也是其省会名,今伊朗仍沿用此名。在《伊朗都会志》中记载为耶泽格拉德一世所建(可能是重建)。Hamadan城既昔日米底王国的首都Ecbatana。

11、parishtagbedparishtag是侍从的意思)。

12、darigan salar,中古波斯语中一般作darigbed,在拜占庭时期曾被授予宫廷守卫的统领(和近卫军是两回事),但是在这里显然位阶不是太高,可能就是个宫廷警卫长。

13、zendanig,但是在中古波斯语中这个词一般指囚犯,而监狱长则是zendanbanzendan指监狱)。

14、barbed/darbed

15、dizbedgan(参看上文dizbed)。

16、herbed,一般指宗教造诣非常高的拜火教祭司,而不是一种官职。不过Kerdir后来陆续得到封赐mobed和最高位阶的mobedan mobed

17、Weh-Ardaxshir,在萨珊波斯首都泰西封的郊区,《伊朗都会志》中也有记载。

18、bidaxshgan,同样参看上文bidaxsh

19、ganzbar,中古波斯语作ganjwarganj是财宝、财富的意思),既管理财富的人。

20、pad frawardag dibir,既专职写信(frawardag)的书吏。

21、shabestan

22、wazarbedwazar意思是市集)。

23、Niriz/Neriz,法尔斯州的一个地区,在萨珊波斯早期这里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州,后来被并入了Darabgird郡。

24、warazbed,另一个莫名其妙的头衔(或尊称)。

【七、结语和工匠署名】

(第51行)

正如我致力于侍奉诸神,而诸神以我为“左右手”,在诸神的协助下我夺取了众多的土地,获得了名望和功绩;愿所有的后继者,也能得幸献身诸神,得神之佑,为其左右手。书吏西拉格之子书吏霍姆兹德手书此文【1】。

注:

1、最后这句显然是负责书写这段铭文的人的签名。

【参考资料】

  • Negin Miri, 《Sasanian Pars: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 Parthian Source, SKZ (http:///texts/skz/) = Huyse 1999。
  • Prof. Samuel N.C. Lieu, FRAS, FRHists, FSA, FAHA,《A MULTILINGUAL GAZETTEERCOMPILED FOR THE SERICA PROJECT FROM SELECT PRE-ISLAMIC SOURCES》。
  • Touraj Daryaee, 《Sahrestaniha Eransahr: A Middle Persian Text on Late Antique Geography, Epic, and History With English and Persian Translations and Commentary》。
  • Touraj Daryaee & Khodadad Rezakhani, 《KING OF THE SEVEN CLIMES》, 'THE SASANIAN EMPIRE'。
  • W. B. HENNING, 《The Great Inscription of Shapur I》。
  • William Smith, LLD, Ed., 《Dictionary of Greek and Roman Geography (1854) 》。
  • TITUS (主要用来查词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