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是一种权力的书写,自古已然。 官方修史,对于材料的拣选,自有其一套价值标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人生际遇、生老病死,相比较王朝兴替、政权运作等宏大叙事来说,多少显得微不足道,在历史上难留只言片语,这并不奇怪。 不过,还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身处权力核心的边缘,“侥幸”在历史上留下了几笔,虽然时常成为被忽视的小细节,却提供了另一种历史叙事的可能。 《紫禁城里很有事:明清宫廷小人物的日常》所讨论的正是宫廷中那些边缘人物的生活甘苦、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这是对宏观历史的弥补和丰富,同时,身为小人物的我们,也会在他们的故事中,“投入我们自身的感情、信仰,甚至是价值上的认同”,更易产生共情。 钩稽爬梳史料,大概只有亲身经历过,方知其中的辛苦。 作者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在大量阅读明清档案、明清两朝实录以及清代养心殿造办处、军机处、内务府等机构一手资料基础上,发掘出诸如朝鲜贡女、太监、工匠、守门兵丁、驿递马夫等未被正史记载的边缘人的故事。 比如说,不少高丽女子被选入宫廷,有些上位为妃子,成为了宫廷中重要的女性皇室成员,这更像是一种两国之间的联姻,甚至用制度(贡女制度)加以固定,从而达到某些外交目的。可以说,她们在宫廷中成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政治势力。 相类似的还有明初宫廷里的交趾太监,他们自幼被选入宫廷,接受教育,成为某些领域的专职人才。比如,在明初紫禁城建设中,交趾太监因其出色的建筑才能,在营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也深受皇室的重视和恩宠,甚至有学者也以“交趾派”来形容他们的内廷势力。 比起他们,紫禁城的守门兵丁、驿递差役,工作辛苦不说,稍有不慎就会引来刑罚之祸。 驿递差役,他们送达皇命、传递军情,是沟通中央和地方的信使,不容闪失,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但在实际运作中,难免会发生公文报匣遗失,甚或被贼匪偷盗等事件,也会面临因道路阻隔而延迟送达,甚至更有驿马失控等突发情形。 虽说这些情况难以避免,不过清廷还是制定了非常严苛的刑罚来进行惩戒。 乾隆年间,驿递马夫戴大,一时不慎,导致马匹受惊,公文报匣意外毁损,被仗刑60下,判处徒刑1年;而嘉庆年间,一乞丐路上捡到公文报匣,把箱子损坏了,竟被仗刑100下,流刑3000里。 当然,在这些宫廷边缘人物中,最过凄苦的非太监莫属了,更有一种生命无常之感。 因为按照定例,太监生病会被逐出宫廷,自谋生路,他们被视为非正常人,实际上谋生特别困难。在这种压力之下,心理极容易扭曲,出现一些诡异的行为,比如自戕。 透过这些小人物,我们可以一窥皇权笼罩下的底层生活的日常图景。欢乐也罢,辛酸也罢,他们一直生活在皇权的阴影中,命运都被牢牢“捆绑”在皇权之中,沉沉浮浮,身不由己。 值得商榷的是,明清宫廷小人物的日常,其中两个章节写到了皇子教育和章嘉国师。 他们并非宫廷小人物,皇子拥有皇家血脉,身份、地位、尊荣虽有差异,但只要没有政治野心,仍会享有锦衣玉食的生活。而章嘉国师,是为皇帝们所倚重的藏传佛教领袖,协助帝国处理宗教民族事务,深受皇权恩宠和礼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