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上上一直有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统治者宣言的是一套理论,但是在实际中奉行的却是另一套理论,最为典型的就是关于儒家与法家的争论。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就被高高的碰上了神坛,天天受着徒子徒孙的朝拜,每天的供案上都有肉吃,但是可惜肉吃多了也不好,孔老夫子也想换换口味。 可惜孔家店的那帮店员们,早就没有了创始人务实的作风,活生生两千多年以豆腐是淮南王刘安发明的,他是个道家为由,就是不让孔子吃美味的豆腐,可怜孔老夫子活着的时候风餐露宿,经常食不果腹,没想到死后被封为圣人,却连美味的豆腐都没有吃过。 相比起孔家店的店员,他幕后的大老板皇帝可是要务实的多,名义上是只开了这一家店,其他店铺全部关门,实际上背地里还开着另一家店,而且这家店才是老板最赚钱的途径,借口这个富丽堂皇的孔家店也就是个旗舰店,充脸面用的。 皇帝这个看不见的店,名字叫做法家,跟孔家店那完全就是对着干,大老板多聪明呀,用孔家店的温柔细语和漂亮店员,吸引百姓的注意,背地里这家冷酷无情的法家店才是大老板赖以生存的基础。 华夏大地的大老板换了很多任,但大家基本上都是默认的这套策略,现在都提倡全民学习终生学习,口号喊得响的不一定是最有动力学的,最有学习动力的是中国历史上这些大老板们。 当华夏这片广袤土地的大老板可是不容易,稍有不慎不但会倾家荡产弄不好还得身首异处,所以历代大老板都很虚心学习,而他们学习和崇拜的对象就是老刘家店铺,时间长影响大,尤其是老刘家前几任CEO那各个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高手,硬生生把快要倒闭刘家铺子开的是风生水起。 ![]()
刘家店的股权回收刘家店铺的创始人出身很低,顶多也就是个村干部,核心部下也没什么像样的人物,第一功狗萧何是个底层公务员,连个副科长都没混上。 其他人就更拿不上台面了,樊哙是个杀狗的,这个貌似倒是比杀猪的好听点,但也就是强那么一点儿吧,周勃是编席子的,还在葬礼上吹笛子贴补家用,韩信的惨状大家都很熟悉,又是漂母分食又是胯下之辱的,混得比鲁迅笔下的阿Q还要惨。 就这么一帮人最终做了天下,但刘邦比较弱鸡一点,并不是一家独大而是把公司弄成了股份制,异姓王一大堆,相当于他刘家顶多也就是个公司的大股东,还不是绝对控股的那种。 不过这外部最大的竞争公司项羽一旦倒闭,刘邦和他之后的CEO想的可就是怎么把分出去的股权再要回来,过程比较复杂,简单的说就是刘邦作为第一任CEO,算是把那些异性的股份全都要了回来,股份全部都回到了刘氏家族手里。 后面几任CEO就是把刘氏家族的股份也统统要回来,变成只属于一个人的股份,这个人高高在上说一不二,最后刘家店经过几任CEO的努力,终于整合了所有的股份,硬生生把股份公司变成了个人独资公司。 这个时候再也没有人提当初起兵反秦时候的愿望了,当初起兵反秦目的就是要恢复到秦朝之前西周那个状态,也就是一个典型的股份公司,所以就算是项羽再强,也同样是把天下分成了18股,自己也不过是占了最好的那一股。 但是打败了项羽的刘邦太知道自己是怎么得的天下,想要恢复到秦朝之前是不可能了,股份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秦朝开启的独资公司才是正经的经营之道,为此刘邦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收回股份,首先就是异姓王的必须收回,刘家店的股东起码都必须姓刘。 开始刘邦的确有点弱,62个郡自己只留了15个,其他的都分封掉了。在分封的11个诸侯国中,7个是武将出身的功臣,老刘家亲戚只有4个。这么看起来,刘邦的起手牌比周武王要差很多。周朝分封的时候,71国里有53个是姬姓;而到刘邦这儿,11个封国里刘姓只有4个。 这种情况让起于微寒的刘邦非常的没有安全感,起于微寒之人往往成功之后,危机意识就会特别强,后来的朱元璋也是如此,刘邦心里很清楚,必须要学习秦朝,尽管他们嘴里天天喊的都是怎么批判秦朝。 于是在各种坑蒙拐骗和无赖流氓之后,异姓王全部剪出,什么韩信彭越统统拿下,这里面最惨的就是刘邦的发小卢绾,开国之初还做过全国军事统帅太尉,这个好朋友实在太了解刘邦了为人了,于是还没等刘邦弄死他,自己就直接跑到匈奴去了,再也没有回来。 ![]()
爵位多如狗眼看着股权收回的差不多了,不过刘家店里还有一件事让刘邦不开心,那就是自己不受人尊敬,你想呀,都是光屁股长大的,谁还不知道谁的底气,你坐在龙椅上就是真龙了? 连刘邦这个名字都是后来起的,大家还都叫着他的本名刘老三,看着吵吵闹闹与老板打成一片的店员们,刘老板很不开心,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办。 后来有个叫叔孙通的儒生过来了,给刘总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奉行儒家那一套礼仪制度,实行严格的等级礼制,这样一来刘总的地位自然就崇高了,店员们看到你自然也就非常崇拜了。 于是乎刘总在刘家店了大搞礼仪制度,结果让刘总非常满意,从此店员们与刘总彻底隔开了,勾肩搭背是肯定不行了,连抬头看一件都要有各种规矩,就这样刘总彻底为自己在刘家店了树立了权威,也为以后的继承人树立了标杆。 但显然刘总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心性还是比较坚定的,他知道用儒家这一套,搞个仪式典礼还行,真的要把刘家店治理好,还得是秦朝那一套,用法家的编户齐民取代儒家的等级森严。 儒家最核心的观念在于礼,这个所谓的礼,就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等差制度,贵族之礼和百姓之礼那是完全不一样的,贵族和百姓之间有着一道深深的鸿沟。 但是刘邦要做的就是要把刘家店里的贵族消灭,只留下齐刷刷的平民,让所有人都一样的交纳皇粮国税,社会没有中间层,实现老板对员工的直接管理,这才是刘邦的最终理想。 这个编户齐民是跟儒家针锋相对的,所以想要推行这个政策,肯定要得罪儒家,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既不得罪儒家又能让编户齐民得以实现呢? 办法还真的被想出来了,这个办法就是普遍封爵,贵族时代的逻辑就是贵族和平民有着严格的区分,但刘邦想让所有的百姓都一样,于是就想出了这么一个聪明的办法。 你如果是通过剥夺爵位达到人人平等的效果,这个反对的声音肯定很大,毕竟从别人手里夺东西是非常苦难的,况且是夺走非常重要的东西,爵位。 但你赐给别人东西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于是汉朝400年,十五岁以上男子人人有份的赐爵,达到200多次,所以,百姓拥有爵位很普遍,当所有人都有了爵位之后,大家也都一样了,于是乎编户齐民达到法家直接统治的目的也就做到了。 这种做法后来被刘彻学会了精髓,刘邦剪出异姓王,刘彻彻底消灭了同姓王,虽然经历过前几任CEO的努力,刘家店的大部分股份已经收到了CEO手里,但是还是有很多老刘家同宗手里又股权,会对CEO的行动有所掣肘。 刘彻深刻领悟了第一任CEO的精神,发扬了普遍封爵的做法,要给而不是要剥夺,于是乎通过推恩令一步一步把刘氏宗亲的股份彻底稀释掉,通过刘家店前几任CEO的不懈努力,最终刘家店彻底从股份公司变成了一人独资公司,变成了他们嘴上最讨厌的嬴政公司一模一样。 ![]()
嘴上说的不要太当真秦朝的短命让日后所有的统治者都非常警惕,但无一例外的都采取了秦朝的制度,百代皆秦制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基本面,但是从刘家店学来的那儒家作为门面的本事,被后来所有的老板继承,此后华夏大地开的店不管老板姓什么,最富丽堂皇的门店一定是孔家店。 当然孔家店是不挣钱的,暗地里法家店才挣钱,所以看历史千万不要只看他们说了什,而是一定要看他们做了什么,很多时候他们极力提倡的东西,往往并不是真心想去做的,只不过是碍于面子不得不说而已。 嘴上说的不吃肉,但身体却是很诚实,不像孔家店那棒徒子徒孙们脑子不灵光,说不吃豆腐就是不吃,做一个明白人,该吃吃该喝喝,兼容并包博采众长才能活的更健康,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才是对人对事对历史最好的观察角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