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铭文里的哲理

 道2和 2020-03-19

来源丨网络


| 陈汝明 
  铭文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商汤时代。刻在浴盆上的叫盆铭,刻在砚台上的叫砚铭,刻在镜子上的叫鉴铭,还有的铭刻在毛笔上、手杖上等等。商朝有条刻在浴盆上的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既合浴盆的实际功用,又给予了对盆主人立身处世的勉励。

  还有一条盆铭是:“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溺于人,不可救也。”这既是劝慰,又是警示,凛乎严正,发人深省。有条镜子铭云:“见尔前,虑尔后。”镜子虽然明亮,但只能照见你的正面,而不能照见你的背面。我们在观察、认识事物的时候,大都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表面的现象,那些隐蔽的、反面的东西常不易发觉,而祸患往往隐伏在我们考察、思虑不到的地方。

  更有意思的是一条刻在手杖上的铭文:“于乎危,于乎忿;于乎失道于嗜欲,于乎相忘于富贵。”手杖是供人行走时作扶助之用的,以减少颠踣跌倒的危险。可是真正有危险的倒是缺乏修养、脾气暴躁、贪图享乐、腐化堕落,以及今日富贵便忘了昨日的贫寒与艰难,居安而不思危。

  一条刻在毛笔上的铭文是:“笔之翰,墨设之。”笔能用来写字,是因为有墨砚的辅佐啊!(摘自《知识窗》2003年第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