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次病毒全球大流行,人们都忙着囤积卫生纸类生活用品,为什么?

 潇洒二爷 2020-03-19


Psychologist explains toilet paper panic during virus pandemic

纵观世界,有一个情景大家都见惯不惊了,从美国到法国,再到澳大利亚,超市里原先摆放卫生纸的货架,一排又一排都空了。这是冠状病毒引发恐慌性购买的后果。

就为了这个卷纸,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如此恐慌(mayhem),甚至多次引发暴力冲突,在社交媒体上造成一片哗然(reverberate),原因究竟在哪里?

一些专家说,从最深层的根源来看,答案存在于游戏理论:如果人人都只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世界上就不会出现短缺现象。在有人开始抢购的时候,对你来说,最佳策略就是跟风(follow suit),确信给自己留有足够的余地。

伦敦,2020313日,一家超级市场通道两边的卫生卷纸和餐巾纸货架,空空如也。

通道两边的卫生卷纸和餐巾纸货架空空如也

但这样解释并不全面,卫生纸不能保证你不被病毒感染,而且我们也从来没有见过象现在这样囤积(hoard)一些必须品,比如罐头,所以明明就还有什么东西没有浮出水面(afoot)。

史蒂文·泰勒(Steven Taylor),《全球大流行中的心理学》一书作者,对“法国新闻社”说:“我觉得,这些喜剧场面,之所以在社交媒体上引人瞩目,明摆着的是,一袋又一袋的卫生纸,非常特别,作为一种安全信号,与人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这位精神病学教授还说:“人们觉得,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必须做点什么,然而,除了洗手和自我隔离,他们还能够做什么呢?”

泰勒提出的另一个理论,是人类通过进化而来的厌恶感(aversion)根深蒂固,在人们感受到病毒感染的威胁时,这种感觉增强了。

“所以我认为,就是这一个原因,使人们揪住卫生纸不放(latch),因为这是避免被人厌恶的一个手段。

曼谷的一个超级市场,2020316日,为冠状病毒疫情作准备,几个人戴着口罩推着一辆购物车,车上装满卫生纸和餐巾纸卷。

一辆购物车上装满卫生纸和餐巾纸卷

经济学家们也提出,人们可能是想消除一个相对容易和浅显的风险,而不愿意花更大的成本,去降低一个更大的风险。

这就是所谓的“零风险偏差”(Zero risk bias)。

法拉萨特·博卡里(Farasat Bokhari),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卫生经济学家,说:“我的猜想是,人们希望以有限的花费得到控制感。”

他说:“所以就去买一种便宜的东西,可以存放,而且心里知道,这种东西我们无论如何也是用得着的。”

一种价格贵一些,但必须储存的东西,可能就是不会腐烂变质的食品,然而假如不买冻肉、罐头食品和方便面(ramen),万一那个最坏的结果没有出现,花一大把钱买回来的这一堆东西,最终可能就只有扔了。

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市(Bethesda),2020316日,一名顾客走过一个目标商场(Target store)的通道,两边的卫生纸货架空空如也。

目标商场通道两边的卫生纸货架空空如也

用泰勒教授的话来说,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类行为,在前几次全球大流行中也出现过,其中就有1918年那次西班牙流感,约有70万美国人死亡,导致惊恐万状的市民们,到商铺和药店囤积物资。

现在这个大流行,与以前那些相比,又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社交媒体无处不在(ubiquity),而在2009年猪流感大流行时,这种媒体还很年轻,泰勒还看到了它的正反两个方面。

他说:“这种媒体,致使那些吸眼球的照片和视频,传遍世界,放大了人们的威胁感和紧迫感。”

一方面,“社交媒体对社会有很好的支持作用,特别是人们在自我隔离期间。”

泰勒教授说,假如病毒流行长期持续,社会凝聚力是不是就一定会崩溃?历史的经验说不会。

“在前几次大流行期间,暴乱和恶劣行径相对少见,在疫情爆发的地方确实有过,但人们的主要反应还是遵守次序,团结一致,相互帮助,以社区为单位尽最大努力,对付病毒流行。”

墨尔本,202035日,人们带着卫生纸卷和食品杂货,从一个“开市客”仓储市场走出来。

人们带着卫生纸卷和食品杂货离开“开市客”仓储市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