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死而生,反求诸己 ——读《天蓝色的彼岸》有感

 智能人做超人 2020-03-19

 向死而生,反求诸己

            ——读《天蓝色的彼岸》有感

瓯海区三垟中学九(4)班 陈陶陶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意义上: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题记

                    缘起

第一次看到“天蓝色的彼岸”这六个字是在一本杂志上,天蓝色的封面顿时就映入眼帘,光看题目就提满了兴趣,再加上就如苍穹一般令人琢磨不透的天蓝色,就压抑不住想看这本书的冲动。

后来,我在书店里来回游走着寻找天蓝色的身影,心里急切地希望能够找到这本书,好让自己一睹为快。时间如同流水一般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几乎把书店都快转遍了,眼神渐渐地开始黯淡无光,但直到门外有工作人员搬了一摞书跨进门的时候,就仿佛春天的野草一般,被春风一吹,又燃起了希望之光。我直勾勾地盯着那一摞书,确定是《天蓝色的彼岸》的时候,兴奋地都快要跳起来,伸出“饥饿”已久的爪子就抽了一本拿去买了。买书的时候旁边有一个阿姨说:“这是第一批来的书,你是第一个还那么着急买的人,你是有多喜欢这本书啊!”我不失礼貌地回了一个微笑就急着回家去了。

               初见——“未知生,焉知死”

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在自己的家里,当时的环境寂静无声,就算一根针落下都能听得清。没有其他任何人,唯剩下我和我手中的这本书,莫名有一种荒凉的感觉。

当打开第一章的时候,就深受感触。里面说:人人都觉得,走完人生的旅途,尘世上的事情就一了百了了,死后不是长眠地下永久得到安息,就是进入天国省心享福了。死亡到底是什么呢?是终结?是虚无?还是永远的离别?

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人生是一个缓慢的死亡过程”。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死是一个人的旅行到了终点”。 著名的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古来圣贤皆出生入死。人们常说,如果对死亡思考明白了,面对死亡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其实死远不是那么一回事,至少对小孩来说满不是那么一回事。小时候不知道在哪听过来“死”这个陌生词,就跑去问妈妈:“我以后会死吗?”得到的回答是:“每个人都会死。”我又刨根问底地追问。然而,大人们的答案开始不甚了了了。多年之后,我终于明白。死是个忌讳的话题。但是小孩好奇,死对小孩来说不是那么简单。

我在网上阅读:历史流传下来的还有很多生死观,其一,入世的态度,眼前好好的活才最重要,管他死后怎么样呢!这是儒家。其二,宿命的态度,死亡是自然规律,那就遵从自然规律。其三,超脱的态度,就是超脱于生与死之上。这是一种既不乐观也不悲观的达观态度。这是道家。其四,打破生死界限的态度,这说法来自于宗教,一是基督教的永生论,即灵魂不死论肉体会消亡,但灵魂不会消亡,如果看待生死的问题超越肉身,那就会灵魂不朽了,二是佛教的虚无论,即四大皆空,看破世间红尘,达到“无我”境界,也就从“我执”中解脱出来了。这四种中最悲观最消极的就是佛教的生死观了。至于到底哪种态度是对生死最好的态度,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这么多的生死观,我偏向于要儒家思想。子路,一个莽撞的武夫,也充满好奇,曾经就死的问题向他的老师孔子请教,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是啊,未知生,焉知死啊。

    有句名言:“我们经历着生活中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的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生活从来就没有回头。”

就像我的一次真实经历。对于我来说,外公外婆之类的隔代长辈的都是稀客,不曾见到,也不常拜访,也就是三年前的一个暑假,第一次回到了老家,当时的心情无非就是觉得应该会很好玩,本没有什么感触。回来之后从爸爸妈妈的口中得知我竟然还有一个外祖母——我竟然没有去看过!不久之后 老家那边传来外祖母去世的噩耗,我的神情倏地静止——什么?我错过了见外祖母最后一面的机会!明明是有机会,却错过了。没有人能体会得了这种感受——伤心也不是,难过也不是。鲜活的生命突然消失,突然成了一堆黄土和一把灰,是我们大多数人心理所难以承受的,但这是人一生的必经之路,有生便有死,也是一条解脱之路,生和死都在转瞬之间,看懂了,就什么都明白了。我的生活还是这样下去了没有停滞,没有一滴眼泪,不算冷酷无情,因为对这件事情毫无感情可言,没有第二次开始的机会。这件事情教会我其实死亡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不管感情深不深,亦或是将来自己面对,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的延续的过程,不应该为这一件事而原地踏步,应用一种理性的思维去思考死亡,而不是一味感性,亦或无所谓,去嘲讽别人的亲人去世了却没有一丝伤心,一滴眼泪。单这件事又使我在成长之路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抬起脚要出门的时候,想起了哈里和他姐姐的对话:“我们走着瞧,我们走着瞧!我这次可算是恨上你了,恨上你们了!我再也不会回来了!”“那太好了,你永远也别回来!”“你会后悔的!你会后悔你说的话的,‘鸭蛋’!我要是在哪天死了,你准保会后悔的!”“你放心吧,我不会,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赶快走,永远别再叫我‘鸭蛋’!”。结果真成了永别,死神派卡车把他撞死了。那是一句无心的、赌气的话。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从此会远离他至爱的爸爸妈妈、朝夕相处的姐姐、可爱的同学和朋友们。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他走了,永远地离开了生的世界。

或许说哈里的死并非都是祸吧?至少让我们懂得了虽然人有时是那么脆弱,即使世事难料,但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只要你懂得孔夫子的箴言:“未知生,焉知死。”如果我们学会珍惜在世界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学会在活着的时候,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体谅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享受爱与亲情……

生只有一次,死也只有一次,生的时侯发生的事让你无法忘却,而死,预示着一切灰飞烟灭,来到这个绚丽多彩的人间。我们要学会生。对。先要学会生活,学会生活就能面对任何情感和挫折。这样,当我们站在死亡的面前时,就不会感到遗憾。

                 重温——何惧生,何憾死

“你认为自己会有一个漫长的人生,当你真正老的时候,身体衰弱了,像枯萎的稻草一样,然后再一点也不让奇怪的死去。”,故事里都是这么说,但是哈里却被卡车撞死了,而且还是那么小的年纪。可能在老年以后,才真正有时间去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吧!

说到这,就要谈谈生命的价值,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生命是宝贵的,这都是众所周知的。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里说:只有活着才是痛苦的。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那是因为主人公在的是一个极端的处境,死并不可怕,但当你真正地面临死亡,而且知道自己即将要死亡的时候,才是最可怕的。对于像哈里这样的小孩子来说,处在一个无忧无虑的环境里,他想到的只有眼前,怎么样让自己清净,不见到自己不想见到的人,他没有想到也不会想到有天他会出车祸死去,彻底离开那个地方。

突然想起很久之前看过的一本科幻小说主人公说过的一句话:“也许正因为凡人的阳寿短,所以才显得更珍贵美丽。”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最大的不同大概正是对于生与死的态度吧!贪生怕死,是人的本能,就像古代帝王热衷于寻找长生不老药、古战场上那些逃兵一样,而实际上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并非是软弱,只是人之常情。

我开始相信信仰的力量了。因为对于有信仰的人,死是永生之门。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在我看来即如此。狗是人类的好朋友没有之一,其实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冷漠的态度还不如狗与狗相处的那份真诚。狗的一年寿命相当于人的七年寿命,所以说狗是不可能一直陪着主人的,但主人是可以陪着它走完一生的。在狗的一生之中可能会发生突发事件,或生病而死或被别人残忍害死,刚开始主人可能会很伤心,但后来可能会很快好过来,主人的心中有一种信仰,狗也有,这就是忠犬八公的故事。相信即使在这世上的形体消失了,但精神依然与其同在。故此,只要有信仰在,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永生之门。

 “第一眼看到你平时生活过的地方,一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哈里有幸跟着阿瑟逃出天国变成幽灵来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来了结未完成的心愿。他们看到了很多熟悉的景物,心中油然生起一种幸福感,教堂的尖顶,各个高层建筑,露天广场,还有霓虹广告牌,在是幽灵的时候帮助了想要在老虎机上“走运”的老头,其实哈里还是同情他的。最重要的,哈里回到了他生活过的家里,学校,“实际上,我怀疑,是不是一切都被安排好了,你永远不可能参加你的葬礼。因为地球上的时间跟‘另一个世界’里的时间速度完全不一样。”,如果一样的话,世界就乱了吧?只有未了心愿的“人”才会想要回去。

说到葬礼,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的主人公参加过自己的葬礼,汤姆与他的朋友去墓地历险,镇上的人找了他们好几天都找不到,于是,就在教堂开了追悼会,在大家悲情难抑之际,汤姆和他的朋友出现了,大家不知到底是哭是笑,而汤姆和他的朋友们感觉参加自己的葬礼的感觉很奇怪,明明自己没有死却要参加葬礼,可能这就是你永远不可能参加自己的葬礼的原因吧!

    生是生命的开始,一切事物皆如此,一棵参天大树的生命开始于它被埋在沃土之中,一只鸡的生命开始于它的破壳而出,一个人的生命开始于亿万个精子中那个最坚强,勇敢,最终与卵子相结合的那一刻。生是伟大的,美丽的,高尚的,并且是值的称赞的,值得去珍惜的,尽管这世上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平之事,但生命我们彼此公平,每个人都只有一次。

“你不在了,但生活还在”,哈里看着别人快乐是快乐的,但也不得不承受心中的一份无奈。他怀念风的感觉,那是“幽灵”的体会,活着的人也许根本没有享受过这自然的提示——“你还活着,你有感觉”。也许你有无尽的感激想对亲人倾诉,有深深的爱要向他们述说,有许多的歉意要向他们表达。可是你一旦离开了这个世界,什么都来不及了,所有关于你的一切都会消失,而你留给亲人朋友的只有无尽的悲痛和惋惜。

    有些人活着时总感觉度日如年,每天盼着难熬的学习工作赶快结束,仿佛地球停止了转动似的,殊不知,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静悄悄地流淌着、消逝着。当慢慢进入老年,黑发变成白发,才领悟到人生竟是这般短暂,领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哲理,那时的心一定是这样这样想的,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愿望,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过去,那可能就是时间老人和赌博成瘾的乞丐的故事了,可惜的是,过去的早已随风飘去了,坠进了时空流年,变成了遥远的回忆。

生命无常,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因为何惧生,何憾死。

所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吧!

                 再悟——生死之间,覆水难收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人的生死之间如夏秋两季的过渡一般,如此短暂而脆弱。有人说,人生如灯火,生命不复返。你永远不会知 你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属于你的那盏灯什么时候会灭,你能做的也就是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交许多的新朋友,别冷淡了老朋友,同时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

没有哈里的学校,家庭,所有的一切就如同地球绕太阳公转,自转,月球绕地球公转,自转一样都还照常运行着,哈里最想要实现的心愿就是对他的姐姐说对不起,但哈里是幽灵,别人都看不见他,任凭哈里在他姐姐的旁边怎么说,怎么叫,都无济于事。哈里想起了阿瑟说幽灵可以用精神控制东西,就用所有精神控制桌上的铅笔在纸上写字,“原谅我,雅丹,请原谅我说的话。”,哈里说出了“请”!姐姐说,当然,我原谅你,哈里。当然。你也原谅我,对吧哈里。你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一时生气了。我说了傻话。原谅我,哈里。我爱你。“我也爱你,雅——”,哈里的力气用完了,不管怎样,他完成了心愿,他该走了,去天蓝色的彼岸,完成了心愿就要去那里。《圣经》里说:决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不然你也会想哈里一样到处游荡,直到完成还没完成的事情。

当哈里走向夕阳下天蓝色的生命彼岸时,我想他的心中已经没有黑暗和恐惧了,他的心被爱填满了。所以,死绝不是终结和虚无,那轮温暖的夕阳带给我们光明与希望,哈里永远活在那些爱他和他爱着的人心里,“你并没有死!”。

死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遥远的话题,我们从不曾想过,也不愿意死去,哈里也一定如此。可是哈里还是逃避不了死亡,他因车祸离开了世界。对于哈里来说这自然是祸,因为他还想念爸爸妈妈和他的姐姐,后来他发现世界不会因为你,而停止运转。在这一趟路途中,哈里学会了宽容与爱。我曾经想过,如果我哪天死了,我愿做一个孤独的幽灵,远离尘世喧嚣,去到一个没有忧愁的地方,去思考那些曾经消逝的光阴,那个消亡的生命。

活着的人在迷茫,在为工作而奔波,为学习中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苦恼;死去的人依旧在苦恼,在苦恼无聊的时光,死后家人朋友怎么办。去往天蓝色的彼岸的哈里,生活依旧在继续,没有那么多人,会为哈里停留脚步、止步不前……

生与死就是一篇文章,一篇书写整个人生的文章,一篇只有自己才能看的懂的文章,每一句话都代表着一段经历,每一个标点蕴含着一种坎坷。

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活下来的人才更痛苦,因为余生都要受它折磨。就像《石壕吏》中所说,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最近火红的电视综艺节目《见字如面》第二季,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艘轮船沉没了,船上有那么多人,却只有三十八人获救,四个人被救上来时已经冻死了。而她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死神不选中自己选中亲友的负罪感,在余生都被折磨。

同样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李真,一个出身于农村的孩子经过十年苦读终于考上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但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接到了医院的通知书,他要进行骨髓移植,但在过程中却发生排斥、感染,三年来他骨瘦如柴,多次病危抢救,直到到达身体承受的极限,他渴望求生,又悲哀于对家人的拖累,他想给家庭和母亲一个交代,却不知如何开口,他在生死之间累到不想坚持,却担心离去后家人永恒的悲痛。

无独有偶。在网上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人在网络上坦言曾经自杀过,很幸运的被家人及时发现,抢救了回来。她曾经生活一直优越平顺,直到一场车祸。男朋友因此去世,她受重伤左边手臂落下终身残疾。那之后的日子,每一天都成了煎熬,父母的担忧不用说了,一个左撇子要适应没有左手的日子,从前看似简单又理所当然的事情,突然变得难于上青天,吃饭穿衣洗脸这样的小事都要重新练习。这些表面的困难也许可以克服,心里的伤口却越来越深始终不见好。每一天对她来说都是看不到尽头的煎熬,折磨着她折磨着爸妈。那时候她想死也许真的是种解脱吧,这样大家都自由了。下定决心之后,突然觉得轻松了。像从前的每天一样生活,最后一个人去拜祭了男朋友,只是遗憾没有见到在外地当兵的哥哥最后一面。大家都以为她挺过来了,慢慢恢复了。那天的早餐,牛奶里有谷乐脆和老鼠药,她觉得这样应该不会太苦太难喝了吧。喝下去一瞬间,她就开始后悔了,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五脏六腑都绞痛起来,万分后悔!车祸那么痛苦都活下了啊!一只手慢慢就会习惯吧。不打球就不打呗别人不打也活的好好的呀!爸妈怎么办!!脑子里嗡嗡的,有什么往上涌,之后就没有意识了。得救是因为她哥跟部队请了假回来看她,正好在她喝下去几分钟后到了家。计划好了一切,以为他会坐火车回来,可以参加她的葬礼陪着爸妈她就放心了,没想到他坐飞机赶了回来。此刻,她是幸运的,生命只是跟她开了个玩笑罢了。

生命是宝贵的,就像小思的《蝉》里所说,蝉在土中要待上一年甚至更久,才等到一个夏天的生命,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不管生命精不精彩,都要保证有好好活过。

但却出现过这种情况,经受不住挫折打击而跳楼轻生的,我认为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人生中何处没有过挫折和打击,如果每次都要跳一次楼,哪有这么多命来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里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要来临。

有时生死之间也就差几个字,亦或是一个决定。我们应该有什么昂扬的生活态度呢?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里说,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记。我们都非常可怜!但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里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得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我们也应该如此。相信奇迹,还要乐意再活一次,哪怕这一次的生命的旅程暗流汹涌,痛苦幽深。

幸亏有《天蓝色的彼岸》这样的一本书。去读读《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吧

可能我们这辈子都不会有如此这般的切身体会。因为这是一个童话,仅仅是一个童话,我们只能换位去思考主人公哈里的感受,却不曾真正懂得这种感受。但我们要做的是:从字里行间里,参透出那些生死之间的真谛。

天空,就犹如人的眼睛一般很难被看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怎么样。其实天空本身就是一种风景,你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她,你就会是不一样的心情。天空总是心的代名词,你的心有多大,天空就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天蓝色的彼岸可以是任何东西,任何可以想到的,不能想到的,英国作者艾利克斯·希尔利用天蓝色的彼岸来作为死亡的最终归属是一个很巧妙的决定,小孩子对于死亡来说是没有概念的,甚至一些大人也一样,对于这个天蓝色的彼岸这个模糊不清的词汇,会感到有一丝神秘感,会去猜想那会是什么。作者有两个孩子,怪不得能写出这样沁人心脾,触动灵魂的书了,相信她的孩子对死亡的理解不会很错误,她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母亲,同样也是令人尊敬的作者,对死亡的感悟者。

天蓝色的彼岸到底在哪?地球没有真正的天涯海角,如果有,那就是在心里吧!心中有诗便有画,心中有那天蓝色的彼岸,便有天涯,便有海角;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天蓝色的彼岸自有藏匿着人生的哲理。海德格尔说的“向死而生”,孟子说的“求诸于己” 。我似乎懂得了……

                    尾声

合上书,仿佛经历了一段神奇的旅程,既明白又糊涂,又看到了那个天蓝色的封面,都说人死后会变成一颗星星在天空中,“天蓝色的彼岸”的“的”的一点是一颗星星,这就是哈里的那一颗吧?努力闪烁着光芒,让自己的家人,朋友看到——他成长了。

越过山丘,我看到了执着,努力,与后悔……

指导师  曾海战  135662579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