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为越南古名,此称源于唐朝曾在此设立“安南都护府”。五代十国时,此区域政权逐渐独立。1174年,李朝(约1009-1225)国王遣使入贡南宋,孝宗正式赐名“安南国”。到13世纪,安南的国土面积还不大,约占今天越南的四分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却屡次挫败军势正盛的蒙古军队…… 安南以水陆不便为由拒绝了这些要求,并出兵阻止,甚至还借兵二万、船五百给占城以抵抗元军。于是1285年,忽必烈命镇南王脱欢以征占城之师,转攻安南。 安南军在白藤江边(在今越南北部)大败元军,樊楫所率军队全军覆没;阿八赤感染瘴毒,退回至川渝丧命;主帅脱欢带领残部突出重围,北还。第三次元越战争以元朝的惨败而告终。 脱欢是忽必烈的第九子,也是这两次战争的总帅,败退归国的他最终郁郁而终。 ![]() 元时期全图(局部) 图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其三,无论是从地域上还是文化上,安南与南宋关系较为亲近。南宋灭亡后,安南收留其遗民。在元越战争中,南宋遗民作为军事力量与之并肩作战;占城等国在“亚宗藩”的关系网下,也同安南一起抗击元军。战争相持阶段,灵活的作战策略也十分奏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