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艺术史:表现主义绘画之父-生存死亡与压抑的蒙克【126】

 艺术宝库美术 2020-03-19

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艺术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年)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艺术家,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先驱。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和德国法国的一些艺术家都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他对心理苦闷强烈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女孩点燃火炉 》1883年

人们发现,在绘画艺术中,精神分裂症能唤起没有艺术素养的人的艺术活力,有时还能增加已成名的艺术家的创造力。也许像心理学家们所表明的那样,艺术家确实存在潜在的精神病的倾向,而艺术创作则有助于防止潜在的精神错乱表面化。有位作家曾说过:“有时我奇怪,所有那些不写作、谱曲或画画的人是怎样做到得以逃避发疯、忧郁、惊恐这些人类境遇中总是存在的东西”。这种绘画的治疗作用在表现主义绘画之父爱德华·蒙克身上表现得犹为明显。


《清晨》1884年

蒙克5岁那年,母亲因患肺结核而去世,父亲难过得好几天没有走出家门,他抑郁的神经强烈地感染了失去母亲的蒙克,这是他一生中首次感受到死亡的恐怖。蒙克13岁那年,年长两岁的姐姐也因肺病去世,她的死再次刺激了蒙克的神经。接下来他的妹妹也患了精神分裂症。这一系列的打击所引发的伤痛,深深地印在了蒙克的心里,决定了蒙克的性格和他前半生创作的基调。从他的《病孩》《在灵床旁》和《母亲之死》等作品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临终》1893年


病孩/病中的孩子/病中的女孩》是蒙克去世的姐姐苏菲的肖像画。画家为了抓住‘第一印象’,把痛苦的、个人化的经验以绘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蒙克在构思上经历了巨大的思想震荡。《病中的女孩》自此成为了他一生的创作主题,蒙克差不多每隔十年就重复画一幅用蒙克自己的话说:这可能是我最重要的一幅画是我艺术创作的一项突破,我在其后的作品,都应该归功于这幅画的诞生。在这幅画中,蒙克使用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创作——毁坏——再创作——再毁坏’的作画方式。蒙克自己是这样描述的:我的画布上呈现了一幅佳作,但却不是我所想要表达的。这幅画在一年之中我重复画了好几次,我把它刮掉,又重新再涂上颜色,不断寻找我的第一个印象,那透明而苍白的皮肤,那嚅动的嘴,那颤抖的双手。

《病孩》1886年

《在灵床旁/女病人房中的死神/病室里的死亡》1895年

《母亲之死/逝去的母亲》1899

蒙克多以生命、死亡、疾病、恋爱、绝望、恐怖和寂寞等为题材,发掘人类心灵中的各种状况,用对比强烈的线条、色块,大胆奔放的笔触,艳丽丰富的色彩,简洁概括夸张的造型,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他的画风是欧洲的表现主义形成的前奏,他的创作有“心灵的现实主义”的称号。

《忧郁》

油画《圣克卢之夜/桑·克劳德之夜》和《卡尔.约翰街的夜晚》标志着他风格的转折,显示出他表现主义画家的特质。

《桑·克劳德之夜》1890

《卡尔.约翰大街的傍晚》1892年

特别在1889年父亲去世后,他的精神更是无法寄托,性格变得忧郁而孤僻。孤独、绝望、死亡等感觉深深地困扰着年轻的蒙克,到了非表达不可的程度。他要呐喊,他要画出活生生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呼吸、感觉和受苦受难。

在这一时期,他画出了他最重要的作品《呐喊》。在画面最前面是骷髅又像是幽灵的人,就是画家蒙克自己。他自己被“贯穿大自然的呐喊”所穿透,忍受不了那可怕的声音,忍不住掩起自己的耳朵。这声呐喊变成狂乱的彩色曲线,向他的周围滚滚而来……他始终认为自己过于敏感的神经是遗传所致,是家族的血缘导致自己变疯。

蒙克后来在谈及此画时说:“一天傍晚,我和朋友走在路上,一边是城市,另一边是脚下的峡湾。夕阳西沉,天空变得像血一样红,我忽然无精打采,极度疲倦地止住脚步,黝黑色的海峡和道路显示着血与火一样的光舌。我停下来眺望峡湾,落日将云彩染成血一般鲜红。朋友走着,我却一个人停在那里因不安而颤抖着,我想我听到了大自然不停地尖叫。于是,我画了这幅画——将云彩画得像真正的鲜血,让色彩去吼叫。”

《呐喊》1893年

蒙克的《呐喊》和他所有的作品一样,都是通过自身体验才画出的,他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他所表达的只是对孤独与死亡的恐怖感,有关他自己的忧郁和不安。这就是他的创作的原动力所在。蒙克正是通过创作才打开了自己幽闭着的情感通道,作品给人强烈的刺激感,充满着紧张不安、压抑悲伤的情绪。在不自觉中泄露了自己无意识的情感,使内心产生的巨大精神能量得以渲泄。正如弗洛依德相信梦能使紧张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一样,通过艺术来表达情感可以使他自己达到一种较为平和的状态。倘若不是通过大量的创作来表达自己,他也许早就像妹妹一样过早地精神崩溃了。

《绝望》1892年

9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春情/青春期/思春期》描绘的是半夜来了第一次月经,身体不由颤抖的少女,像是要保护自己似地两腿紧闭,双手挡在前面。莫名其妙的不安突然袭击着少女,映在墙上的不吉祥的影子也一并在暗示未来的人生感到不安。

画家认为,女人天生就具有某种危险性,性的觉醒是不祥的。《春情》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在蒙克看来,一个男人面对女人,不是因为遭拒绝而遭伤害,就是被勾引他的女人耗尽精力,爱情成了雄螳螂对雌螳螂的注定要毁灭自己的游戏。这种思想,显然受到北欧文学的深刻影响。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的北欧作品中,女人总是被描绘成心狠手辣的美女蛇,给人带来烦恼和不幸。

《春情》1894年

他于1894年开始从事版画创作,在木刻、石版、铜版画方面,都有独特的创造。他的版画题材多取自油画,其中以《生命》组画最为出色,被他自己称为生命、爱和死的诗歌。

《吻 4》木版画,1902

《吻》是蒙克爱的系列作品之一。二十岁时,克与有夫之妇米里的初吻体验,让他留下了强烈、深刻的印象。画面用眼、鼻、嘴的五官、完全融为一体的恋人的脸,来表现接吻时热情、恍惚、忘我的瞬间。

《吻》1892年

在蒙克的画家生涯中,他多次改变艺术风格。在1880年代,蒙克是自然派《作家汉斯·耶格的肖像》和半印象派《拉法耶特大街/拉斐特街道》。1892年,蒙克树立了具有个人特色的综合派原始画风《忧郁》,在此色彩成为一种象征,亦是种具有承载功能的元素《呐喊》。

《作家汉斯·耶格的肖像》1889年

《春天的卡尔·约翰街道》1890年

《拉斐特街道》1891

《忧郁》1892年

《夏夜之神秘》1892年

1890年代,蒙克倾向选择景深较浅的作画空间,他经常把画中的人物安置在前台。

《圣母玛利亚/玛多娜》1894

《青春期》1894年

蒙克一直想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出现在他画中的人物呈现了最能表现这种状态的姿势《灰烬》,这带来一种好像人物、空气、记忆、动作和时间在一刹那间凝固的感觉,那也许正是人物内心活动达到顶峰的一瞬间。

《灰烬》1894年

蒙克所画的人物,犹如舞台剧的各个角色《病室里的死亡》,很可能每种特定的姿势就代表一种特定情绪,类似于某种身体语言。由于蒙克所画的人物都承担着表现一种特定心理状态的使命,所以他创造的男人和女人不是现实的。蒙克坚称,印象派并不适合于自己的艺术。他对描写现实也不感兴趣,他要描写的是那种充满了情绪内涵的、具有巨大传神力的状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蒙克殚精竭虑地构思,他的作品制造了紧张气氛。


《手》1893年

蒙克通过这些主题来表现他切身经历的对生存和死亡的感受,比如《病中的孩子》、《病室里的死亡》、《绝望》、《吸血鬼》、《焦躁》(1894年)、《灰烬》、《生命之舞》,每一幅画都无与伦比地强烈地传达着画家的感觉和情绪,被描绘的具体对象的细节被简化,而情绪则被夸张,具有永恒的震慑心灵的力量。蒙克的画是用整个心灵来创作的,艺术家内心世界不加掩饰的忠实表达,迷途欲望深渊和无法逃脱的死亡阴影的怪圈,生命的焦躁和无奈交织在一起

《绝望》1894年

《忧虑》1894年

《吸血鬼》是蒙克爱的系列作品之一。最初画的题目是《爱和痛苦》,对于蒙克来说,爱总是伴随着痛苦,这幅画就揭示了爱的阴暗面。女人在低下头的男人脖子上亲吻,就如同吸血鬼一般在吸取男人的灵魂;忍受爱的痛苦的男人是蒙克自己。

《吸血鬼》1894年

《对视》1894年

《月光》1895年

《次日》1895年

《男人与女人》1898年

《生命之舞》由早期的《生命》组画的主题发展而来,以舞蹈的瞬间状态来表达生活哲理。画面中人物和环境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画面左边身着白色衣裙的姑娘因期待恋爱而兴奋,象征青春纯洁中间一对拥抱起舞的红衣女象征沉溺燃烧着的爱情;右边一位身着黑色长裙的妇女因恋爱而憔悴失落。背景中还有一些舞者被欲望所驱使,依然疯狂舞动。画家以不同心态的人物,形象地反映出人类欲望、成功与绝望的三个生命环节,以揭示生命的过程以及内心世界的变化。

《生命之舞》1900

《蒸汽火车》1900年

《爬行者/红色弗吉尼亚爬山虎》1900年

《人生的四个阶段》1902年

蒙克从1888年以来,几乎每年都在面向奥斯高特兰度过夏季,他喜欢画这里充满幻想的夏日夜景,特别是桥上的少女们蒙克说:漫步在这个小镇,如同走在我的绘画中间。待在这里我就很想画画。

《在桥上的女孩儿/桥上的人群》

《奥斯高特兰的街道》1902年

《奥斯高特兰的女孩》1903年

《女凶手》1906年

《马拉之死》1907年

《妓院场景》1907年

不幸的是,蒙克还是在1908年精神分裂了。在精神分裂中,他的精神得到了最彻底的解脱。

《在雅各布森医院中的自画像》1909年

从丹麦的哥本哈根接受治疗回到挪威后,他仍能以很高的热情坚持创作,他为奥斯陆大学讲演厅创作热力四射的巨大壁画《太阳》,表现了人们对光明的渴望。

《太阳》1916年

《裸女》1913年

1916年蒙克在奥斯陆附近为美丽的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纯朴生活所吸引,创作了一组色彩欢快的画面。其中表现劳动人民的作品有油画《扫雪回家/扫雪工人》和《工人回家》等。这时所表达的东西与发病前彻底不同了,作品变得明亮、宁静而富哲理。这就是美术史学家们所称的"第二时期"。从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蒙克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已经被释放得无影无踪了。

《回家路上的工人们1》1920年

从画面上看,蒙克的作品充满“精神气息”,这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表现主义绘画的主要特征在于“借夸张与扭曲的色彩、线条,丰富画面的表现力,用简化的手法,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表现主义艺术家反对以理性方式作画,认为这是违反精神的一种罪恶。

《星夜》

《波浪》1921

《星夜》1924年

《红房子与云杉》1927年

表现主义的画家介绍,详见本公众号其他文章:

西方艺术史:现代流派 扭曲怪诞的表现主义艺术概论【124】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中最有才华的基尔希纳【12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