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说说我的2018年》里提到了写作收入要保持在每天 1000 元左右,实际上这两个月以来我每天在各自媒体平台上的收入加起来都在千元上下。可是突然间觉得心力交瘁,不打算再继续写下去了,于是决定放弃。 虽然刚开始心有不舍,毕竟每天少赚好多钱,但时间消耗太多,得不偿失。这两个月以来都是每天早早起床,吃完早餐就开始写,一直写到十二点才完成四篇,到了晚上还要加班写一篇。当天写完五篇之后,必须准备第二天的选题,一般要拟好五个标题,再加上每篇文章配图 3-4 张,而且每张处理成 640*400 的像素,相当耗时间。我一般选题都是通过「易撰」系统来参考近日的爆文来寻找「灵感」,非常用功。以下这张图是易撰筛选出的单篇阅读量超过 50 万的文章标题。如果按照历史类每万次阅读 20 元计算,一篇文章收入不止 1000 元。 除了下午固定的工作时间,我把上午和晚上的时间都花在了自媒体平台写作上,所以一天到晚我几乎不读书,也没有时间娱乐,健身房更是少去了,导致视野变得越来越窄。我只会去考究「为什么宋朝之后无论男女都特别在乎处女膜?」,「为什么小龙女对尹志平念念不忘?」……感觉自己像是要废掉一样,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虽然算起来每个月可以写出两三万块钱来,比起月薪仅有六七千的上班族收入要高一些,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关键是必须不间断地写,如果哪一天不写了,收入就直线下降,只能靠旧文章来支撑流量,况且也支撑不了多久。所以这是一条不归路。 如此高强度的写作并没有提升我的写作水平,反而越写越差,越写越没有文采。其实像百家号、头条号等平台的读者整体素质偏低,写得太正式了反而没人看,写得越口语化,甚至用语音写作反而更受欢迎。想来真讽刺,以前我最痛恨写这种文章的人,没想到有一天我竟成了自己曾讨厌的样子。 前两天回到深圳后我就调整了作息时间,把读书时间安排在早上,五点五十五分准时起床,洗漱之后就开始看书,到八点钟吃早餐,八点半后开始工作。上下午时间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到了下午五点五十分 准时去健身房,七点整回来准备晚餐。晚上八点到十点写作。之所以在晚间写作,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的写作状态较好。十点之后就看看电视,休息。而周六晚上和周日不作任何安排,周日早上睡到自然醒,然后外出参加各种线下聚会,踢一场球或者约三五好友喝喝茶,吃吃饭。 我放弃了在自媒体平台写作后,突然间轻松了起来,也开始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我也开始明白了李笑来所说的什么是成长以及「注意力>时间>金钱」的道理,我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收入一定远远大于当前在自媒体平台写作的收入。而且好好努力工作会更容易带来资本和经验积累,将来还可能发展壮大,把一份谋生的生意变成一生的事业。同时我有了更多时间来读书、思考和写作,对自己的成长更有利。 都说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是利可大可小,如果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放弃了成长,在年纪轻轻时就没有时间去思考如何提升自己,将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前两天在读彼得·德鲁克的回忆录《旁观者》,说他在十四岁生日前的一次游行中,「终于发现我不属于那一群人」。可至今我却未发现自己不属于哪一类人,实在可悲。不过幸好还知道要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一个不媚俗的人。 至少现在无论做什么事情,身在何处,我都习惯性地问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选择那件最重要的事情来做,哪怕它暂时不能带来名利。其实每一次选择都很痛苦,不过人的一生也没有多少次选择,因为好的东西就那么几样,比如考大学时最想去的大学就那么两三所,其他的都是不得已的选择;选择恋人也一样,身边的好姑娘也就那么几个,而人生之路可选择的更少,甚至无从选择,只能先去做最重要的事情,才能看见前方的路。 可在当下,我还是继续写一些在自己年老时会心一笑的文章,也许它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却是当前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