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写笔记内容

 韦海生 2020-03-19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读完了一本书,摘录了上万字的读书笔记,却发现并未真正读懂那本书。

写笔记固然是读书方法之一,但摘录的笔记却是别人的,即使真正吸收了书本的全部内容,也只是停留在「知道」阶段,离知识或者说智慧还很遥远。况且不少人一本书只读一遍,甚至只花一两个小时速读一次就标记已读过了,极少有人反复读第二遍、第三遍……写笔记就更不用说了,仅仅把读书时划线的句子当美言金句摘录下来,以获得某种安全感——我真的读过这本书了。我也曾这样「欺骗」过自己,写了近万字的读书笔记,以为满满的收获,可让我复述该书内容时只能原封不动地说出来,当了一次次知识的搬运工。书可算白读了。

那么应该如何写笔记呢?重写。重写笔记写出来的就是自己的东西。重写除了参考旧笔记,还有哪些内容可写?具体做法是看完了一本书后,把书本主干内容找出来,根据它找到有价值的相关和相反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读者书评、期刊论文、维基词条引用链接等,如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虽有争议,读起来却很解恨,不妨再读一读专家们或推崇或批判它的论文;也可以是作者本人的写作缘由,比如要了解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和《人生》经历,就应该读一读《早晨从中午开始》。

虽然这样做看起来也只是收获了他人更多的知识,但你对一本书的理解却大大加深了,它可以打通你已有想法和他人的思考之间的通道,让你原本应该由自己建立起来的知识框架最终只能借助他人之力来完善,这总比自己一知半解要好得多。你如果可以挖掘并重写这些内容,就会发现自己和作者之间找到了某种写作思维上的平衡,成为了一个艾柯眼中的「标准读者」(Model Reader),甚至比作者的看法要高明,作者只看到一二,你还能看到三。

当然,如此重写笔记要花时间的,不过它有另一个好处:你可以看出自己心智活动的痕迹。而读书有时会觉得像件一无是处的事,只是在浪费时间,可每一次重新去写之前的笔记时,更像再一次肯定了自己,笔记也因为重写而越发觉得读书是一件有趣的事。

ChangeLog

  • 2017-08-24  修改、补充 

  • 2017-08-21  微信群打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