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鄱专栏 | 朱爱华 | 炉火生生不息

 香落尘外 2020-03-19

文 /  / 图:朱爱华






深冬,温暖如春,舒适得让人恍觉世间的所有,皆为美好。

一阵电话铃声惊醒了梦中人,我迷迷糊糊接听,电话里传来聂老师的声音,问我去不去“一起爱公益”开会,我不假思索地应允。迅速起床洗漱,简单收拾一番,蹭蹭蹭下楼,秘书长晓红的车已到了院子门口,聂老师也已在车上。

车子沿东湖林荫道行驶,阳光正好,鸟儿在枝头欢快地鸣叫,环湖公园,志愿者们一边跑步,一边捡拾垃圾。一张张笑脸从窗前掠过,暖意萦怀。回望“鄱阳县一起爱公益协会”字样的马夹背影,已渐远。蓦然想起,刚才只听到“一起爱公益”几个字,蹦地就起床了,竟不知何事,我一脸茫然。晓红乐呵呵告知,去会长家包饺子,顺便商讨年会事宜。哦,日子飞快,又是一年年关至。

对于很少参加公益活动的我来说,有点惊喜。会长说放在家里开会,方便自己动手包饺子,既实惠又增添情趣。这话不假。其实,会长另有隐情,我们都心照不宣。

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刘中英会长。聂老师戏谑我们都是珠湖的明珠,并介绍我们认识。我、刘会长和木子,三个女人一见如故,言谈甚欢。初次相见,我就被眼前那个齐耳短发,风风火火,粗中有细的女人所吸引。相遇并不需要什么理由,但能够相互吸引必定有其相投的机缘。

“一起爱公益协会”的前身就是“爱心微行动”组织,是由一群普通人,以刘中英会长为中心,自发地组织在一起,无偿地帮助一些孤寡老人、残疾人等需要帮助的人的组织。志愿者们也经常出现在街头巷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公益。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只要有需要,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能引起我驻足关注,并参与其中的事物,必定有其触碰灵魂的暖意。

因起初都是自发地组织在一起的,故也没有太正式的程序,一般有活动时,会长就在群里口头传达,大家自愿参与。

记得有次,一个大二学生,母亲患了乳腺癌,爷爷和父亲都脑溢血,家里再也没有钱供他继续上学。当刘会长得知孩子即将弃学时,非常着急,于是,把这个孩子的情况发到群里和朋友圈,呼吁大家都来帮助他。在一些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为孩子争取到了大学毕业前的学费和生活费。

另外有一个家庭,爸爸生了病,不能做事,没有了经济来源,家长打算把三个孩子送人。刘会长知道后,向爱心企业求助,为这个家庭争取到了每年6000元钱的生活补贴和三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前的上学费用。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志愿服务与捐资捐物同样高尚。

志愿者们定期到风雨山、国家湿地公园等地做环保,并且带动了很多人一起做环保。其中不乏有癌症患者、工人、教师、退休老人等。他们关爱失能老人,对接了二十位瘫痪在床的老人,不但送床垫和尿不湿,还帮助老人做护理。他们为老人测血压、血糖,剪指甲、理发等时的身影,我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身姿,为之动容。

当我把这些故事讲给上高中的女儿听时,她自觉惭愧,坦言:那些人真的了不起,是最高尚的人。而当她看到年会照片时,更是惊讶:还以为不嫌弃残疾人、无能老人的人,也是一些自身不堪的人,殊不知竟都是一些能歌善舞,模样俊俏的叔叔阿姨们。对于一个呆在象牙塔里,衣食无忧的花季少年来说,自是难以理解。

我告诉孩子:他们都是享受“快乐服务、助人自助”的志愿者,他们为能服务到需要帮助的人而感到自豪。虽然日常中,他们做的都是一些小事,但都是高尚文明的行为。

我常在心里想: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

他们做的是小事,也可谓是大事。

为了积极配合政府打好脱贫攻坚战,“一起爱公益协会”积极联系北京歌路营基金会,引进了“歌路营新一千零一夜”故事项目,陪伴孩子们晚上睡眠。通过会讲故事的小喇叭,给孩子们的夜晚带来了温暖与爱,让留守儿童们的心灵在寂静的夜里得到安宁,不再感觉空虚和寂寞,让他们的童年不再充满泪水,也让在外打工的父母稍微安心。

另外,刘会长积极联系北京“爱的分贝基金会”,为我县10名聋哑儿童争取到了减免手术费的惠利,让他们重新听到了美妙的声音,重获新生。

说来惭愧,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他们的真正献爱心的活动。会长却对我百般宠溺,姐妹们也从没责怪和鄙视过我,看到我满脸的歉意,反而还给我创造机会,使我心安。她们说我的片言只语,对于她们来说都是鼓励;她们说我的每一次心动,都是她们前进的动力;她们还说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一天,两天,甚至三天做好事,你或我都能做到,但长期无偿地,无怨无悔地帮助那些残疾人和失能的老人,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

我好奇志愿者们热情和积极的背后,晓红告诉我,也时遭人看不起,也有服务不是十分到位的时候,遭受助人埋怨。这毕竟是一个不创收的团体,所有的花销都是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赞助的。手头不济是常有的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也看到了她脸上的无奈。

无奈是存在的,但没有人把它当作退缩的理由。那一双双渴求帮助的眼神,激发他们义无反顾地往前走。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的。我曾断断续续去民政局看望过那些失能老人,当我提着零食出现在那时,一位皮肤白皙,看上去很有气质,但生活不能自理的阿姨,总对着我点头微笑。另一位头脑清醒,腿脚不利索的阿姨,见到我就露出开心的笑容,还快乐地跟其他的朋友打招呼,说我有心,常来看她们,临走时她总会温柔地跟我道别。大家互不相识,或许我一个简单的动作真能给他们落寞的生命历程里,添加些许的暖意。若真是如此,便觉得值。

那些失能老人中,有的子女工作忙,无暇照顾;有的子女不孝顺,花点钱,把他们寄养老院,图自在;也有的无子女... ...我不能定义这种状况的好坏,但他们需要帮助,是肯定的。一部分志愿者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大家都参与进来,团结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曾问过一些志愿者姐妹,他们常利用业余时间做公益,家人有什么看法,是支持还是反对。她们的回答基本一致:全家赞成。假期拎着袋子,带孩子到公园里散步、捡垃圾,做环保公益。也会带着孩子参加聚会,让孩子们体验关爱他人的感受。本次年会,就有部分人带孩子参加,一起表演节目,让孩子们得到快乐的同时,懂得了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施比受更有福。

有个姐妹告诉我,自从她加入了“一起爱公益协会”,孩子耳濡目染她参与关爱失能老人的事,性情都慢慢发生了变化,现在变得没那么娇气了,也懂事多了。吃水果时,孩子也会拿给她吃;孩子喝水时,也问她要不要喝;更重要的是很主动地完成作业,着实省心了很多。看到孩子的变化,老公很开心,公公婆婆也很支持她。人说行善是会传染的,一点没错。

我做公益是在邱老的影响下开始的,老人经常到寺庙里做公益。记得有次我和他约好一起去做公益,结果他爽约。事后他告诉我,我不方便去。期间他书写的《天行健》在成都拍卖到了几千元钱,他把拍到的资金全部拿去赞助贫困地区的学校。他说他写的字变得有意义了,非常开心,特书《天行健》赠与我,并附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共勉。今其复书《天行健》,微信留言:为你量身选择的。竟徒步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脚程送来给我。暗嗔:这个老头。

我当领悟,老人是希望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自强不息、及时行善。自此,公益路上有你有我。

公益也是一种文化。人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托尔斯泰不顾民众反对,为农民子弟办学。亲自编写教材并授课。他说:“应该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因为他的单纯、善良和真实,成就了他在文学方面高不可攀的地位。

比尔盖茨退休后,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慈善事业上,建立慈善基金会。帮助很多贫穷地方改善医疗保健条件、农业扶贫、社会发展等。不管网络上如何评价他做慈善的本意,受助者得到了帮助是不争的事实。莎士比亚说:“慈悲不是处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文正公心系家国天下的优乐情怀。有歌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关爱是一膛炉火,爱心人士为它添薪加碳,炉火生生不息。










作者简介


朱爱华,淡然,随性。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