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灶屋及匠人

 香落尘外 2020-03-19

灶屋及匠人

文:积健为雄 // 图源:堆糖

#

入冬以来,由影而兴,引发奇思,为匠心动。一月之内,十来类匠人的形象接踵而至,意外形成小小系列。越往后细想越发现过去的匠人实在太多,不是我能祥尽所有。据考证,好多手艺并没有失传,只是在改造升级,由此,觉得自己“无厘头”杞人忧天。相关灶屋及其匠人再罗列二三,以此权当“匠系列”收官。

——题  记

(一)

昔日乡间极为普通的民居叫屋,根据功用或方向可分别叫作客堂屋、里屋、灶屋,或东屋、西屋。通常一家人一排房,座北朝南,按辈份大小由东向西依次居住,也有小孩与长辈一个屋住,小孩多的家庭,还会加盖厢房。但西头必定有一间或两间是灶屋和吃饭的屋。民以食为天,对农民来说,只有一日三餐吃饱了,才有劲到田间耕作,才有继往开来的收获。所以,灶屋对农家来说至关重要。

灶屋,多面开窗,一台两眼的砖灶,灶面朝南。砖砌的灶台有两个铁锅,两锅之间扇面处有一个固定的小水锅,靠炉灶烧火时散发的热量温热水,冬天可以用来洗脸等。一只大水缸,一对水桶;一张碗厨;还有专门用来切菜的案桌,或方或长。灶口有一张杂木做的矮凳,里边整齐地堆放着各种烧火柴,有干透了的麦柴、稻草、芦苇杆、麻杆、棉花萁、黄豆萁等等,还有劈好的木柴。墙角竖靠着扁担、铁挞、锄头、钉耙、泥锹等必备农具。有条件的人家灶边还有一只风箱,有的多一个烧煤球或煤饼的铁皮炉子。木梁上吊着大小不等的竹篮子。

如果灶屋足够大,加一张方桌,四条长板凳。饭菜烧好,一家人围坐一桌,用大大小小的瓷碗装菜盛饭。长辈坐在朝南固定的位子,小辈们依次围着大人就坐,一成不变,静静地用餐。家境好的家庭专门有吃饭的屋,有的还有祖传的红木八仙桌。吃午饭和晚饭时,每家门口都会放一两条长短不一的板凳,方便邻居们串门拉呱说事。

即使最简单的灶屋,齐全的陈设集泥水匠、木匠、画匠、铁匠、箍桶匠、篾匠及各种修补匠人的手艺于一屋方可治理一个家,建造一个家。由此看来,上辈人建一个家是多么的不易。继而想到古人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不是简单的说教!

(二)

农村造房需要泥水匠和木匠,按工期进程先泥瓦工进驻,过一二天后木工再进驻,然后共同协作完成。

泥瓦工进场平地、测量、划线,接着挖墙沟。挖墙沟并不是什么技术活,可墙基不牢,屋的安全程度受影响。一般开挖30公分宽,砌一般的平房,有40公分深度足够。挖好墙沟,用碎砖石填满,再用大夯一遍又一遍有节奏地夯实碎砖石。两个力大的小工面对面拉起沉重的木质铁底大夯,大师傅扶正夯子,三人围着墙沟,师傅随口编着各种有趣的段子领号,两个小工紧跟着高喊“嗨哟——”的号子,喊一声夯一下,一上一下,配合默契。

砌墙的基本要求是平整垂直。小工拌泥浆,换泥桶。大师傅砌砖,不时用一个垂挂的陀螺闭着一只眼矫正墙体是否垂直。过去砌墙用的砖有红砖,也有青砖,青砖的做工精细质量好,成本也高。砌砖还有一个技巧就是一层对一层砖要交叉往上砌,尤其是转角处更加重要,这样才能确保砌的墙结实。砌好地脚,木工就要把门窗框架按主人家预设的位置竖起来。

山头砌高,选一个太阳高照的晴朗好日子,一般是接近中午时刻,所有人都集中力量抬木上梁,左邻右舍会从四面八方围过来帮忙,小孩子们爱看热闹。主人家放鞭炮,发蒸糕和馒头,图个吉利,期望全家兴旺发达节节高。一时,爆竹声此起彼伏,硝烟缭绕,人声鼎沸,好一派喜气热闹的场面。

仪式结束,木工抓紧钉椽子,铺顶板,不少人家也用芦苇帘子或芦席。上梁钉椽结束,又轮到泥瓦工铺瓦,有大红瓦,也有小青瓦。最后做屋脊,屋脊两头还会装饰成飞鸟状。

上好房梁做好屋顶,木工就抓紧做门窗,泥瓦工就做场地、铺地砖、粉墙,分工明确。所有木结构家具做好,当然还有漆匠来做油漆,打磨、批腻子、上油漆,一步都少不了。

(三)

当灶屋的房子盖好后,要由专门的泥瓦工负责砌灶台。选好位置,摆好底砖,类似月牙形状。一边往上砌,一边从下到上从内部砌出出灰口、炉膛,在出灰口与炉膛之间夹几根铁条子一并砌入砖里,便于柴火灰从上自然落下去。灶的正面带一点圆弧,靠里面的锅沿是一垛有点搭积木状的墙面,其实是两个锅的烟道,烟囱直接从屋顶伸出去,高出屋顶40公分左右。烟道墙面砌到灶台面位置留有一个10公分左右见方的口,方便在后面烧火时能看到灶面的状况。在外锅灶口的上方墙面再砌一个不穿透的口,方便放火柴。砖灶的外部是平整光滑的略显弧度。砌好灶的结构,用有黏性的黄泥做灶台,比灶沿高几公分,然后把铁锅放在灶台上,前后左右上下作些微调,确保锅的平整。

泥瓦工再用白石灰粉刷好整个灶面、墙和烟囱,画匠的手艺就有用武之地了。一般调试一些锅底黑粉,画匠拿着毛笔、毛刷,在灶墙的正面画上鱼、虾、鸡等图案,灶墙面的边边角角勾勒出简洁的花边。一台新灶的落成就是一个家庭的复兴,年年有鱼(余),吉星高照。有的家庭喜欢鲜艳亮丽的墙画,画匠就会调试各种色彩,把主人家所喜欢的图案鲜活地临摹出来,也是相当的喜庆。

(四)

木工根据主人家提供的材料,进行锯料、刨料,开榫卯。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体现出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老木匠用一条板凳,把要开榫卯的木料坐压在板凳上,左手拿戳刀,右手举着铁榔头,一点点开槽做榫卯,很像雕刻家在专注于创作。有需要做棖、牙之类饰件的,木匠还真能雕刻一些花纹之类的图案。当然,做其他讲究的家具也真少不了专业的雕刻匠。

制作吃饭用的方桌、长条凳与一般家具是不一样的。桌子、凳子的四条腿要做成“八”字形状,所以开榫卯的技术要求相对更高一些。既要有斜度的要求,又要保证拼装时妥帖、对称、稳固。桌面、凳脚、横档都必须斜度一致,榫头的木质一定要坚硬牢靠。

做碗橱一般分两层,上下各一对对开的双扇门。上面门不用木板,而是用木条镶嵌成有不同形状的格子,后面钉窗纱,主要放一些常用的碗、剩饭剩菜和加工成半成品的食物。下面放置一些不常用的锅碗瓢盆或杂粮。这样制作的效果方便剩菜的存放,因为以前没有冰箱,都要靠自然保存。家里如果有鱼肉等荤菜留存,也一定会招来猫咪不时偷窥,稍不注意就会遭到偷吃,所以碗橱上面两扇门必须装插销固定。一般主人家在吃饭前先把一些饭菜装在“猫碗(专供猫吃食的碗)”放在门口边固定的墙跟,供猫咪食用,所以家养的猫不会偷东西吃,人们吃饭的时候,猫也会绕着人腿桌腿凳腿嬉戏,不时来几声嗲嗲的“喵——喵”欢叫。

(五)

己亥年已进入深冬里,黑夜渐渐变得悠长而深沉。一场接着一场透彻的雨却丝毫感觉不到寒冬的凛冽,一切都在延续,间或雪藏,间或猫腻,但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奔腾年代的滚滚车轮。淌过时光的涓涓细流,我们何不依然保持一颗纯真的心?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时光不老,岁月无止境地轮回且过而不复;

文化传承,必然是历史与现实的完美接力和使命担当;

那新的岁月和新的生命终将会如约而至,令人欣喜期待!

#

??相关链接: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篾匠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小锁匠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小芦匠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磨刀匠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剃头匠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修伞匠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小皮匠

散文天地│积健为雄│弹棉花匠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箍桶匠

散文天地 | 积健为雄 | 补锅匠

作者简介

积健为雄,又名雲石翁。赏彩练飞虹,游湛蓝大海,作诗文会友,写人生故事。出版《穿越时空的呓语》散文集。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