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园客厅 | 宫晓磊 | 惠州西湖畔遇见文艺名家

 香落尘外 2020-03-19

///惠州西湖畔遇见文艺名家。///

文图 :宫晓磊

“原来有那么多文艺名家到过惠州!”在今年的南国书香节暨第九届惠州书展上,刘明霞现场签名售新书《可园客厅——在湖畔遇见文艺名家》,受到很多读者追捧。

本书收录了作者对50余位文艺名家的访谈,如: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当代实力派作家邱华栋,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收获》主编程永新,时任《小说选刊》主编杜卫东,时任《散文选刊》主编王剑冰,时任《文艺报》副主编、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陵等。著名作家蒋子龙、韩石山、顾笑言等,著名作曲家何占豪、著名钢琴家刘诗昆等。

“我家与歌剧《白毛女》原创之一陈紫有亲戚关系,听说这本书里写到陈紫,我专门从深圳赶来买这本书”深圳的阿芸女士说。当天,先期赶印出来的100本书全部告罄。

可园客厅

品味休闲慢生活 结缘文朋诗友(小)

刘明霞告诉记者,这本书的名字之所以叫作《可园客厅——在湖畔遇见文艺名家》,是因为书里面的很多采访是在可园完成的。一些文艺名家还在可园创作了不少书画作品,在可园文化墙题字留言。

     可园,是刘明霞的家,位于惠州西湖畔的祝屋巷。记者在可园看到,刘明霞在楼顶花园种植了许多花草蔬果,白色的栅栏有青藤缠绕,上面挂着的盆景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站在可园里,西湖美景一览无遗,花草围绕下,煞是惬意。半开放式餐巴置有桌椅巴台、烧烤炉,陈列酒品、饮料、茶点、时令水果。文人墨客经常聚到这个文艺沙龙,聊天读书作画弹钢琴,烧烤品茗饮酒喝咖啡。在可园的文化墙上,还留下了很多文人画士的题词:“惟有西湖月,可园照读书”,“湖波招古月,明霞结春山”“在可园遇见最美的自己”……足见文人画士对可园的喜欢。

据介绍,江南才子祝枝山,这位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的明朝举人,就曾在惠州西湖畔的祝屋巷寓居过一段时间。当年,祝枝山常游惠州名胜,尤其喜爱西湖,他在惠州所建的故居就在祝屋巷。本土画家黄澄钦曾赠可园主人刘明霞一幅国画,宣纸上的西湖,画的就是祝枝山寓居惠州西湖的诗意。

刘明霞说,因女儿名“可可”,遂把自己的家命名为“湖畔的可园”,后便以“可园花事”记录一个园子的花事和心情、组建“可园花事”文艺沙龙、打造“可园客厅”。旨在倡导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品味休闲时尚;弹琴弄书画、结缘文朋诗友;延续明代文学家、书画家祝枝山文脉。

新书看点

三种身份采访文艺名家 时间跨度20多年(小)

刘明霞从事报纸及文学杂志的记者、编辑工作20余年,业余从事文学创作30多年,在她的"可园客厅",总跟那些名噪全国乃至世界的文艺名家们有着远远近近的交集。

刘明霞说,这本《可园客厅——在湖畔遇见文艺名家》,采访的时间跨度有20多年,是她独家或以记者身份访谈;或以编辑身份文字往来;或以朋友身份坐而论道,专访文学界、艺术界有影响力的50余位人物采写而成。稿件整理出来时,她采访过的文艺名人名家及明星有100多人,由于时间跨度大,受采访时效、篇幅、体裁等的限制,经与出版方多次协商,最终选定了50余位。其余部分将收入她即将出版的《可园客厅2一一湖畔花园下午茶》一书。

在《可园客厅——在湖畔遇见文艺名家》里,可以看到文艺名家的真知灼见,文艺轶事,名人心扉以及文艺名家手迹、手稿、书信,还收录了文艺名家做客“可园客厅”的珍贵图片等。“照片拍摄者多为我供职的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同事巴山、张正贤、朱金赞等,遗憾的是,有的照片从微信搜来,清晰度不高;有的只有稿件没有照片,有的只有照片没有稿件,只好查漏补缺了。”刘明霞说。

这本书有一个特点,除了专访稿件之外,在不少稿件的后面,加上了作者手记,以及作者与文艺名家的互动故事,甚至微信里面的一些内容也搬了上去,所以这本书读起来层次比较多,内容比较丰富。

除此之外,本书作者在人物专访的写作形式上也有所创新,例如专访惠州本土美术家黄延桐,采用对话外加入作者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三条线索并进的格式,让整篇文章读起来更专业、更有层次和深度。

采访故事

两次采访《梁祝》作者,披露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小)

1959年,一部细腻、柔美、缠绵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诞生了,半个世纪以来,《梁祝》长盛不衰,家喻户晓。刘明霞曾两次采访作者之一何占豪。何占豪向其介绍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第一次采访何占豪是2006年底,何占豪赴惠州指挥“盛世和谐·东方威尼斯之韵一一惠州市百人二胡暨钟琦二胡演奏会”。在接受刘明霞采访时,何占豪语出惊人:《梁祝》虽然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知名度,但更大的是遗憾。此后,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很多人还是只记住了《梁祝》。

    第二次采访是在2009年5月27日,为纪念《梁祝》首演50周年,各地都在举行纪念活动。身在上海的何占豪接受了刘明霞电话采访,披露了更珍贵的记忆:《梁祝》差点没“化蝶”。何占豪说,开始整部《梁祝》曲子写到“哭灵投坟”就结束了,并没有“化蝶”段落。当时他们认为化蝶是迷信,就删除了,后来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家孟波要求加上,才有了后来的“化蝶”。

    何占豪还讲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在距离《梁祝》试奏愈来愈近的日子里,有一天,搭档陈钢突然告诉何占豪,他写的《梁祝》总谱全丢了,说是放在自行车后座,可能丢在马路上了,找不到了。这一意外事件让大家很着急,重写已经来不及了,后来已经退出《梁祝》创作的丁芷诺,就主动提出帮陈钢配器,在大家的努力下,《梁祝》最终与观众见面。

微信朋友圈推荐作家小说 引发朋友阅读和评论(小)

《可园客厅——在湖畔遇见文艺名家》一书,不仅披露了文艺名家创作背后的故事和心声,书中还介绍了作者与他们的文学交流和互动故事。

陈继明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近来来他有多篇小说获得全国奖项。他的中篇小说《北京和尚》非常耐读,被多家选刊转载。刘明霞在书中讲述了她跟朋友就陈继明的《北京和尚》产生的互动。

2013年“十一”前,刘明霞接到陈继明的电话,他说节日期间赴惠。“十一”当天陈继明来到惠州,下午携朋友到可园与作者以及诗人江湖海、惠州画院副院长吴宝霞等饮茶交流。当日,他发表在《人民文学》、入选《小说选刊》的中篇小说《北京和尚》成为交流的重点,刘明霞甚至兴奋地当即打电话推荐给朋友读。诗人江湖海一整晚都在分析评论《北京和尚》,刘明霞还建议他写篇评论。

后来,刘明霞在微信朋友圈中推荐陈继明的小说《北京和尚》,作家吴小军说马上去买来读。吴小军读完之后在朋友圈发了读后感:和尚,出世之人;妓女,红尘滚滚。和尚和妓女,在北京混生活。这题材必是极香艳而烂俗的。然而让某些哥们失望了。正如陈继明自己说的,这个故事是关于“和尚和妓女”的,但是,他的笔调是郑重的。他没有调侃,没劲嘲弄,他的赞许和怀疑都不失赤子之心。

刘明霞看到之后当即回复:这个故事有原型。据陈继明说,是一个东北籍的发廊女,来一座庙里问一个山东籍的和尚,自己怀孕了,如果做掉,算不算杀生?和尚说当然算。后来发廊女抱着孩子来庙里,要求和尚装成自己的丈夫一同回老家过年。和尚竟真的跟着去了……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没人知道!于是陈继明就将这个“后来”写成了这篇小说。

吴小军回复说:这个故事其实很好写,但又实在不好写。里面的和尚,有3种写法,神、鬼、魔。烂俗读者更众。然而,陈继明选择做一个痛苦的思考者。于是这个故事就被赋予了更加朴素的温暖,和尚被他写成了人。

陈继明看到后回复说:小军的表述是最准确的。

采访马来西亚作家画家, 受邀出国参加活动(小)

朵拉是马来西亚著名华裔作家、画家,槟州华人大会堂文学组主任、准拿督,出版个人文集52部。散文及小说被收入中国多家大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大学及中学教材,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分校教材。她与刘明霞两个喜欢写作与画画的女人,自是情趣相投,在可园采访朵拉以后,两人形成了良好的文学艺术交流。

一天上午,刘明霞在家里接到铁路公安女作家唐丽萍电话,说要带朵拉上去看看可园。那是朵拉第一次到可园。由于事先没有准备,一切都很随意,她们一边喝茶聊天一边拍照。朵拉尽赞惠州西湖之美,并在可园文化墙上题词:春日可园,自在可人。唐丽萍在她的带动下,也在这个常来的地方跃然题了:入诗入画,可心可性。刘明霞发微信朋友圈后,收获众多点赞。

刘明霞在自己任执行主编的《东江文学》上选发了朵拉的散文《太阳雨落在惠州老街》,她对朵拉的访谈也发表在《惠州文艺》上。

2018年9月,应朵拉之邀,刘明霞与可园文艺沙龙女作家木子红赴马来西亚出席笫三十五届全国华人文化节。在槟城的一周,她们受到朵拉及槟华堂文学组秘书菲尔的热情接待。

      回到惠州后,刘明霞写了系列散文《在槟城的混搭中切换》,分别发表在《惠州日报》及马来西亚的报纸上。在刘明霞看来,这不代表她个人,这是她的“可园客厅”走出国门的一次交流。

      之前的2016年6月,刘明霞与“可园客厅”文艺沙龙女作家秦蓝、木子红,应香港作家、中国香港文化传播协会会长张林之邀,赴港出席中国香港文化传播协会成立15周年庆祝活动,本报曾作了报道。

在采访最后,刘明霞深有感触地说,在《惠州日报》西湖副刊这个平台,她编发了不少名家的稿件,如柯蓝、顾笑言、韩石山、叶蔚林、唐至量等,她在本报副刊开办“同题散文”专版,叶蔚林、柯蓝等名家也积极参与。这些内容,这本新书都有记录。

对当时能有机会采访到那么多的文艺名家,编发这么多文艺名家的稿件,得益于自己惠州报业传媒集团的工作岗位,她一直心怀感恩,“非常感谢当年惠州日报副刊部同事的大力支持。”还要感谢最早的《惠州商报》“风铃”副刊,她对这个副刊很有感情,刊名还是她起的。

她说“ 这20多年来,我的岗位是编辑,记者工作是我挤时间跑出来的。”

作者简介

宫晓磊,惠州日报记者。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