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种种

 韦海生 2020-03-19

上个月来买了几十本书,一是为了补充阅读书目,二是打算重读人类学经典。书单如下:

《忧郁的热带》,列维-斯特劳斯 
《遥远的目光》,列维·斯特劳斯 
《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
《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顾随 
《中国古典文心》, 顾随 
《中国经典原境界》, 顾随 
《驼庵诗话》,顾随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上下), 平克 
《适应性思维》,吉仁泽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威廉厄姆 
《黑客与画家》,格雷厄姆 
《超越智商》,斯坦诺维奇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乔治·莱考夫 
《人情与面子》,黄光国 
《奇特的一生》,格拉宁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无条件养育》,艾尔菲·科恩 
《心灵种种:对意识的探索》,D·丹尼特 
《工作DNA:鸟卷》,郝明义 
《工作DNA:骆驼卷》,郝明义 
《工作DNA:鲸鱼卷》,郝明义 
《英国散文的流变》,王佐良 
《人间词话七讲》,叶嘉莹 
《进化心理学:从猿到人的心灵演化之路》 
《追时间的人》,阳志平 
《银河帝国:基地》(共7册),阿西莫夫 
《老人与海》(张爱玲译) 
《老人与海》(余光中译)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中国人的心理》,杨国枢 
《共产党宣言》 
《王阳明大传》(三册),冈田武彦 
《知行合一王阳明》(123),度阴山 
《新譯<古詩源>》(上下),三民书局

买书不如读书

当听到有人说我读了很多书时,有些心虚,自己读过的一些书,说不定是别人的阅读起点。所以只管买书读书就好。

买来的书不一定马上要读完,有些是缺货已久又心仪的好书,收到到货提醒邮件就购买了,如马塞尔·莫斯 的《礼物》;有些是补充下一阶段的主题阅读书目,提前准备了,如「开智正典」;有些是卷不离手,在蹲马桶时也会捧着的,如《新譯古詩源》……买书,不如读书。

坐拥万卷书也好,一本本借阅也罢,如果不开始读,书只是纸张质量各异的印刷品而已。买而不读是为白买,要买就买自己一定会去读的,别说什么为了收藏或有空时翻一翻之类的鬼话。如果一本书两年前买来,至今从未翻动过,实则已「轻薄」了那本书。

尽量不读中国人的书

我有一个偏见,就是尽量不读还在世的中国人写的书。无论别人如何推荐我都视而不见。这种偏见可以过滤掉不少垃圾书籍,但可能不太招人待见,也会让我错过一些好书,比如购买的两本新书《追时间的人》。

要不是很早就读了主编阳志平的博客文章,后来听了他的课,否则我一定去搜索他是否当代人,然后一票否决,甚至还会质疑:有人把与这些人的聊天记录截图出来炫耀所谓的“高质量”圈子是否浅薄?这一群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到底有什么能耐,就凭几个多上了几年学的博士和几个网红就可以大谈特谈应该如何去改变世界?细读之后,还是有不少章节值得一读。

之所以不读还活着的中国人的书,一是处在同一个社会大环境下,可以看到当代作者的时代局限,二是还活着的作者,身边总有一定的利益相关者和信徒,他们会靠造势和刷评价把一本书捧起来,容易误导人

书单和共读不靠谱

爱开书单是读书人的毛病,我也不例外。如果是专业人士,以减少他人少走弯路的书单是可接受的,可普通人的书单只适合自己。网上很多书单君,其实是「键盘侠」,我不相信一个月推荐上千本书的人真的可以认真读完,说到底还是廉价地吸引眼球罢了。不说别的,单就某个专业的典籍或汉译名著来说,都不是一天能够读完两三本的。所以,对于他人的书单,我判断依据是看对方是谁,就如理财四象限」里给你理财建议的是哪个象限的人。

有不少共读微信群,实际上不是在共读,除了纠正错别字,在思想层面没有一个人提出不同看法来,满屏尽是卖弄、扯谈和晒书。没有固定时间交流,没有共读期限,凑热闹的远多于真正读书的人,关键是共读的形式只限于提交读书笔记和零碎的交流,这样还不如直接去豆瓣看更多人的书评和笔记。

书要自己读

不久一位书友邀请我加入他的「听书」微信群,没过多久我就退出了。原因是不喜欢听书这种伪读书方式,还疑是进入某登读书会。

这是一群不想读书,妄图通过听书来获取思想的人,就如某登读书会,它实际上不是在带你读书,而是推送观点,推荐的无一本好书。读书的过程是通过阅读、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听了别人的心得就误以为是自己的观点,然后到处宣讲,这种做法和贩卖二手(可能是三四手)知识有何区别?

所以书还是要自己来读。读完之后建议写读书笔记和书评,不要害怕写得不好。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心得,没有人敢说他的读书笔记写得最好。可能是文人相轻,有些人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他人的文章,恨不得把自己的脑瓜子移植到他人身上才满意,才会觉得跟他有共同语言。这样的人格局小,往往成不了大器。

读书和写书

读书,尤其是主题阅读,最好的输出方式是写成一本书。千万不要误解写书是为了名利,也不要认为写书的人有多厉害,当你看到邻居的阿猫阿狗们也在出书时就不会觉得有多难。

当然,我这里说的写书,只是为了系统、有效地整理自己的知识,而不仅仅是碎片化地记录。比如在一年里,你要读完五十本心理学著作,输出的大量读书笔记合集成一本书,就是阅读成果。你可以发布在Gitbook上,可以自费出版,也可以简单装订成册,总之它是你看得见的某一个阶段的完整成果。

写书也是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想的不一定说得出来,说的不一定写得出来。反过来,只要写得出来的,一定能够想得到、说得出。这样一来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入和扎实。我们也许只是默默无闻的大多数,有生之年不刻意去追求所谓的虚名,但求年迈弥留之际有几种可以触摸的回忆足矣。而书,应该是这几样值得回味的东西之一,同时也给那些同道者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

小结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要以为它老掉牙,也不要嘲笑它修辞陈腐,书籍确是自我提升最便捷的方式,也可以让卑微的大多数能够昂起头来底气十足地行走于人群之中。书,一直都有,而且会越来越多,就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读它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