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浪漫主义芭蕾精品《吉赛尔》之音乐篇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3-19

在上一期“空中艺术殿堂”中,我们推出了“浪漫主义芭蕾精品《吉赛尔》的前世今生”,简单介绍了这部经典芭蕾舞剧的缘起以及趣事。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部舞剧的音乐吧!为抗疫情不能走进剧场的日子里,愿您的生活始终与艺术相伴!

      

《吉赛尔》时代的音乐

一部优秀的芭蕾舞剧,离不开优秀的音乐。在众多杰出的芭蕾音乐作品中,人们总是津津乐道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热衷于讨论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惊叹于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相比之下,《吉赛尔》的音乐就鲜有人提及了。其实,《吉赛尔》的音乐在当时的芭蕾舞剧中已是出类拔萃的作品。

《吉赛尔》的编剧之一,泰奥菲勒·戈蒂埃(Théophile Gautier)这样评价它的作曲家:“亚当的音乐优于趋同的芭蕾音乐,它曲调多变,富有管弦乐的效果”。

       

中央芭蕾舞团《吉赛尔》

在《吉赛尔》问世的19世纪40年代,第一部浪漫主义芭蕾《仙女》上演不到10年,浪漫主义芭蕾刚刚起步。而西方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1790—1920)则正值中期,在这阶段,门德尔松、舒曼、布鲁纳克、勃拉姆斯等等音乐家追寻贝多芬的脚步探索交响曲的创作,柏辽兹、李斯特等人开始强调标题化的音乐创作。在歌剧方面,歌剧作曲家贝里尼和多尼采蒂追随着罗西尼的风采,探索自然舒畅、灵巧美妙的歌剧旋律。

在这个时期,芭蕾舞中还没有《天鹅湖》《舞姬》《堂·吉诃德》,而歌剧里也还没有《阿依达》《卡门》,更没有《图兰朵》。音乐艺术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一代代作曲家探索着音乐的各种可能性,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

      

              阿道夫·查尔斯·亚当(Adolphe Charles Adam,1803—1856)

作曲家阿道夫·亚当

阿道夫·查尔斯·亚当(Adolphe Charles Adam,1803—1856)是出生于音乐之家的法国作曲家,曾就读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做了几年风琴师,并开始创作一些歌曲。

1829年,亚当的独幕歌剧《皮埃尔和卡特琳》在巴黎上演,获得很大成功。之后他与编剧欧仁·斯克里布合作了多部喜歌剧。

1836年,亚当为芭蕾舞剧《多瑙河少女》谱曲,这部剧由著名的玛丽·塔里奥妮(《仙女》的首演女演员)主演。这部剧在巴黎反响不一,但是在次年巡演伦敦时获得了《泰晤士报》的赞誉:“毫无疑问,它将具有长久价值。”

     

             玛丽·塔里奥妮(Marie Taglioni,1804—1884)

1841年,亚当创作了他一生中最受欢迎的音乐作品——芭蕾舞剧《吉赛尔》,据说他只用了3周就完成了该剧的全部配乐。此后,他还在1856年写下了芭蕾舞剧《海盗》的音乐。最终也只有这两部作品的音乐随着久演不衰的舞剧保留了下来。

阿道夫·亚当一生创作过许多作品,仅芭蕾音乐就多达14部。而他创作的音乐类型包括:大歌剧、芭蕾舞剧、喜歌剧、戏剧配乐以及钢琴曲、教堂音乐、歌曲等。他的许多作品虽然未能保留下来,但是从留存下来的只言片语里,依然可以看到其富于创新的艺术追求。

      

                            中央芭蕾舞团《吉赛尔》

                  

(第三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摄影大赛参赛作品,观众投票火热进行中,参与投票请点击上图)

俄罗斯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吉赛尔》

《吉赛尔》的音乐

为芭蕾舞剧《吉赛尔》所作的音乐是阿道夫·亚当最受人欢迎的作品。这部舞剧音乐的风格带有典型的法国特征,它旋律优美、华丽,色彩鲜明,节奏生动,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让 -巴普蒂斯特·吕利(Jean Baptiste Lully)的芭蕾音乐传统,却又在此之上有非常突出的进步。

尽管阿道夫·亚当的杰作《吉赛尔》的音乐已经非常经典了,但是随着《吉赛尔》一剧的不断改编和完善,其他音乐家也为此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其中主要是弗里德里希·布尔格缪勒(Friedrich Burgmüller)、路德维希·明库斯(Ludwig Minkus)、色萨利·普格尼(Cesare Pugni)三位。

例如19世纪80年代,彼季帕在他的《吉赛尔》版本中,增删了一些原版中的部分。他在第一幕中增加了一段经常被我们称为“农民双人舞”的段落,其配乐就是出自弗里德里希·布尔格缪勒之手。

                    中央芭蕾舞团《吉赛尔》

序曲在弦乐密集的音符中快速展开,有力的重音、渐强的和弦、急切的铺陈,在丰富的色彩变幻与旋律行进中扣人心弦。稍后管乐的明媚舒展与提琴轻柔跳跃的拨弦则迅速缓解了紧张的氛围。

真挚甜美的旋律带着诗意浪漫的深情,在婉转动人的起伏中似一汪清泉,甘醇剔透、沁人心脾。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恋就此展开。

    

                   中央芭蕾舞团《吉赛尔》

音乐在舞剧的第一幕,不乏对田园风光的描绘与乡村生活的刻画。无论旋律线条与伴奏织体都给人留下新颖而典雅的难忘印象。

群舞场景总能在乐队的映衬下显得生动且富有生活气息,精致的乐句、美妙的乐段,则带着舞曲特有的节奏灵动的加以变幻,令人在快慢有序的行进中,感受着音乐的舒适与美好。

而对于剧中人物形象与人物情绪的刻画,则是阿道夫·亚当对于芭蕾音乐的完美创新。

     

中央芭蕾舞团《吉赛尔》

《吉赛尔》的音乐与以前的芭蕾音乐非常不同的一点是亚当对主乐调的使用。他为剧中每一位主要角色设计了一个主题曲调,吉赛尔、阿尔贝特、守林人均有属于自己的主乐调,并且随着人物的情绪和状态巧妙变化着。这样,亚当的音乐就极好的诠释了人物及故事。

尤其是吉赛尔与阿尔贝特相恋时的爱情旋律在吉赛尔发疯时反复再现,如梦幻泡影般夹杂在戏剧性的矛盾与冲突中,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了精准细腻的描摹,整个音乐呈现生动且形象。

                  

                     俄罗斯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吉赛尔》

音乐在舞剧的第二幕显得空灵而哀怨,在如梦似幻的幽灵世界中,竖琴拨动着孤寂、提琴抚慰着忧伤,跳跃的音符是人间的温存,而那渐强的音响则如同复仇的火焰在心中燃烧。

而当无比痛悔的阿尔贝特来到吉赛尔的墓前倾诉心声之时,音乐则充分刻画了人物的内心独白,在小调的忧郁色彩中,小提琴如泣如诉,紧接着,弦乐在管乐的映衬下拉动着人物情绪的变化,旋律的起伏、音乐的表情,无不令人感到深深的悲凉与哀愁。

       

(第三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摄影大赛参赛作品,观众投票火热进行中,参与投票请点击上图)

俄罗斯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吉赛尔》

在《吉赛尔》第二幕中,戈蒂埃原本设计每个女幽灵来自不同的国家,所以亚当的音乐也是具有不同民族风格。虽然这些音乐很多都已经在舞剧不断的改进中不存在了,但是仍有一些有趣的记载被保留下来,例如幽灵王米尔达的两个手下,在故事脚本里一个名叫Moyna,订婚前是来自土耳其的宫女,另一个手下Zulma是来自印度的舞姬,亚当为她们的独舞段落设计了各自的主题音乐。

       

(第三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摄影大赛参赛作品,观众投票火热进行中,参与投票请点击上图)

俄罗斯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吉赛尔》

除此之外,舞剧音乐所呈现出的新颖的格调、浪漫的意境、鲜明的戏剧性与独立的艺术价值,让这部芭蕾之冠独具光泽、经久不衰。

                 
                     

跨越生死的凄美爱恋、人间幽冥的苦苦追寻、至纯至美的动人情愫,无不在典雅精致的音乐中升腾,令人心生感叹、难以忘怀。

俄罗斯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吉赛尔》

                                                 俄罗斯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吉赛尔》

中央芭蕾舞团《吉赛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