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观察能力,大量地读书增强语感,让孩子作文言之有物(三)

 古月斋uu8066js 2020-03-19

二、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都要求考生,结合身边的事例作文。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体验真、善、美。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鲁迅先生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其主要原因是材料不足,无东西可写,以至拿起笔来无从下手。不是学生不了解生活,不关心生活,而是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表面现象去认识和捕捉生活中最有特征的东西。因此,对身边的许多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动于衷。由此可见,教会学生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那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从“小”做起,观察体验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句话用在作文和生活的关系上,是再贴切不过了。作文的材料绝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作文的材料只能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和感悟。学生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不仅来自个人的经历,更要来自一颗敏感的心。学生生活阅历浅,对许多事物没有深切的体验,所以写不出真情实感。有一年广州中考作文题为话题作文“智慧”,有个同学写了花的智慧,获得满分。其实我们知道,花是没有所谓的智慧的,只是作者自己的认识和感悟赋予了花,所以花便有了智慧。那么该如何去体验呢?我认为应该从“小”做起,做观察事物体验生活的有心人。

2、 养成习惯,长期观察

除了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感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为了达此目的,可有意识地跟踪观察某事物。例如:学校走廊的花台里种植了蔓马缨丹,我边让学生长期观察,用心感悟,2016年广州市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是《适合》,有学生即以蔓马缨丹为题材成文,蔓马缨丹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长方式,它向下生长,因为它不愿像爬山虎一样攀附别人往上爬,它的生命一样精彩,作文获得罕见的高分。

训练的方法很多,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指导学生,其目的都是要学生特别留心自己身边的人、事、物,而且尽可能从这些平凡又普遍的生活现象中捕捉最有特征的东西。做到写作时心中有“物”,以纠正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的毛病,使学生从无话可说,到有话想说,再到有话会说。

三、加强阅读,读写结合

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学生知识积累,打好写作基础的重要环节。作文离不开读书,阅读为写作打基础。”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于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这番话说明了阅读对提高写作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接触多种语文风格的文章,对于作文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不是高不可攀的,它来源于生活,是人写出来的。学习教科书是为了打基础,而创造性地掌握语言工具,还得靠自己的悟性,靠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觉,也就是通常说的语感,那么语感来自哪里?语感,产生于你足够的阅读量,只有大量地读书,广泛地阅读,才能真正帮助自己提高写作能力。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还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开拓视野。课外阅读越多,语言积累越丰富,思维越活跃,表达起来越顺畅自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