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天》2020年1期“诗歌原创”▎杨森君○ 时光札记 (组诗)

 寻梦向天歌 2020-03-19

《飞天》文学杂志,是一本力推新人的刊物,一本眼里有读者的刊物,一本颇受选家青睐的刊物,一本厚重大气博采众长的刊物。《飞天》立足陇原,面向全国,以刊发小说为主,兼及诗歌、散文、文艺评论等其他样式。设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精粹、散文随笔、诗歌、大学生诗苑、诗词之页、飞天论坛等多个特色栏目。装帧设计典雅时尚,144页,70克轻型纸印刷。


时光札记(组诗)

       杨森君          


▎零

一只昼夜摆动的挂钟

在我搬进新居后

依然挂在客厅墙上的

我从不借助它

确认时辰

它更像一件装饰

现在,不知何故,它停止了摆动

我将它摘下来,送给孩子当玩具

这时,一只挂钟就变成了一个玩具

再次看到它时,它已经被孩子拆零了:

一只木制挂盒、一块有机玻璃罩、三根指针

还有一只用来摆动的金属悬锤……

▎舞女图

  ——曼德拉山岩画速记三

石头上跳舞的女子

若是我前世的女人

我会心碎的

她看上去

衣衫褴褛

与开裂的石头皮

已融为一体

一个跳舞的女子

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而我

活在后世

以参观者的身份

在阿拉善右旗博物馆

看到了

她还在跳舞

我已不再认为

她这是在表演

而是在谋生

▎这首诗中不能少掉的部分

不能少掉的部分

是一棵花楸树

还有露天阳台上

晒着的干玉米

一把老式桌椅上

放着的两杯茶

我吃掉的三颗杏子

一根被做成艺术品的黑色根雕

从前院到后院的石径两旁

依然热烈的红辣椒

一块不该刻上铭文的黄河石

上面留着雨水的划痕

我为什么要把它们写进这首诗

并不确定

我还要在这首诗的结尾处这样记载——

2019629

杨森君到过青铜峡九渠文化小镇

他带病说诗,并且声情并茂地

朗诵了博尔赫斯的

《雷蒂罗庄园》

▎有

  ——给WF

我喜欢

草原上生长着的

一种红色的草

在一片变白的草木中

它独一无二

它是红色的

内敛、干净

似乎挂不住

一丝灰尘

它是草中之王

仅是我的一己之见

这大概是一种时光的红

谁也揭不穿

我想

它的籽粒应该也是红色的

只属于它的红

有别于血液,有别于

人工制造的红色油漆

也有别于

落日的红,月亮的红

▎秋天的葵花

沿途是秋天的葵花

我的母亲看不到了

还有我的父亲

也看不到了

他们在逐日渐凉的黄土下

早已变成了白骨

活着的时候

他们每人抱着一个葵花头

像两只啄食的鸟

把一粒粒葵花籽

掰下来

有时喂到自己嘴里,有时喂到

对方的嘴里

谁能说

这只是相依为命,不是爱情

▎黑皮石头

在一块黑皮石上

古人刻下了他们的马

在一块黑皮石上

古人刻下了他们的舞女

在一块黑皮石上

古人刻下了他们的孩子

在一块黑皮石上

古人刻下了他们的寺庙

在一块黑皮石上

古人刻下了他们射杀的猎物

在一块黑皮石上

古人刻下了他们的羊群

在一块什么都没刻的黑皮石头上

我放下了一束狼毒花

▎戈壁滩上的风砺石

还有什么能比在一片空地上

更容易让一个人

爱上一块石头

爱上一块可以带走的石头

爱上一块让人想跪下来叩首的石头

古老的石头

年岁长于我们的石头

也许藏有天机

也许本身就是天机

谁有权断言

一块石头是活的,还是死的

一块石头的瑕疵

需要原谅

它和人一样

虽然皮壳

苍老

但有自己的脸面

▎古老的阿拉善之迷

并不是只有廊檐下歇阴凉的僧人

才把空山里的一座寺庙

当成归宿

我猜想,还有盘旋在寺院上空的老鸹

并不是只有前来广宗寺拜佛的信众

才把升腾的香火

当成祈福的仪式

那些远处的人,那些赶着羊群的人

同样熟悉先祖的遗训

并不是只有蒙古人

才把贺兰山

当成神山

一只摔下来的岩羊

把它当成是神的祭品,便不会有人怜悯

并不是当地人

才把阿拉善左旗的石头

当成大地的舍利子

有人为石从远方赶来

有人为石背井离乡

并不是只有牧民的后代

才把月亮当成一桶羊奶

我也曾坐在营盘山上

对着夜空发呆

▎曼德拉山上落着雪

这个冬天,我们客居在雪域

大地就是诗意的蓝图

它考验我们

一只鹰

需要被描述

一粒沙

需要被描述

就像此时

站在曼德拉山下

我要描述给你们的是

曼德拉山顶

落着雪

草木

在一片白色中消失

一只走散的盘羊

突然出现

它的两只眼睛

呈深褐色

与我对视

▎辨

在曼德拉山的石头上

我寻找着各种图案——

这是骆驼,骆驼在奶驼羔

这是马,人骑在马上

这是一座塔形建筑

更小的图案大概是僧人

这是一轮太阳,太阳长着胡须

也长着眼睛

这是一对男女,用我熟悉的姿势

表达着爱恋

还有一些神秘的符号

我无法辨认

也许,本来就不需要我们知道

我们何必知道

杨森君:宁夏灵武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梦是唯一的行李》《上色的草图》《砂之塔》(中英文对照)《午后的镜子》《名不虚传》《零件》《冥想者的塔梯》《永利记》《西域诗篇》《沙漠玫瑰》等多部诗文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