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姑成就了九姑(新)

 夜黑心明 2020-03-19
郑英豪

丸地小、取这点余情能成世界,

女娲补、恢复古之道便是乾坤。

这是九姑自从有九姑名字以来的第一副最好最工整的对联。相传,民国年间有个叫余养之的人在九姑北街、也就是现在的粮站设私塾教蒙童馆,学生无数,年龄不一。四书五经都教周了,学生可以应对出题做文章,以至名声鹊起。一日,馆里来了一位后生,见这里书声琅琅,很是像一个培养子弟的地方,就进得里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一学生见有人进得学堂就坐在平日谁也不敢碰的先生的座位上就问。

“你们先生呢?叫他出来!”此人问着学生,口气有点生硬,就引起一大群学生不满而停下念书声围了上来。

“先生上茅房去了,我们不敢叫!”一学生回答。

“谁这么大胆呀?不好好读书!”余养之如厕出来了,见一后生没经自己许可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且随意乱翻其文稿,心里很是不悦,但又一想,既然是这样,此生一定大有来头,马上改变语气。“先生请坐!喝茶!”

一学生马上就送来一壶茶和两个小杯子,后生与先生就这样攀谈了起来。原来此后生是桐城人,姓李,是一游泮、游馆之人。过去凡考取举人或进士之人在做官前一定要游泮、游馆。这是一种访高、切磋、访贤、交友的自由活动形式。这也是一种象现在一样的社会实践或实习现象。

余养之当然知道游泮、游馆之人是来者不善,好茶好烟好招待,要问的问题一一谨慎对答。这样的人,你只要认真听讲、虚心请教,是会学到在别的地方学不到的好多东西的。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理。等后生要告辞时,余养之马上想起一事:“先生!请留步!”

后生也不推辞:“你有何事?”

余养之:“不瞒先生说,我来此地设馆,非常感谢当地东家的器重,纷纷送子弟在我馆里,才使我在此地支撑多年。可深为学生先生,总想为此地做点什么。去年一学生家长要我以当地‘九姑’的名字写一副对子,这也是此地大多人的想法,可事到今儿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卷交差而愧对!”

后生:“这有何难?那你就说说‘九姑’的来历吧!”

余养之滔滔不绝:

九姑的名字来源于“九姑娘娘”。话说在离此一里之地有一屋场叫杨茂岭,屋里有一余(王)姓的人家,主人叫余协国。老人一共生了十个儿女,其中老九是女儿,奶名九妹字素英,生于清·雍正十年三月初九日未时,此日是红砂日。过去犯了红砂的男、女,男不能娶、女不可嫁。父母为此非常忧虑——不能嫁人,是人总要谋个生计。所以就与妻商议在屋后大路边搭了一个茅棚,父女在此卖茶、施茶为生。因九妹人很勤快——屋里屋外收拾得井井有条、心最善良——不管是穷人富人上门喝茶一样对待。这就是:所谓的江湖上“有钱捧个钱场,无钱捧个人场”吧!所以生意非常红火,一家人也过得较殷实。以至后来九姑一直茶馆之多,喝茶之盛都由来与此。

九妹二十二岁那年,也就是乾隆十九年正月。九妹往洲地走亲戚乘船回家在木梓轿滕树下地,洽遇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苦路步行难以行走,到达何堰与长塘坂交界地,突发急病,奄奄一息倒地而亡。第二天,一早起之人发现此事马上报告长塘板东主。东主非常重视即时招人查看:见一红花女子倒地而亡就召集乡民入土为安。这时有一人惊叫:“这不是杨茂岭开茶馆的九妹吗?”东主就一边吩咐人去杨茂岭报信,一边作入敛准备。可到处都是厚雪,无从下手。正当大家犯难之时,突然有人发现一地似在冒热气,雪顿自消——这不是天赐福地?最后就真的把九妹安葬在此地。几天过后,原来一个小小坟堆,有渐渐增长之势,当地居民很是奇怪,所以就纷纷烧香叩头。牲畜有个好歹,小孩有个小病,烧烧香许个愿,非常灵验。因此后来“九妹”也就尊称成了“九姑”了,此坟堆后来也就成了“九姑仙女坟墓”。其墓前有一莲花池,莲花意谓圣洁,九姑乃未出嫁之圣女。说也奇怪每年腊月二十六到除夕之夜,池内会开出一种含苞待放的莲花。这种花蕾一年一次,花朵的多少有预年景的好坏。后有联云:“莲瓣护佳城接引慈云庇四境,昙花现宝座化成妙剂救群生。”后因其名气很大,有求必应于乾隆二十二年初建“九姑庙”记载于《县志》。九姑因出生在杨茂岭,葬于长塘坂,后来此地域就成了九姑的代名词。

另闲话——1、“九妹往洲地往亲”回来而亡是实事,还有不知是九妹的第几位姐姐所嫁之地。其后人杨茂余锡国说:鹅湖是第几姑,建设兵团时那个路上有一个大转弯经常出现翻车事故。2、九妹的二姐在现在的“二姑坂”,也因有灵气而尊称“二姑”,此地近年还建有“二姑庙”,二姑在那里享受着人间香火。

后生听到这里,感慨万千,连忙说:“九姑是一位美丽的姑娘,九姑名字更是一个美丽的名字。她以她女儿身之美创造了九姑地域人文、环境之美!她以她勤劳、聪明、善良、大方之德赢得在生人们的赞许,死后又以她灵通、名气、慈航之敬赢得世人供奉。好!学生磨墨,后生乐意为之赋上一联,先生可要委屈你铺纸哟?”

余养之非常高兴:“何来委屈,沾光!沾光!”

后生一气呵成,师生同惊,大饱眼福,后以路费相送之。如果此联还在,我想此就是九姑最好镇乡之墨宝!

正因为九姑的勤劳、善良、好客成就了九姑,以至九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九姑的鱼,九姑的稻,九姑的莲藕九姑的炮。九姑名人也不少。石良英勇善战,保一方百姓安康;朱书著书立说,创皖江文化先河;宋秉钧才高八斗,荣曾国蕃博士称号;赵世暹一代名师,培曾家弟子流芳;秀才屋一夜成名;箭楼蛤励志传唱;“安良局”的设立产局屋屋场;“筑墩义渡”的首倡续捐创郑家辉煌等等,无不从九姑流出——名响!现如今,在改革开放正确政策引领下,在九姑乡党委政府指导下,在九姑各村支两委谋划下,生态环境日新!生活水平逐高,无不从九姑释放——名扬!

(感谢何梅林老先生提供材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