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意人生——郑忠华散文欣赏

 艺坛名家 2020-03-19

微信图片_20200319142023.jpg

郑忠华艺术简介:

郑忠华又名中华,笔名山人。1971年4月生,杭州建德人,国家一级书法家、当代著名书法家、国礼艺术家、诗人。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国画院书法研究院秘书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剑光书画院理事。书法作品入编《走进艺术大师》、《中国文化艺术人物年鉴》、《中国当代文艺名家名作年鉴》、《大国崛起》等二十几本书籍,诗词作品入编《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中国当代爱情诗歌精选》、《中华诗词集萃》、《中华诗词歌赋文学精英大辞典》《四十年华语文坛精品汇编》、《诗中国杂志》第40期、《韵墨情雨三部曲*千里思乡情》、《中国现当代作家诗人大词典》、《感动城市的最美诗文》、《中国抗击“冠状病毒”网络前沿诗文典藏》等。部分作品在《当代文学集萃》、《燕京文化交流》、《文学中国》等网络平台发表。出版《郑忠华书法作品集》。详情百度:郑忠华书法、诗文。

电话

每天都会给家里去个电话。这早已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习惯于牵挂,牵挂的是份感情。牵挂的是份亲情!记得,二十四年前,家里还没有安装电话,隔三差五会打个电话到隔壁叔叔家,先让他通知到我家,再等上一刻钟,再打电话过去,有时是我妈接,有时是我爸接!时间久了,他们也觉得烦了,渐渐地,那年电话也就不多了,不是不牵挂了,不是不想家了,而是因为经常麻烦人家,实在有点不好意思!

曾记得,那年春节召开家庭会议,就为要不要安装电话?起先妈妈不同意,说再缓缓。爸爸也发表意见,再缓缓吧!我的意见,当然要装,而且欲望非常强烈,最好马上,立刻!这其中的缘由,只有我这个打电话的人,心里更加明白!也许爸妈知道,或许从家里的经济角度来考虑,再缓缓吧!虽说是家庭会议,但我最终拍板了,过了元宵节,就去电信联络点申请办理安装电话的事情!记得当时含初装费一千四百多块。没过几日,家里终于通上了电话。

自从家里有了电话,在外头的我,每天都会给家里去个电话!和爸妈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声音,了解村里每天发生的事情,第一时间从双亲口中获知的新闻故事等等!

再后来,估计又过了十几年,大家都用上了手机,我也给家里买了部,为了节约电话的月租费,就给电话给报停了!再说移动电话,更方便,更便捷!电话虽停,每天还是通过手机联系不断,习惯终究未改,直至四年前老爸病故!

老爸的离世,我把家里的手机号换了,座机号码也换了并开通使用!电话开通是因为现在家里的电视机要用宽带,以前用的是数字电视机顶盒。有了电话,又有了手机,双重保险,更不会误事了!电话故障了,打手机,手机不小心关机了,可以打电话!每天一个电话,习惯了!虽然,每个月手机话费多的吓人,但也觉得值!

妈妈,年纪大了,不会用智能手机,用的是老年机!只会接,不会打。每次想我的时候,都叫我儿子帮她拨号!时代进步了,信息时代真好,在外奔波的我,每每想家,想妈妈,想孩子,想我放不下的她,都是电话帮的忙,感谢电话!

2019年11月21日于江苏苏州,此文发表在《世界作协文化艺术传媒》网路平台,并入编《世界汉语文学大观》一书。

话说“微信”

信息时代,大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老年人基本还是用的老年机,年轻人几乎没有谁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我们这代人,算是介乎于这两种人群之间的,我归属于此类。当然手机玩的没有年轻人那么溜、那么牛!以至于差点被奥特了!

有智能手机,一定会下载安装微信,难免会在微信群里亦或者向私微发抢红包,那是司空见惯的事!我有很多微信群,有单位的,有兴趣爱好的、有文艺交流的、有书画交流的、有诗书画交流群等,有时抢抢群里人发的红包,抢完之后,大多数人都会回复“谢谢”!当然也有些人是没有回应的,有人回应:小气,一分,太小了!在微信平台里,也能看出一个人的素质,不是有句话说的好:以小见大。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有时我会在微信群里发红包,虽然不大,但也是一份心意!特别是在专业群,社区群,有时要议事,为了制造点气氛,增添和谐氛围!更有甚者,只管抢红包,从来不见发红包!只管进,不管出。这类人也大有人在,在此我也不再妄加评论……

微信除了发红包功能之外,最主要的一种聊天工具!微信聊天有文字聊天,也有语音和视频功能。不想打字或手写,又不想让对方看见你,就使用语音呗!如工作中想让对方看见一目了然的场景等等,就可以打开视频功能,微信简直太神奇、太伟大了!

微信是连接你我他的一个交流平台,微信红包是增进和调整群内气氛的一种方式。传统的红包,在宴请喜事时,还是不可缺少的,甚至微信红包也难以取代的,微信红包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吃早点、买菜等等一些付款及转账!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这代人生活中21世纪的年代里,是幸运的,是幸福的!好好活好自己,让自己精彩的活着!每天微笑,才会信心满满!我猜,这或许是“”微信”最初取名的初衷吧!

2019年11月24日于江苏苏州,此文发表在各大网络平台。参加《中华诗歌大赛杰出诗人作家精英荟萃榜》网络评选,获优秀奖。   

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有人道,条条大路通罗马;又有人说,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鲁迅讲得更精彩,从前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渐渐地变成了路!……如此等等,都是给路从多角度多方面做了一定诠释。

人生之路的靠自己走,没有谁能一路陪你走到终点。幼小时,父母扶着走路,那是因为你不会走;上学的时候,学着走!……有路就会有路口,城里就会有红绿灯,要按规矩行走!人生的十字路口,更要有所选择,犹如红灯停绿灯行,自己要掌握人生行走的节奏!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且慢,何时转换方向?……都是你自己的事,有些人,走出去,就走不回来了;有些人走远了就根本找不到回家的路!

前些年,网上读到一篇文章,有一个农村夫妇,勤俭节约,含辛茹苦把两个儿子培养成大学毕业都去了美国留学,在异国他乡娶妻生子定居。这对夫妇,年轻的时候,是乡里乡亲们眼中成功的教育专家,更不用说他们俩个儿子左一个优秀右一个优秀!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很羡慕啊!如此的荣耀,落到谁家是不是都很开心,祖宗十八代都有面子!没钱的时候,飘洋电话一个,票子齐刷刷齐刷刷,脸上的笑容一阵一阵,就像钱塘江潮水般一波一波难以平静,真正所谓神仙般的生活!和普通百姓每天还为生存而奔波的劳作人民相比,那简直是天壤之别!他们好日子过了几十年,两位老人年逾八十,两个儿子依旧在美国。有一天,老头子病危,老妈子电话两个儿子,都说没有时间回来,老头子下葬那天,他们都没有回来。又过了若干年,事情发生在老妈子身上,她死了,亲戚打电话她那美国的两个儿子,居然也没有回来,还好是邻里相亲让她入土为安!两位老人的结局,是所有人都难以想象的,如此的悲惨,如此的不知痛苦!这或许是东西方人的文化差异吧!葬送了我们中国古文化养儿防老一说。写到这里,作为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这一现象呢?

如今,又有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不成才,不有个好的归宿呢?归根到底,做父母的也难,儿子有出息,自然是好事,但幸福吗?这其中的心酸,只有年迈的父母心里知道!孤独的守候,日夜的思念,话到嘴边又咽下的不自然,有苦无处说,有泪暗地流……写了这么多的点滴文字,唯一希望的是唤起做子女的我们,不管你有多大的成就,不管你走的有多远,不管你事业有多么的辉煌……抽点时间回家看看,就像有首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父母的日子会越来越少,千万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不能让上面的故事重写!最后还是提醒外乡游子,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2019年12月9日于江苏苏州,此诗发表在各大网络平台。参加《中华诗歌大赛杰出诗人作家精英荟萃榜》网络评选,获优秀奖。

我的父亲

谁都有父亲,父亲和母亲一样的伟大。我的父亲是一位憨厚老实的父亲,是一位实实在在地地道道以耕作为生的农民。他心地善良、纯朴,为人忠厚老实!

父亲生前告诉我,年轻的时候在寿昌林场当过工人,据说当时户口也迁到林场转为居民户口,大跃进农业学大寨那个年头,林场响应国家“精简下放”政策,下放一批工人回农村支持农业生产,父亲也在其中。直至去逝,一直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还好国家政策好,前些年出台了“精简下放人员”生活补助政策,我陪父亲折腾了不少回,最终审批通过,父亲享受相关补助。虽然没有拿几年,但对父亲以往的工作,也算是一种肯定吧!

记得十岁那年,父亲在石鼓建水库大坝,听说有一天,爆破石头,不知从哪飘来一块碗口大的石头正好砸中父亲的胸膛,随即昏迷过去,直至一起做事的工友用担架帮忙抬到家才醒,急得母亲和我们姐弟三痛哭流涕!坚强的父亲还不断的安慰我们,没有关系的,没有大碍,会好的!站在一旁的陪同人员如是说,还算幸运,在往上一点,或许就没命了!这也许是郑氏祖先的庇佑吧!这算不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也或许父亲一直以来修路搭桥,老天爷给予的福报吧!在家修养了多长时间,我也记不清了。总记得,父亲从那以后,我还在念小学的时候,就不能干重体力活,所有重体力活就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身上。

我 十一岁那年,父亲在门前的菜地里种了几畦甘蔗,入冬将其埋藏于地下,次年正月看戏,挑到会场,系着围裙的我,吆喝着卖甘蔗!看戏的邻里都会过来支持,或逗我也罢!反正一个劲的夸,这么小还会做买卖!父亲在旁边也感到欣慰无比,因为父亲从没有做过买卖,就连出趟门,也非要拽上母亲一起才肯罢休!

父亲没有上过学,但喜欢写字,而且写的是毛笔字,家里的稍大一点的农具,都是父亲用毛笔自己写的,比如蔑制箩筐、木梯等等,村里年长的没有一个不知道的!这对我写字兴趣的培养,或许受他的影响是比较多的。记得十三岁那年春节,他鼓励我写自家的春联,父亲为我叠好格,又在旁认真的教导,说什么毛笔字要写出笔锋,笔锋要写出像把大刀才好看!正月里,何老师来我家家访,知道后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一番,更加促使我对写字有了浓厚的兴趣。真的感谢父亲,他的的确确是我写字兴趣的领路人!

父亲是一位非常会懂得赞美的人,每当我获得荣誉的时候,他都会以我为荣以我为耀。记得2015年10月10日浙江方舟九社邀请我参加黄山会议,方舟九社创始人石海斌董事长和杭州风行赛车冠军王翔一起在会议上赠送我一面锦旗,晚上到家他非常的高兴,为我竖起了大拇指!虽然成绩不是很大,同样得到父亲的认可与鼓励,在书法艺术前行的路上使我更加发奋!同年父亲离世,他的教诲始终伴随着我的成长!

我的父亲,是最慈祥的父亲。愿父亲在另一个世界里一切安好,同样做个善良、忠厚、老实的老好人!

2020年12月29日于江苏苏州,此诗发表在《燕京文化交流》等各大网络平台,并入编《韵墨情雨三部曲*千里乡情(国际精华版)》作品展一书。

关于当下人的幸福指数?

试问,我们这代人幸福吗?幸福指数高吗?我们父母辈,他们幸福吗?幸福指数高吗?

我们七零后这代人,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供我们上学,在城市朝九晚五的工作。没有学历的,正遇改革开放的年代,也能进城务工挣钱!为了养家糊口,苦了我们的父母,更苦了我们的孩子!全国各地,留守老人和孩子,有多少?!

八零后,基本上在城里买房安家置业。六零、七零后也跟着进城帮忙照顾孩子的孩子,丢下五零后的老人在农村,丢下另一半的他(她)在农村!你说他们幸福吗,幸福指数高吗?

人生短短几十年,真正聚在一起的时间有多少?老夫老妻为了孩子的孩子还得分开;为了孩子的孩子,不能陪伴自己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孩子,不能养老送终;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孩子。社会在发展,生活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人的幸福指数有上升的趋势吗?忙于奔波的你,有没有觉察到呢?年轻人啊,是不是我们都太过于自私了呀!

虽然都在城里买房安家,但亲戚朋友间的往来渐渐的也少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也渐渐的淡了。平时打电话联系更少了,因为有了微信!走动稀疏了,因为有了抖音!你们难道不觉得是这样的吗?现在村里的邻居,哪怕在城里遇见也未必认识,当然指的是八零后九零后这批年轻后生,你不觉得吗?我是这么认为!

生活在大城市也好,县城也罢!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亲戚到你家的次数明显不多,是你不够热情吗?是他(她)不愿去你家吗?不是你瞧不起他们,也不是他们瞧不起你!是时间和地域拉开了你们之间的距离!某种意义上大家很幸福,幸福指数很高!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大家老了,想找个人说说话叙叙旧,身边既没有亲戚,也没有朋友!那时,你我都会感到寂寞,感到孤独!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不要忘了回家的路》,文章中的主人公甚是悲惨!可想而知,他们幸福吗?幸福指数高吗?

也许我们这代七零后再过十年二十,或许再过三十年四十年!我们走了,离开了!九零后的他们幸福指数会更高一些,因为没有另一头的牵挂,也许今天生活的城市变成你的故乡,父辈的故乡已经不再是你的故乡!那时可能又是另一番情境,一切都回不去,但愿年轻的一代,给七零后留点点最后的空间,让他们不要活得太过疲惫!

2020年1月3日于苏州,此文发表在《当代文学集萃》等各大网络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