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个指标判断是否体寒, 别只喝热水, 4管齐下, 让你阳气足寒气消!

 心心相印一一一 2020-03-19

人上40就注意保养了,看看身边不少男士女士们已经开始用保温杯泡枸杞水了,问他们为啥要用保温杯,都是异口同声:多喝热水,能够排寒!

寒气在中医里被称为寒邪,为什么寒邪会致病呢?中医认为当寒邪入侵身体,体内能量下降,肠胃蠕动功能趋缓,食物与水分的吸收速度也会因此变得缓慢,消化系统于是开始产生各种问题。而如果处于这个阶段,那么就属于寒凉体质了。那么寒凉体质是如何养成的呢?

吃冷食、喝冷饮,最容易导致寒邪上身

吃冷食、喝冷饮,容易形成寒凉体质,使肠胃消化功能受损。中医认为,寒凉饮食、寒凉天气,这些外部的寒凉因素,一旦侵入身体,时间久了,便逐渐使体质变寒。

除此之外,身体内部也有寒凉的因素。当体内脏腑功能失调或造血基因缺陷,导致造血功能下降,如地中海型贫血或缺铁性贫血,会使身体血量不足而产生寒凉,中医称为血虚;另一种情况则是,因维持体内恒温的脑垂体功能逐渐老化,也会产生寒凉,类似于中医的阳虚。

血虚和阳虚都会造成寒凉体质,如果此时仍不改变喜欢吃冷食、喝冷饮的不良饮食习惯,那么就会寒上加寒,伤及肠胃。

首先,负责将食物分解消化的胃与小肠,因蠕动趋缓,排空速度变慢,食物在此停留时间过久,便形成腹胀、胀气或腹痛;接着,负责吸收水分排出废物的大肠,也因蠕动速度变慢,水分滞留于肠道时间久数量多,使粪便无法成形,导致腹泻产生,出现中医认为的“完谷不化”情况,也就是吃进去的食物原样排出,无法完全消化。

其实这样的人我们很常见的,身边有亲友经常会抱怨吃东西口淡,没味道,有时候腹泻一天可能有4-5次之多,而且吃什么可能就原样拉什么,也有频尿现象,其实这就是很典型的寒凉入肠胃的例子。

怎么去看寒邪上身?可以通过排便和舌苔来判断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寒邪上身呢?可以通过两个指标来看,第一个就是排便情形。中医认为,寒性腹泻的症状是,粪便大都为稀溏、水状且没有臭味;而年纪大的老人也有可能出现排便困难的寒性便秘,感觉大便在肛门口但却排不出来,这是因为大肠肌肉无力,无法推动肠道蠕动导致的,与热性便秘,粪便粗大干硬而臭的状态不同。

第二个观察指标是舌苔。当寒气入侵,肠子蠕动速度趋缓,肠道内水分堆积过多,湿气无法代谢排出,那么反应在人体的舌苔上,就会是舌苔白、厚腻,这就是身体寒化的征兆。

而且,跟重要的是寒凉入侵不止伤及肠胃,就连口腔、食道、肛门都可能受到影响。如果不改变不当的饮食习惯,任凭寒凉的体质持续恶化,那么毒素长期累积,持续刺激肠胃就可能导致胃肠中出现疾病,甚至疾病恶化,比如痔疮、息肉、肿瘤,甚至恶化癌变等问题,都可能随后出现。

除了以上可能引起的疾病意外,寒邪还可能侵犯口腔,比如痰多、胃食道逆流、喉咙不适等情况也可能跟寒凉体质有关,因为吃太多的寒凉食物,会使消化腺体紧缩,口腔内唾液分泌量减少,这会影响到食物的初步分解;这些未能初步分解的食物直接进入肠胃,便会家中胃肠的负担,长久以往,胃肠超负荷运转,最终可能罢工。

而肠胃受寒后蠕动减慢,食物过度停留发酵,会产生较多的气体,气体上逆,带动胃酸上溢,就形成了胃食道逆流,引起咽喉至食道部位慢性发炎。中医病症里有梅核气,指的是咽喉至食道部位出现梗塞感,犹如梅子卡住,这可能就是胃食道逆流引起的。

而寒邪入侵呼吸系统,气管也会因为寒凉入侵而影响排痰功能,导致痰多。

如何调理寒凉体质?抵抗寒邪入侵?

明白了寒邪如何致病,那么治疗就比较清楚了,但由于寒邪入侵导致的疾病较多,要做到排寒,可不是简单的多喝热水就能解决,必须多管齐下。

首先,应从调整和限制饮食着手,应该在疾病缓解治愈之前,禁食寒凉的食物和饮品。尤其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为了避暑喝冷饮,吃寒凉的水果,比如西瓜、哈密瓜、橘子,这些食物都应该禁止,此外,夏季聚餐也喜欢喝凉啤酒,这也必须禁止。

其次,可使用补血、温阳的药材进行食疗,如加入当归、川芎、生地、黄芪、干姜等入汤、入粥来吃;或者通过中医经典方剂,当归四逆汤、归脾汤、小建中汤、理中汤等药方,来温补,祛除寒邪,不过要注意的是中药方剂不能自行服用,而是要通过中医师对患者进行辩证论治,确定证型来开药治疗。

同时,如果搭配一些理疗方法,去寒效果更为显著。在家最简便的理疗方式就是泡脚,可通过加热到摄氏40度左右的温水中,加入些许生姜片或姜汁,泡脚约5分钟左右;女性也可在肚脐下方的关元穴艾条灸或放一个暖暖包,帮助血液循环,让温暖的血液进入子宫、卵巢,以增加体温、排除体内的寒凉。

有条件的患者,也可以在足三里、关元穴等处,熏烧艾条进行灸疗,以便提升身体温度、温经通络,但时间不宜过久,每次大约5分钟分钟即可。

就这样,多管齐下,持之以恒,必然能够祛除寒邪,改善寒凉体质,帮助胃肠找回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