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末期,德国国内为何没有出现如一战时期的大规模起义?

 鸢飞九天2018 2020-03-19

1918年11月3日,8万名水兵在德国基尔港举行起义,并宣布成立了德国第1个工农代表苏维埃,德国11月革命爆发。犹如压倒骆驼的最有一根稻草,本就因两线作战、败局已定的德国,被迫放弃了最后的孤注一掷,宣布停战,第1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德国就是在这个车厢内签署停战协定

然而,到了第2次世界大战末期,同样作为世界大战的主要发起国,同样被盟国打得落花流水,虽然与一战的节节败退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德国内部却没有爆发如同一战基尔港水兵起义那样的大规模人民起义。

为什么二战末期纳粹德国,并没有遭受一战末期德国政府的遭遇呢?都是败局已定,为什么德国人民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第1次世界大战和第2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德国的目标也惊人的相似:后起之秀的德国试图挑战老牌列强英、法等国的地位,获取更多的殖民地资源和市场。但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最大的不同是普通德国人民的选择。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次世界大战,无论从发起还是战争过程中,都与普通德国人民并没有什么关系。一战完全是德国皇室和德掌控德国的容克贵族贪婪的结果,哪怕是在战争过程中,德国的统治阶级依然大发战争财,因此,德国民众对于一战时期德国的统治阶层并没有多大的支持。

然而,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却截然不同。首先,虽然希特勒是个战争狂人,是个大屠杀的刽子手,但是,希特勒却是按照选举的规则,民主选举产生并上台的。

因此,希特勒及其领导的纳粹党,是受到德国民众普遍支持的。既然纳粹德国本身就是德国民众自己的选择,德国人自然也没有推翻自己民选政府的必要。

曾被全民狂热支持的纳粹

其次,则得益于希特勒及纳粹党强大的煽动能力。从不名一文的维也纳流民,到德国说一不二的元首,希特勒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的崛起并成为德国的独裁者,这与希特勒强大的煽动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希特勒之所以能够煽动大部分德国民众,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人其实并不服气,而德国在一战后遭遇的种种不公平待遇,更激发了德国人复仇的心态。

英法等战胜国对德国的压榨和经济大萧条对德国经济毁灭性的伤害,也使得国人普遍陷入了困顿的生活状态。在此局面之下,希特勒实行经济改革,大肆扩充军备,使得德国的失业人口急剧下降,一方面又鼓吹民族主义和对外侵略扩张,使得德国人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在这种局面之下,希特勒自然获得了绝大多数德国人的支持。

希特勒

最后,对外侵略扩张,其实也是德国人共同的选择。德国在二战时期,以一己之力几乎挑战了全世界,德国贪婪的胃口令人震惊。

纳粹德国不断的对外侵略扩张,除了希特勒偏执的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以及庞大的野心之外,德国人的狂热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无论希特勒如何天才,如何有能力,没有广大德国人民的支持,希特勒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在二战时期德国的对外侵略扩张,是普遍受到德国人的支持的。既然如此,战争处于劣势的二战末期,虽然德国的失败已不可避免,虽然德国本土都已经被盟国攻陷,但是,既然对外侵略扩张是德国人民共同的选择,这样的后果自然也需要大家共同来承担。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再加上纳粹德国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因此从始至终,纳粹德国内部都没有爆发规模较大的起义和反抗。反倒是侵略战争主力的德国军队内部,多次掀起了针对希特勒的刺杀,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种绝妙的讽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