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海油携手壳牌合作开发世界级聚碳酸酯装置 发力工程塑料

 原子刀氩氦刀 2020-03-19

1月13日,记者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中国海油”)获悉,该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中海炼化”)已与壳牌南海私有有限公司(以下称“壳牌”)签订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合作开发建设世界级规模的聚碳酸酯装置。

中国海油携手壳牌合作开发世界级聚碳酸酯装置 发力工程塑料

聚碳酸酯是一种工程塑料,具有透光性好、抗冲击强度高、热变形温度高、耐低温性好等优异性能, 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建材、包装、照明、光学仪器、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

“聚碳酸酯项目是中国海油与壳牌合作创新,进入高端新材料领域的最新实践。”中海炼化总工程师陈淳表示。“世界级规模聚碳酸酯装置的建设,将充分发挥中海壳牌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称“中海壳牌”)的资源及市场优势,有效延伸产品价值链,提升整合竞争力。”

聚碳酸酯产能集中释放

巨大的市场需求、产品的高附加值、国内外资本技术的推动下,规划、新建或扩建的PC项目在中国密集上马,未来几年将是中国PC产能的集中释放期。

中国海油携手壳牌合作开发世界级聚碳酸酯装置 发力工程塑料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将近20个拟在建PC项目,合计总产能超过460万吨。保守预计到2023年我国将有241万吨的PC产能释放,届时中国聚碳酸酯总产能将近360万吨。

我国目前进口100多万吨PC产品并不是可以简单替代的,乐观预计,无法替代的高端产品进口量或高达50万吨左右,意味着届时我国PC产业事实上将面临产能过剩,供需市场将发生较大变化。

有关数据显示,到2019年底,我国PC产能达到166万吨,占全球产能的28%,为第二名美国产能的2倍;全年累计新增PC产能40万吨,同比增幅31.75%,未来2——3年内仍将处于上升通道。

中国海油携手壳牌合作开发世界级聚碳酸酯装置 发力工程塑料

据介绍,聚碳酸酯装置将建在位于广东惠州的中海壳牌合资化工基地。中海壳牌是一个世界级的石化联合工厂,一期项目于2006年投产,在二期项目于2018年4月投产后,乙烯总产能增加至220万吨/年,是中国在运行的最大单体乙烯生产工厂。

“这是我们以客户为导向的增长战略付诸实践的一个实例。”壳牌化工全球总裁柯博励(Thomas Casparie)表示,“我们拥有领先的技术生产聚碳酸酯产品,并正在探索投资一系列的商业规模装置为日益增长的客户服务。”

生产这一先进产品的平台是基于壳牌自有专利的碳酸二苯酯(DPC)工艺技术。壳牌经历数年开发了这项技术,以实现成本、安全性、效率和二氧化碳足迹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壳牌将以此项DPC技术与德国EPC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GmbH 公司许可的熔融法聚碳酸酯技术进行结合。

壳牌的聚碳酸酯生产装置同时将生产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的碳酸烷基酯系列产品,在目前及未来的能源转型中发挥作用。

中海壳牌是一个世界级的石化联合工厂,一期项目于2006 年投产,在二期项目于2018 年4 月投产后,乙烯总产能增加至220 万吨/年,成为目前中国在运行的最大单体乙烯生产工厂。

“壳牌在中国的历史已超过125年。我很高兴壳牌在中国进一步拓宽和延展化工价值链,同时通过领先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我们也期待与中国的商业伙伴和客户继续合作共赢、共同成长。”壳牌中国集团主席张新胜说。

记者了解到,中国海油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和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开发建设的聚碳酸酯装置将采用绿色化工工艺,使用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为原料,采用壳牌开发的在产品综合能耗方面有着较大优势的碳酸二苯酯技术,与德国EPC公司熔融法聚碳酸酯技术联合生产聚碳酸酯产品。在生产聚碳酸酯产品的同时,具有生产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的碳酸烷基酯系列产品的潜能,将在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聚碳酸酯生产装置同步建设的还将有研发中心,该聚碳酸酯研发中心将与市场、生产紧密结合,持续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差异化新产品。

中海炼化总经理王少飞表示,对外合作是推动中国海油炼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司将持续深化对外合作理念,推动海洋石油炼化产业更深层次的互利合作,共同开创中国海洋石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