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工复产在即,租来的厂房和设备却要被查封?这事法官也很急!

 贾律师 2020-03-19

当前,为了尽快复工复产,有的企业想要主动履行更快恢复信誉投入生产,有的企业希望早日执结案件收回借款。浙江省临海市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助力复工复产开辟绿色通道,促进经济恢复正常运行。

这家纺织公司,

既不是申请人也不是被执行人,

却收到了法院的通知,

他们租赁的厂房和设备将被处置。

为什么?

这事还得从另一件执行案件说起

……

2016年,A公司向张某借款200万元用以扩大生产。借款到期后,A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无力偿还,张某遂向临海法院起诉,法院判决A公司归还借款200万元及利息,后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在执行阶段,执行干警发现,A公司名下确有厂房及设备可供处置,但已经租赁给前面提到的这家纺织公司,租期尚未结束。

而纺织公司正在准备复产,若贸然处置,会给纺织公司带去严重的影响。

于是执行干警立马告知纺织公司,其租赁的厂房设备将被处置,希望三方能坐下来谈一谈,找到一种既保障当事人权利,又能不影响纺织公司复工复产的解决方法。

不顺利的调解

没想到,张某开门见山地表示拒绝和解,他提出要么支付全额现金,要么卖掉厂房设备,不愿与A公司和不相识的纺织公司多交流。

A公司知道后,也不愿继续交流。

这可把纺织公司急坏了。

苦口婆心地劝说

执行干警抓住处置财产相对较慢这个关键点劝说张某:“受疫情影响,厂房设备的拍卖速度较慢,和解成功反而能使部分资金更快回笼。”

考虑到张某和A公司曾经是关系较好的合作伙伴,执行干警继续打出感情牌,“大家都是合作伙伴,关系闹得这么僵干啥?再说纺织公司急着开工好给工人发工资。如果谈下来,你的钱更容易到位,纺织公司也能顺利开工,不是皆大欢喜吗?”

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让张某初步同意和解。




眼见三方的态度逐渐缓和,执行干警趁热打铁继续做他们的工作,终于在3月13日,组织三方签署了和解协议。约定A公司在一定期限内还清200万元借款,如果未及时还款,纺织公司主动配合法院进行财产处置。

签订当天,A公司就将第一期履行款当场转给了张某。

“感谢法官,我们终于可以安心的开工了!”随着协议的签订和一声声感谢,纺织公司的复工复产难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




执行,并非只有“强硬”一种属性。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既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又能为企业缓解复工复产压力的柔性执行,显示了司法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担当。 

来源:台州中院、临海法院
编辑:王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