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能不能帮忙做个强排?资料马上就发,明天交货可以么?” 你一定接到过不少这样的电话吧?对于强排,我们太熟悉不过了。而且去年开始,强排的活儿好像越来越多,不同的甲方对强排的要求也不一而足。有的只要简单总图;有一轮过去就没了声音,而有的却要反复调整,多个方案比较,或一个确定方案做到很深,磨上一个月都很正常。还有的甲方为了土地信息的保密,从来不找设计公司做强排(苦了甲方建筑师了)。 一件事做多了,就要停下来搞搞清楚做这件事的真正意义,以及如何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效率。于是,我们就搞了个内部研发,专门研究强排这件看似很小的大事儿。 先看看我们很多设计师理解的强排长什么样子。 / 强排=CAD总图+指标/ 日照过,容积率做足,强排就搞定了/ 强排经济指标=报批技术指标/ 地库不用排/ 深度很浅,工作量不大,一天就能搞定/ 正好让年轻设计师练练手,反正今后方案要重新做 对于要求不高的甲方,以上这些理解似乎还OK。但如果真正理解了强排要解决什么问题之后,你就会发现,以上这些都是“强排的误区。” 那强排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理解的强排(不一定完全准确)是要解决两件事: / 协助地产商做拿地成本测算及投资回报可行性测算/ 协助地产商对商业策划报告进行技术面论证 所以,围绕这两点强排要达到的目的,强排的设计深度自然就确定了——所有为测算项目开发经济数据所需的设计支持。这么来看,仅仅满足日照和规划条件指标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不是强排的主要目的。 要达到开发经济测算所需的设计支持,强排工作有四个要求: 要求一 满足当地规划部分及土地出让方所要求的条件(日照、面积、退界)。 要求二 提供地产商用于经济测算所必需的其他指标。
要求三 提出多产品组合方案的比较结果,进行货值比较。 要求四 对于地王类项目,规划和产品设计由售价“倒逼”,强排就要着手高溢价产品设计,而不能再使用“行货”。 深圳尖岗山项目(2015年地王)↓ 方案四—叠墅+洋房+高层,货值最大↑
为达到以上目的,强排可以归结为三大步骤。 第一步 市场面分析 第二步 经济面测算 第三步 技术面深化 保利合肥某项目↓
误区一 强排=CAD总图+指标 应该是落地性较强的总图(表达深度可以不深)+拿地经济测算所需的指标 误区二 日照过,容积率做足,强排就搞定了 误区三 报批技术指标=强排经济指标 ↑报批标准指标表 强排标准指标表↑ 注:上表来自于2015年UA内部研发《强排三步法—应对住宅强排标准化操作研究》 误区四 地库不用排 仅由地库外轮廓面积推算地下停车数,无精确指标,如下图: 绘制多方案比较图纸,精确计算地下停车数,如下图: 地库图纸及停车指标——方案一↑ 地库图纸及停车指标——方案二↑ 地库图纸及停车指标——方案三↑ 误区五 深度很浅,工作量不大,一天就能搞定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看完上述所列强排内容,您认为没有反复几个来回,一天就能搞定么?我们给复地做的西安某项目强排曾经因地面停车位没有表达而被业主退回,因为由此对我们地下车位的估算存疑。所以,这里的深度我理解为表达深度可以浅,而技术的思考深度不可以浅。工作量存在于规划产品的自我推翻和论证的反复过程,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普通强排 ↑标准强排 误区六 正好让年轻设计师练练手,反正今后方案要重新做 所以,强排真是件很小的大事儿,目前在设计师内部存在那么多误区,很有必要静下来想一想。这一想,就是大半年。我们在2015年做了专项研发,题目就叫《强排三步法:应对住宅强排标准化操作研究》,详细阐述了强排的三个步骤和几个大招,供设计师内部学习培训。总之一句话,只要重视,就能把事做好。 在设计的黄金时代,强排也是门学问,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下附《强排三步法》研发部分内容节选)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英国剑桥大学 建筑学硕士 (第四设计所) 朱亮 / 顾琦娴 / 宋文俊 陈芸莉 / 刘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