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击考点-13|外力作用与地貌

 hjh2004 2020-03-19


外力作用与地貌

一、规律方法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是高考重点也是难点。高考一般以区域图为命题载体,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以地貌示意图等图文材料进行地貌特征阐释,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因此,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对区域进行准确定位,然后运用相关外力作用的知识对地貌特征成因进行综合分析。  
1着眼于区域认知,掌握外力作用的分布规律
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
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
风化作用
山谷中的碎石
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
坡面的沟壑纵横
流水的侵蚀作用
峰林和溶洞
流水的溶蚀作用
沙丘
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
海边的嶙峋沿岸
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

2运用综合思维能力突破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方面进行分析。
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方面的影响。
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二、典例分析
命题视角一 河流地貌的判读 
(2018·全国卷·节选)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2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审答流程]
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
信息①: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河流阶地面上的砾石来源于河流携带的砾石。由于洪水仅能淹没T0河流携带的砾石会继续沉积在T0面上T0面面积仍在扩大
信息②: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河流流速越大,河流沉积物的颗粒越大。沉积物砾径T3>T0>T2>T1T3时期河流流速最大

[尝试解答] 1.__A__ 2.__A__
命题视角二 洪积扇的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 
(2017·全国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34题。
3.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4.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审答流程]
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
信息①: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流速降低,碎屑物堆积而成
贺兰山东麓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发育了众多的河流、沟谷河流从上游携带大量碎屑物,流经平坦地区,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众多洪积扇
信息②:贺兰山东麓河流,沟谷众多
信息③:甲地以低山为主,坡度较小,其他地区坡度较大
甲地以低山为主,坡度较河流流速较小河流携带能力小,携带物的颗粒较小,加上河流较长,颗粒物在河流游沉积甲洪积扇中砾石较少
信息④:甲处河流长度较大
[尝试解答] 3.__C__ 4.__B__
三、试题链接
(2019·全国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3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解析:1.B 2.C 3.C 第1题,B对:根据材料,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地区带来了流水及泥沙,说明泥沙淤积是形成山前平原的主要原因,而泥沙是流水搬运来的。A错:构造运动形成高山和盆地,主要使地表高低不平,故不是形成山前平原的力量。C错:该地无冰川分布,且冰川运动往往侵蚀地表而导致地表崎岖不平。D错:该平原为冲积平原,故形成动力不可能是风。第2题,C对:断流期间,山前平原失去了河水带来的泥沙淤积;断流使植被生长较差;该地风力较大,风力侵蚀导致风蚀洼地形成,且洼地不断增多增大。A错:整体地面沉降会形成巨大的盆地,不会形成数量众多的洼地。B错:断流期间流水侵蚀微弱,平原地区以流水堆积为主。D错:如果存在冻融塌陷,则该现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只发生在断流期间。第3题,C对:洼地不断增多增大,使洼地周围地区本来就少的水渗流到地势较低的洼地之中,土壤缺水现象不断加重,导致植被死亡,加之风力影响大,使土地沙化。AB错:水土流失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沼泽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水分,而该山前平原洼地增多增大期间河流断流,因此周边地区不会出现水土流失和沼泽化。D错:土壤盐碱化过程与水盐运动密切相关,在缺水状态下,地下盐分难以到达地表集聚。
(2019·陕西省永寿县4月冲刺卷)下面两幅图为黄河三角洲演变模式图,图1为黄河流经时三角洲演变图,图2为黄河改道后三角洲演变图。据此完成45题。
4.若图1所示时期黄河三角洲处于淤积加速阶段,其原因可能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
B.黄河的径流量不断变小
C.黄河河口流速变快
D.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
5.造成图2时期黄河陆上三角洲侵蚀后退的外力作用是(  )
A.河流侵蚀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D.海浪侵蚀
解析:4.D 5.D 第4题,若图1所示时期黄河三角洲处于淤积加速阶段,说明泥沙沉积作用显著,泥沙来源丰富。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泥沙来源应该少,沉积作用减弱,A错;若黄河的径流量不断变小,径流挟带的泥沙减少,沉积作用也会减弱,B错;若黄河河口流速变快,沉积作用也会减弱,C错;若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流域内水土流失会加剧,泥沙沉积增多,D对。第5题,图2时期黄河陆上三角洲侵蚀后退,三角洲面积减小。黄河改道后,原河道水量小,流速慢,河流的侵蚀作用较弱,故河流侵蚀不是造成三角洲面积减小的原因,A错;黄河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近代无冰川活动,B错;黄河三角洲地处半湿润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小,C错;黄河陆上三角洲位于海边,海浪侵蚀作用明显,会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小,D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