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古代左右之分:古代到底是左为大,还是右为大?有何依据?

 竹香书屋 2020-03-20

其实严格地说,这个问题很笼统,因为古代的历史很长,特别是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古代有5000的历史,不同的历史时期左和右的地位是完全相反的。

简单的从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时期进行解答。《老子》也就是《道德经》这部书是道家三玄之一,作者老子后来被道教奉为教主,这部书里对左和右有阐述。古人对左和右的认识是和吉凶祸福相联系的,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按照一般人趋吉避凶的正常心理,那应该是以左为大,大就是尊贵的意思,以右为小,小就是卑贱的意思。但是在军队刚好相反,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军队出征打仗是凶事,所以,就以右为尊,上将军居右,偏将军居左。这是为什么呢?老子解释说,这些凶事就以丧礼来对待。

老子还说:“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圣人拿着“左写”——借条的左半边——而不会去逼着人还债。这也是“左”为尊的一个证明。由此可见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国家在面对不同的事情时,采取的方位的尊卑态度都是截然相反的,更何况5000历史中不同时代和地域,对左右的认识肯定也会大相径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学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阴阳五行学说贯穿一切,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阴阳理论和左右也建立了联系,《礼记·杂记》:“左为阳,阳,吉也”,“右为阴,阴,丧所尚也”。这也是古人一直以来以左为尊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以左为尊,比如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为侯赢驾车是虚左以待,这就是一个证明。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尊左,商鞅这个推动秦国变法的人的官职就是左庶长,可见秦始皇是继承了秦国尊左的传统。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里有“无出其右”的成语,看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以右为尊了,从此有了一个词“左迁”也就是贬官的意思,这也证明了汉代以右为尊的习俗。

后世大部分与汉代的以右为尊相反,坚持的是以左为尊,只有元朝以右为尊。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基本上坚持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元朝建立以后改为以右为尊,右丞相高于左丞相。

到了明朝,这个制度又被朱元璋给改回来了,成了以左为尊。清朝继承了明朝以左为尊的习惯,朝中的大臣满族人一般都任左职就是正职,一把手;汉族官员都是任右职,官位比左职低。

到了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特别是1791年的法国制宪议会上,温和派的保王党人都坐在一场的右边,而激进的革命党人都坐在左边,从此便产生了''左派''、''右派''两种称呼。左和右不仅有尊卑之分,而且和政治态度相联系,左派表示革命与进步,右派表示保守和反动。

近代以来,西风东渐,这种观念也进入中国,左派、右派的区别和传统的以左为尊的习惯相结合,于是就有了中为主、左为上的习惯了,这其实也是对历史习惯的尊重和继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