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版权页的校对

 殘荷聽雨 2020-03-20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



版权页应包含的内容 

版权页也就是版本记录页,与它直接相关的两个国标是《GB/T 12450—2001 图书书名页》和《GB/T 12451—2001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按照《图书书名页》的规定,版权页应该排在扉页的背面;提供图书的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和版本记录,并且这三部分,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不少图书把版权页排在书后,或者把版权说明排在CIP数据的下面,其实都是不符合国标要求的。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的校对

CIP数据可以说是图书的身份证,而ISBN就是身份证号。CIP中心给的数据是绝对不能轻易改动的。这样,很多编辑可能就觉得CIP数据就按照CIP中心给的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学习。并不是这样的。实际工作中,还是发现一些书的CIP数据出现问题。学习了国标之后,我们就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担心改错,也会敢于去修改可能的错误。

CIP数据由4个部分组成,依次为: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标题、著录数据、检索数据、其他注记。各部分之间空一行。同一部分回行的时候应凸出两个汉字空。

图书在版编目标题,即“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要用标准黑体印刷,其中“CIP”三个字母必须用大写拉丁字母,并加圆括号。

检索数据的排印次序为:书名检索点、作者检索点、主题词、分类号。各类检索点用罗马数字加下圆点排序。各类之间留一个汉字空。书名、作者检索点采用简略著录法,即仅著录书名、作者姓名的首字,其后用“”表示。书名、作者检索点应该和著录数据中的书名、作者名对应。

标准印刷格式:

在平时工作中,CIP数据印刷常见的问题有:

①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字体没有以黑体印刷。

② 4个部分之间没有按要求空行,或多空行。

③ 同一部分回行的时候没有凸出两个汉字空

④ 标识符使用有误。CIP数据的项目标识符与标点符号不同,它是前置符,最好不要放在行尾。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是一个标识符,不能拆开转行。

举一些例子:

后两例还存在第③个问题。

版本记录的校对

这部分应该包括出版责任人记录、出版发行者说明、载体形态记录、印刷发行记录等信息。常见的问题有:全张纸纸张标注未标单位、版次印次标注不规范、出版时间与CIP数据不一致等。

此例的问题有:

开本应标注为“787毫米×1092毫米  1/16开”或者“787mm×1092mm  1/16开”。没有标出第一版的时间;印次应该与版次分开,单独标出。印次的数字应该是从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开始累计,而不是从第6版开始累计。

另:按规定来讲,版次中的出版时间应该与CIP数据中的出版时间相同,但不少书在出版时已经过了CIP数据中的时间。有的出版社就写了实际的出版时间,而同时没有申请修改CIP数据。目前的质检好像没有说一定扣分。但最好是申请修改CIP数据,使二者保持一致。

| 其他问题 |

按照《GB 3259—92 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规定,书刊应该在面封、底封、扉页、版权页四处中的至少一处标注书名、刊名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的分词对很多编辑来说是难点。如果不确定分词是否正确,建议大家把汉语拼音书名放在版权页上,相对其他三处来说,没那么显眼。

特别提醒大家校对时,封面、书脊、扉页、版权记录、CIP数据等各处的书名、作者名、出版者名、著作方式、条码、定价等各项信息一定要保持一致。CIP数据不能随意改动,如果图书信息变了,需要修改CIP,一定要向CIP中心申请修改。

版权页的编校中还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建议大家认真学习国标《图书书名页》和《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同时在编校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