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荒山埋世爱,一丘净土断尘缘。坟前敬上三杯酒,万语千言付纸钱。”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但现在仍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受此影响,“云祭扫”成为了追思先人的正确打开方式。今年清明节—— 暂停现场祭扫 换种方式缅怀亲人 作者:颜贝贝
“又是一年清明至,远在天堂的亲人,你们可好?我们虽天涯永别,我们虽天各一方,但心中的那份牵挂却心心念念,直到永永远远。”3月18日,“苏城云祭扫”公益信息平台开通后,张先生在“网上祭扫”模块的留言区内留下了对已故亲人的思念。 清明忆故人 云上表追思 “苏城云祭扫”平台是一款向苏州市民提供网上祭扫、代客祭扫、祭扫预约等相关服务的云平台。基于当前防疫期间墓区及骨灰堂(塔陵)不开放的现状,广大市民可通过该平台解决祭扫需求。 “在我心里,'云祭扫’虽改变了传统的祭扫形式,但骨子里的精神仍保持不变。只要我们心中留有对故人的眷恋,无论是'亲自到场’还是在'苏城云祭扫’上追思,都是对已故亲人最好的思念方式。”张先生告诉记者,他认为,网上祭扫突破了时间和地理的限制,将线上空间与线下场景及服务打通,让祭扫活动实时、实地呈现,从而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更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 简而言之,网上祭扫满足了人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现实需求。 那“苏城云祭扫”如何操作?逝者亲友可扫二维码或登录“苏州民政”“苏州公安微警务”“苏州联通小燕”微信公众号,进入“苏城云祭扫”,平台包含六大模块,分别是通知公告、墓区简介、网上祭扫、代客祭扫、祭扫预约、咨询建议。逝者亲友点进“网上祭扫”模块进行区域选择,在填写好墓穴类型、逝者姓名、出生日期、逝世日期、性别、墓主照片、生平简介后,就可立碑创建纪念馆,随后,就可以用花朵、音乐、蜡烛、香炉等形式进行祭奠。此外,逝者亲友还可以在留言区写下祭文悼词表达追思,并邀请其他亲友共同祭扫。 不仅如此,在墓区有序开放后,“苏城云祭扫”平台还将大幅度提高墓区管理单位在控制进园人数、实现错峰祭扫、掌握扫墓人员信息等方面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缓解交通压力,提升社会服务满意度。 不扎堆不聚集 暂停现场祭扫 往年,不少人选择在清明节这天远足祭扫,亲往墓前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现在,不扎堆、不聚集已然成为一种公共防疫共识。若吴江市民如往年一样,在清明前后前往殡仪馆、公墓等殡葬服务场所聚集、流动,或存在疫情传播风险,让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剧增。 为避免现场祭扫引发聚集性疫情,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苏州市关于清明祭扫服务管理的通告》(苏州市疫情防控第12号通告),要求全市所有公墓、安息堂等殡葬服务机构继续暂停群众现场祭扫活动。3月18日,苏州市开通“苏城云祭扫”公益信息平台,支持全市所有200多个公墓、骨灰堂(塔陵)的在线祭扫,张先生便是因为这个原因,今年不再前往墓地祭扫,而是通过“苏城云祭扫”向去世亲人表达追思。 绵延了2500多年的清明节,是一个慎终追远的日子。对于很多人来说,清明祭扫作为一种庄严肃穆的祭祀文化,核心价值是对先人的追思和缅怀,更是洗涤精神家园、弘扬家族遗风的一种形式。虽然不能亲自到现场祭扫,但网上“云祭扫”平台不失为寄托哀思的好载体。 祭扫贵在心意 提供集体祭扫 缅怀亲人,贵在心意。考虑到很多逝者亲友心中十分牵挂已故亲人,担心他们墓前没有人祭扫照看,区民政局决定以公墓、安息堂为单位,由工作人员免费代为开展一次集体祭扫活动。 《苏州市关于清明祭扫服务管理的通告》(苏州市疫情防控第12号通告)的第二条提到,以公墓、安息堂为单位,由工作人员免费代为开展一次集体祭扫活动。鼓励有条件的殡葬服务机构提供代客祭扫服务项目。对此,吴江也制订了相应的集体祭扫方案。 “全区42个公墓、安息堂祭扫单位,将在3月底前各举办一次集体祭扫仪式。其中,在全区8个板块各选择一家公墓或者安息堂,由区民政局购买第三方礼仪服务进行集体祭扫,其他34个祭扫单位,由各区镇组织。”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仪式主要包括致祭词、献花篮、致祭礼三个步骤,替无法到场的扫墓人员进行祭扫。 请人代扫,其附着的心意,本质上与传统祭祀方式表达出的对逝者的眷恋和怀念并无二致。毕竟,无论何种方式,心存思念、真诚祭奠、感恩抒怀,才是清明节最重要的节日含义。 如何查询逝者所在公墓信息?集体祭扫选定哪一个公墓或者安息堂?何时开放现场祭扫?假如市民对今年清明节安排有疑惑,可联系区民政局咨询。 2020-03-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