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保站上“报复性消费”风口

 时间变成水 2020-03-20

·  正  ·  文  ·  来  ·  啦  ·

导读

强化加速推行绿色设计、强化工业清洁生产、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加强工业污染治理等多个板块,《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日前正式出炉。

业界普遍认为,通过制定支持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装备研发、制造的鼓励政策,将对疫后绿色消费发展起到实质性提振作用。

“报复性消费”,你准备好了吗?

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二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旨在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地方层面来看,不止南京,多个地区都于近期使出消费券“大招”,而河北、辽宁等地政府也都发文表示鼓励发放消费补贴。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促进消费回补释放的政策逐步落地见效,企业复工营业加快推进,市场销售触底回升、稳步向好。

对于配齐反弹路线的环保而言,“报复性消费”又将从哪里开始呢?前述《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鼓励使用绿色智能产品,推动绿色消费。

以绿色产品供给、绿色公交设施建设、节能环保建筑以及相关技术创新等为重点推进绿色消费,创建绿色商场。加快推行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制定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20〕379号)。

《意见》明确了九方面27项重点任务,到2025年,绿色生产和消费相关的法规、标准、政策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到位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环节全面推行。各级财政、税收、金融等部门要持续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领域的支持政策。

《意见》还包括加快完善机动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回收网络。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和环境友好型原料。完善基于能耗、污染物排放水平的差别化电价政策,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鼓励公交、环卫、出租、通勤、城市邮政快递作业、城市物流等领域新增和更新车辆采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适时将实施范围拓展至轮胎等品种,强化生产者废弃产品回收处理责任。

以电器电子产品、汽车产品、动力蓄电池、铅酸蓄电池、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物为重点,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完善节能家电、高效照明产品、节水器具、绿色建材等绿色产品和新能源汽车推广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对消费者购置节能型家电产品、节能新能源汽车、节水器具等给予适当支持。加快建立健全快递、电子商务、外卖等领域绿色包装的法律、标准、政策体系,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使用,鼓励使用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物流器具。


而在过去一年里,《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相继落地,支持绿色、智能家电销售,扩大绿色智能消费。

当前,消费向“绿”渗透各行各业。若上述政策顺利推广,三年内全国可增加1.5亿台绿色智能家电的销售,拉动消费约7000亿元,全生命周期可节电约800亿千瓦时。

阿里等多个零售平台数据显示,绿色消费人数近年来成倍增长,绿色消费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据估算,2018年我国绿色经济产值约为6万亿元,到2025年可达到12万亿元,约占GDP的8%。到2035年,达到GDP的10%以上。

未来的绿色消费版图上,如何提升发展密度,或将成为各路资本能否争得“立足之地”的关键。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低碳、绿色概念的不断深入,零售企业和消费者对其认识会越来越清晰。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