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阅读】 牛郎 与 知 女

 盛京lkr 2020-03-20
 
 

    

牛郎与知女

文/无忧女

 

         牛郎与织女的故事,那只是一个传说。我要讲述的牛郎与知女的故事,不是传说,是真事儿。                      ——无忧女

 

(一)   

       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五谷丰盈、六畜兴旺,是一个富庶的地方。可是,在一个偏远的牛家堡子村,却是兔子不拉屎的盐碱地,像癞皮癣一样,一大片一大片的不长庄稼,只长毛茸茸的矮草,还有纤细瘦弱的粉色的、黄色的、白色的单调的小花儿。

       小村子就像一个落魄的书生,穷困潦倒的样子,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多数人家还住着干打垒的土房子。 可是,村东头却有一处红砖红瓦、窗明几净的阔绰院落。

       这家人是谁呢?这家人姓牛,住着一个疯妈妈和一个二十多岁的儿子。   

       儿子全名叫牛娃子,他五岁的时候,爸爸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上不慎坠落下来,抢救无效死了。

       噩耗传回村子,妈妈哭了几天几夜,后来她就疯了。   

       从此,牛娃子就与妈妈相依为命。   

       牛家堡子村只有四十几户人家,没有学校,牛娃子到邻村——六里铺村小学校读书。邻村不远,只有五里多的路程,他早晨做好饭,帮助妈妈吃完饭,就急匆匆的赶路上学去。中午放学,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冬天大雪漫天,他还要跑回家,看看妈妈是不是在家,在干什么,帮她吃上一口饭,然后又跑回学校去上课。有时候迟到了,老师也不说,还时不时的表扬他。

      上中学就难了,全乡十几个村子就一所初中,在乡政府驻地,离牛家堡子村16华里。学校有宿舍,学校要求家远的学生住宿。可是牛娃子还有一个疯妈妈在家,他不能住宿啊,他怕疯妈妈跑出去走丢了,或是出点儿什么事儿,所以,他起早跑去上学,白天就把疯妈妈反锁在院子里,下午放学赶快往回跑。   

       初中一年级的那年冬天,一天下午,西北风像哭一样呜呜的吼叫,冒烟的大雪铺天盖地,地面积雪已经有半尺多厚。好不容易盼到放学了,牛娃子背起书包就往回跑,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牛娃子硬是跑出了一身汗。从身上冒出的热气,和冷风钻进湿淋淋的内衣里,那股滋味儿别说多难受了。好不容易跑到家里,推开院子大门一看,疯妈妈一动不动地坐在房子的门外,两眼直勾勾的望着远方……

       疯妈妈冻僵了……

       疯妈妈是盼着等着儿子回来呀……

       那一年,牛娃子才十三岁。

       那一次,牛娃子再也不忍心抛下疯妈妈去念书了。

       他缀学了。 他流着泪缀学了……

 

(二)

       那时候,牛娃子还小,给别人家放牛,同时照顾疯妈妈。 后来,牛娃子长大了,自己家养牛,自己放牛。 再后来,他家养牛存栏数最多达到55头,还不算小牛犊子。   

       牛娃子养的是肉食牛,常来收购的牛贩子给牛娃子起了个绰号,叫他“牛郎”,一是说他是养牛专业户,二是说他还是光棍一条。村里村外的人也跟着慢慢的都叫他牛郎。在一次乡政府召开的发家致富表彰大会上,郝乡长说:“牛家堡子村牛郎不光是致富能手,还是一个大孝子,就缺一个织女了。”当时,台下好几百名代表一阵大笑,随后就是一片掌声,掌声响了好长一阵子。从此,牛郎在全乡里家喻户晓了。   

       牛郎虽然初中一年级还没有读完,可是,他坚持靠《新华字典》自学。《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等四大名著,他借助字典反复看了好几遍,书里的字包括生僻字几乎都认识,主要故事情节记得滚瓜烂熟。他喜欢诗词,《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倒背如流。他坚持写日记,写诗歌,还在写小说呢。

       牛郎还喜欢绘画,画山水花草,画农村人物,虽然登不上大雅之堂,可也像模像样,很有灵气。他家里挂着一幅人物画,画中一男一女在专心致志的看书,又好像男孩向女孩讨教学问。男孩呢,怎么看都像牛郎自己,女孩呢,却像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反正不像风吹日晒的农家姑娘……

       那个女孩究竟是谁呢?牛郎自己也不知道。

       他说,“她就是二十二岁那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走进他梦里的知女……”

 

(三)   

       一晃儿,牛郎长成很帅气的大小伙子了。十里八村喜欢牛郎的姑娘很多,他都谢绝了。他痴心的等待,等待一个不可思议的梦幻。   

       这年夏秋之交,六里铺村突然来了一个大学生村官,还是女生,名字叫上官知女。牛家堡子村划归六里铺村管辖,自然,这位女大学生也是牛家堡子村的村官。   

       上官知女是省城××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保送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不知道她发的哪根神经,非要当两年村官锻炼锻炼。就这样,她只身来到(分配)比较偏远的六里铺村。

       上官知女是中共预备党员,乡政府任命她为六里铺村村长助理。新官上任三把火,她挨家挨户的走访村民,熟悉情况,像筛选科研课题一样调查研究自己应该着力抓准、抓紧的工作方向和内容。

       一天,按照村委会事前约定,上官知女吃完午饭,拾掇拾掇就匆匆来到牛家堡子村牛郎家。

       那天,疯妈妈也特别的乖,穿的干干净净的,安安静静的在院子里转悠。

       上官知女穿着一身浅灰色的运动服,一双雪白的运动鞋,梳着很长的马尾辫,一米六八身高,更显得修长又充满活力。

       牛郎把上官知女让到客厅,也就是自己的那间书房。简洁素雅的布置,一下让她惊愕了。她没有想到这个偏僻贫瘠的小村子里居然还有这样一个酷爱学习的牛娃子——牛郎。   

       茶几上放着一个青花瓷花瓶,插着一束山野小花,旁边放着四瓶娃哈哈纯净水。对面写字台上放着一台计算机,就是那把靠背椅旧了点儿。   

       最引起上官知女注意的是那幅悬挂在墙上的人物画,那个英俊潇洒又淳朴憨实的小伙子不就是牛郎他自己吗,那个女孩是谁呢,怎么看好像是……   

       那一天,村长助理上官知女和牛郎两个人说了整整一个下午。

       吃完晚饭之后,牛郎送上官知女回六里铺村,这五华里路程,他们俩边走边说,来来回回走了几个来回,直到满天的星星都出来了,上官知女才在村委会办公室门前,向牛郎挥挥手告别,看着牛郎一个人在漫漫的黑夜里消失。

 

(四)

       牛郎走后,上官知女站在村委会办公室的院子里,一个人痴呆呆的望着星空,与牛郎交谈的情景和他的音容笑貌像高清电影一样在眼前浮现……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牛郎说:“今天是中国的情人节,你孤身一人来到我们这里当村官,很不容易。知道你今天到我家来,天刚放亮,我就出去采摘了这束野鲜花,送给你……”   

       那束野花真的没有城里含苞待放的红玫瑰美丽,可是,飘逸出的那股子清香却让上官知女心旷神怡,时不时的深深的嗅一嗅。   

       上官知女与牛郎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如何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牛郎爽快的答应她:“我愿意在养殖业方面,尤其是养牛、养羊方面扶持一些特困乡亲,如果可能的话,愿意组织一个联合养殖合作社,帮助你把村官当好。”   

       这是让上官知女最为感动、最为感激的承诺。

       她一个女孩子,多么需要一个事业有成又淳朴善良的男人的支持呀……   

       上官知女在书架上意外的发现牛郎的长篇小说《牛娃子》手稿,大约60多万字,非常震惊。他只有初中一年级文化程度,严格地说,他只是读完小学的放牛娃,需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写完这么厚厚的一本书啊,况且,他还要养牛、放牛,还要伺候疯妈妈……   

       她向他借阅书稿,他答应了。他说:“这是第一稿,如果你感兴趣和有时间,就提出一些意见吧,我准备删减到40万字,再好好润色润色。我知道不能出版,就留给自己、留给心爱的人、留给孩子看,记着自己就是牛娃子……”   

      上官知女接过书稿,看着牛郎,读着牛郎,不知道怎么的,就是说不出话来,紧紧的咬着嘴唇,微微的点着头……   

       最令上官知女不解的是:牛郎很久以前画的那幅画,男孩就是牛郎自己,女孩就应该是织女呀,谁都知道牛郎织女的美好故事。可是,那个女孩不是织女,而是一位婷婷玉立、含情脉脉的知识女性,怎么看都像是自己,难道牛郎喜欢的不是彼织女,而是此知女,难道我和他是前世姻缘……   

       她不敢再想下去了。她发现自己的心砰、砰、砰跳得厉害,脸也有点发烫……

 

(五)

       说来也奇怪,那天疯妈妈看见上官知女,比往日都安静,时不时的过来看一会儿上官知女,然后静静的走到院子里,呆呆的坐在板凳上,有时候又偷偷地笑了。   

       牛郎、上官知女和疯妈妈吃晚饭的时候,疯妈妈也不是像往常一样,或是只顾着自己吃,或是不好好吃,有时候还得哄着她吃。她一反常态,虽然不说话,却把好吃的菜挪到上官知女的跟前,还给上官知女夹了几次菜,尽管手不太听使唤,菜散落在桌子上。上官知女礼貌的夹起散落的菜,放在嘴里,连说:“谢谢阿姨,谢谢。”疯妈妈似乎听懂了,看着上官知女就是笑。   

       记得那天晚上,牛郎送上官知女,疯妈妈也跟着出来了,还拉着上官知女的手,好像要说什么,又说不来。上官知女向疯妈妈挥了挥手,疯妈妈又笑了。

 

(六)   

       上官知女是独生女,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她从小就生活在大学校园里,富庶的生活条件,优越的学习环境,再加上天生的聪明和丽质,几乎不知道什么是烦恼与忧虑。电视上、网络里报道的贫困农村的一些事儿,她真没有什么更深的感触。自从当了村官,自从认识了牛郎和疯妈妈,她才明白了偏远农村的苦楚与渴望。   

       上官知女闭门三天,认认真真的读着牛郎书稿《牛娃子》,有的章节她读了两遍、三遍,也跟着哭了一次又一次。   

       牛郎是一个渴望读书的孩子,因为爸爸不幸早逝,妈妈疯了,他很小就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与疯妈妈相依为命,苦苦的生存着、生活着、挣扎着。

       他在《牛娃子》书稿中有一篇写给初中班主任老师的信,信中写道:

     “尊敬的杨老师:

       对不起,我不能继续上学了,因为我有一个可怜的疯妈妈,一个相依为命的疯妈妈,妈妈犯病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昨天下午,坐在温暖的教室里,看见窗外漫天的大雪,我就坐不住了,我怕我的疯妈妈跑到外边去不知道回屋去……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放学,我顶着像恶鬼嚎叫一样的西北风,还有搅得昏天暗地的冒烟大雪,拼命的往家里跑,我的棉袄、棉裤都跑湿了,冷风像刀子一样往里钻,像刀子一样的剜我的心,我怕,我怕呀……   

       跑到家,推开院子大门的一刹那,我惊呆了,我吓死了,我的疯妈妈直挺挺的坐在屋檐下,坐在风雪里,她已经冻僵不能说话不能动弹了……   

       我知道,疯妈妈是出来接我来了,她是宁可冻死也在等我……   

       我把妈妈拖进屋里,用雪给她搓手脚和四肢,用身体给她暖身子。我要我的疯妈妈,我不能没有我的疯妈妈……   

       很久很久,妈妈才苏醒过来,她看着我笑了,我却哭了……

       老师,我想读书,我知道不读书我和疯妈妈就要苦一辈子。

       我不能再读书了,我怕鬼天气和意外把我的妈妈领到地狱里边去。

       苍天啊,我只能要妈妈!

       老师呀,我真的,真的想读书啊,哪怕只读完初中。

       再见了,老师。”

      上官知女从《牛娃子》中读出了牛郎前半生的苦涩、艰难、无奈和抗争,她开始喜欢上了他……

 

(七)

       中秋节,上官知女回到省城。

       与其说上官知女回家过中秋、看父母,倒不如说她是回家征求爸爸妈妈的意见,因为她发现自己爱上了牛郎,因为她不知道这是不是一场冲动和错爱,或是悲惨的命运……

       上官知女给爸爸妈妈讲述牛郎的故事,讲述牛郎与疯妈妈的故事,讲述她与牛郎和疯妈妈的故事。

       爸爸妈妈突然感到:女儿长大了……

       爸爸说:“你邮寄回来的《牛娃子》书稿复印件我和你妈妈都看过了,我们也认真的讨论了几次,我们的结论是:第一,牛郎是大孝子,是当今社会濒临绝迹的传统美德;第二,我请文学院资深教授看了这部书稿,他说作者是块璞玉。所以,我们认为牛郎是可托付终生的人。”   

       妈妈补充说:“只是我们还觉得,你们俩悬殊的差异,不知道最终酿成的是美酒还是苦果。”   

       上官知女说:“爸爸,妈妈,我已经不能自拔了。我又不能离开六里铺村,至少现在不能离开呀!”   

       爸爸沉思了一会儿,接着说:“问题也好解决呀?”

     “咋解决呀?”上官知女急着问。

       爸爸看了看妈妈,妈妈会意的点了点头。

       爸爸严肃认真地对女儿说:“让他自学成才呀!”   

       上官知女如梦初醒,心里豁然亮堂起来。

 

(八)   

       上官知女从省城回来,牛郎到县城接她。   

       县城不大,火车站也很小,很长一排平房,候车室也不大,虽是粉刷一新,还是一眼就可以看出年久的陈旧。唯一的刷着灰色油漆窄窄的出站口破铁门,还没有好人家院子大门厚实庄重。

       牛郎站在出站口外边,有点儿鹤立鸡群,他的身高一米八五,还很帅气,穿着一身浅灰色运动服,一点儿不像偏远农村的小伙子。他为什么穿这身运动服来呢?因为是上官知女到县城开会时给他买的。   

       上官知女拖着一个很大的拉杆箱,慢悠悠的出来了,像一个小孩似走过来了,马尾辫来回直甩,冲着牛郎挥手。牛郎也高高举起右手,像一面旗子摇来摆去。她甜美的笑了。   

       牛郎接过她手中的拉杆箱,感觉有些沉重,顺口说:“过冬的衣服啊,怎么这么重呀?”

       上官知女深情的瞅瞅他,说:“啥年代了,我哪还有厚重的棉袄棉裤呀,主要都是给你带的礼物,还不知道是不是枉费心机呢?”

     “啥呀?不会是种子、化肥、农药什么的吧?”牛郎试探着问。

     “鼠目寸光。没听歌曲里唱嘛,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出来嘛。”她乖巧的抛了个媚眼。

     “好,好,好,踏破铁鞋无觅处,不猜啦。”

 

(九)   

       县城到乡政府50多公里,只好坐长途汽车。六里铺村离乡政府也就十几里路程,牛郎叫了辆出租车,一会儿功夫,就开到了村委会办公室门前。   

       在上官知女宿舍,她坐在床边,他坐在对面的椅子上。

       好一会儿,她说:“牛郎,一路上,我就想着一件事儿,你知道是什么吗?”

     “不会还在惦记着你爸爸妈妈吧?”牛郎啊,也只能想到这些。

     “我好想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子,他抱抱我……”她渴望着,又羞涩的低下了头。

     “你是说,你是说……”牛郎非常聪明,一点就破。

     “你懂的。”她轻轻的温柔的说。   

     “你也懂的。他怕伤害了你。你是名牌大学的高才生,你迟早还要回省城,你还要读研究生,牛娃子真的不敢奢望,真的不敢呀……”牛郎说的真心话,也是老实话。   

     “你愿意继续读书吗?你愿意为我自学成才吗?你愿意填平你和我之间的沟壑吗?”她连珠炮似的追问。

     “愿意!愿意呀。只是,只是……”他有点儿激动了,浑身血管一下子胀满起来。

     “牛郎,你把拉杆箱打开,里面就是我给你带来的礼物,也是我的心。”

       牛郎急忙走到箱子跟前,刷的一下子扯开拉链,啊,原来是一堆书,原来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自学考试教材。《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还有《外国文学史》、《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等等,厚厚的十六大本,都是他从来没有看见过的书。他急不可待的爱不释手的翻阅着每一本书,时不时的把书放在胸口紧紧的贴着,或是放在鼻子下使劲儿的闻着。自言自语地说:“梦寐以求,梦寐以求。谢谢,谢谢……”   

       突然,像一个小孩子似的,一把抱住了上官知女,亲昵的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知我者,知女也!谢谢,谢谢……”   

      上官知女只感觉一股暖流涌到心里,还有那男人的厚重气味,让她如醉如痴……

     “嗨,嗨,你只会说这些呀,你二呀,说那句我最想听、我最喜欢听的话,快点儿呀……”上官知女也控制不住自己了。

     “我喜欢你,我爱你。”他胆怯的羞涩的轻声说。

     “你说啥?我没听见,大声点儿。”她紧紧的依偎在他的怀里。

       他鼓足勇气,大声喊着:“我喜欢你,我爱上官知女——”

       上官知女搂着牛郎的脖子,深情的亲吻着牛郎。

       牛郎呢,自然也那个了……

 

后 记

       牛郎与上官知女结婚了。

       牛郎用三年时间读完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自学考试全部课程,各科成绩优异,不仅获得了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还获得了学士学位证书,这是自考生中罕见的。

       上官知女当了两年村官,后来回学校读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当老师,现在正在读在职博士。   

       牛郎在省城注册了一个公司,在家乡还有一个养殖基地,身价已经逾千万了。   

       牛郎和知女有一处200多平米跃层式住房,和疯妈妈一起住。不过,疯妈妈已经好多了,因为城里的医疗康复条件好多了,牛郎和知女还给妈妈请了一个保姆,陪护照顾着她。

       还有啊,牛郎写的那本《牛娃子》小说,有出版社约稿了。他修改完二稿,感觉不是太满意,所以没有公开出版。

       其实,他哪有时间呀,忙着自考,忙着挣钱,忙着给妈妈治病,还忙着跟知女亲亲我我……

       上官知女说,她当了两年村官的最大收获是:认识了牛郎,得到了牛郎。

       牛郎还有一个计划,他说他闲暇下来的时候,准备再写一部小说,书名就叫《牛郎与知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