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牛X,是能让全世界来学中国范

 楚天浩慧聪书院 2020-03-20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215篇原创

0


三百多年前,当西洋传教士带着会自行鸣响的钟表走进中国时,无数惊叹的声音随之响起,即使并没有人意识到那精妙的机械结构中蕴含着什么样的科技代差,依然不妨碍王公贵族们对钟表的美丽叹为观止。

这种蕴含着机械美感和时间哲学的精妙机械,在作为一个计时工具的同时,也是一个时代优秀的艺术品,只有有权势的人才有资格拥有它们。

正如三百多年后,那些一掷万金的权贵富豪,那些精研八卦易数的大师,争相以获得一块刻有编号的典藏版十二生肖“中华年历表”作为荣耀。

但,钦天监最优秀的官员也看不透钟表上镌刻的时间河流,最优秀的工匠也无法复刻紫薇星斗的运作。

最强大的帝王也未能在生命终结前见到一块独属于中国的机械表,最专业的工匠也无法突破技术的墙壁,在齿轮上复现中国先民的智慧。

在时间的故事里留下的,是一群匠人上下求索的故事,更是一场叹息。

1


17世纪,正是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冒险家们点亮了新地图,带来了世界各地的特产,让欧洲人看到了世界的模样。

美洲的黄金,非洲的象牙,南美的橡胶,纷纷跟随冒险家的三桅船回到了欧洲。而其中最受到欧洲贵族欢迎的,就是中国的产品。

在此之前,中国作为“丝绸之国”一直被西方当做一个遥远又神秘的想象,冒险家和传教士的跋涉突破了环绕中国的迷雾,让他们进入了这个想象中遍地黄金的地方。

当时的西方正处于启蒙运动时期,哲人与艺术家们沉浸在对传统社会和天主教文化的否定中,对找不到出路的世界感到绝望,突然之间,他们发现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大国,它有一套完善的哲学与逻辑体系,当即成了文艺圈子里的大热门。

之前,丝绸就是欧洲贵族圈中流传的神物,文艺界的追捧更给made in China增添了几分光环。

中国来的瓷器、丝绸、漆器、窗纸都成了欧洲上流社会的珍宝,而因为缺乏货源,模仿中国文化的工艺品便成了当时的热门。

巴洛克风格的宫殿里装饰着龙凤与牡丹,贵族小姐丢掉了羽毛扇,换上了绘着圣经故事的折扇。

王公贵族纷纷收藏中国工艺品,在法国,在德国,在俄罗斯,在整个欧洲,中国艺术品都是上流社会的时尚标杆。

对中国艺术的研究甚至催生了“洛可可”这种艺术风格,在洛可可时代的后期,欧洲王公大臣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中国轿子。

这样一个神秘、强大的国家,自然引起了教廷的注意。传教士们想要把天主教传入中国,完成一个足以让自己死后封圣的伟业,送欧洲特产就成了他们敲门的手段。

而在当时的中国看来,只有一样东西是西洋有而中国无的,那就是钟表。

2

时计被帝王珍藏。

前两年的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为我们揭示了故宫博物院中珍藏时计的模样:它们匠心独运,巧夺天工,是当时世界机械学的巅峰杰作。

哪怕是再怎么对现代科学无动于衷的乾隆大帝,依然被这些时计中蕴含的机械美感征服。

在民间,钟表工匠也是一门雅致的手艺,能买得起钟表的人家非富即贵,精妙的定制自鸣钟是贵族追捧的身份象征。

喜好钟表的乾隆皇帝甚至传喻两广总督,凡是上贡的钟表,必须是“洋造”,要是得知哪里出现了特别好的钟表,他还要直接上手明抢。

理所当然的,不管是想要讨好皇帝的传教士,还是民间的手艺人,都想要做出一款最中国的表,作为自己的晋身之资。

欧洲的工匠为了讨好皇帝,在钟表上雕龙画凤,绘满符合乾隆品味的红绿花朵,这些钟表出口到中国,成为一时精品。

然而一个严苛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让他们始终只能在外观上下功夫,做不出真正符合中国需求,中国文化的钟表。

那就是历法。

马嘎尔尼献给乾隆的钟表被称为“复合天文计时器”,不但能够显示时间,还能表明月份和日期。

但就是显示月份日期的地方出了问题——按照格里高利历法运转的计时器,不能准确定位中国的时间,这款巧夺天工的钟表显得无比鸡肋,最后失落在历史中。

过不去历法这个坎,永远也不算中国表。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历法文化,玛雅的三历法、天主教的创世七天、印度的九执历,各自有自己的文化内涵,看起来理所当然,可一旦对比就会出现明显的分歧。

中国历法自然也有自己的内涵。

现在,中国历一般被称为“阴历”,但严格来说,中国传统历法应该是太阳历和太阴历的组合。

什么是太阳太阴?看太阳算日子的就是太阳历,看月亮的就是太阴历。

埃及只看太阳历,建立了太阳的王朝。伊斯兰教以太阴历为主,旗帜上画满了新月。

而中国的祖先在太阳的运转中看到了农时,在月亮的圆缺中看到了轮回的规律,执着于统一的强迫症让我们的祖先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参照物,硬是同时融合了太阳历与太阴历,创造了我们熟悉的农历。

而这一点,逼死了二百年的钟表匠人。

3


想要做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表,就跳不过中国的年历。

钟为什么要叫钟?

在钟和表连在一起变成一个相关词组之前,钟所指的就是报时用的钟楼上,那一口中空的大钟。

所谓“晨钟暮鼓”,“洪钟大吕”,才是钟的起源。

中国历法的核心是“礼”,北京故宫的日晷,作为时间的测算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祭祀礼器。

而“钟”,同样是礼器的一种,钟变成了钟表,但依然承载了礼器所象征的权力与职责。

四方四时,耕作休息,天人感应,王权兴衰,都在时间的轮回中被定义好了位置。

钟表和历法,以礼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建立起一套中国哲学的罗盘。

人,居于大地中央,四方四时随着人而运转。罗盘,钟表,就是确定人在这个世界上时空位置的装置。

中国传统的风水堪舆学,对这种时空的定位非常重视。一个风水高手手持罗盘站在那里,他眼中的大地,却早已绘制上了四象五行,八卦干支,这些意象,又一起随日月升落,时间旋转,跟随天空的星斗运动。

这种对世界的标注,触碰到了中华文化核心的部分:无限。

相比大多数文明,中华文化中缺少一个重要的元素,那就是“末日预言”。

审判日、诸神的黄昏、湿婆……文明大都有自己对世界极限的看法,而中国,从来没有这样的神话诞生。中国人的世界观里,世界是“无极”的,审判是一个中间过程,持续下去的才是永恒。

取而代之的思想,是轮回。

生与灭只是一个过程,废墟之上会建起新的城市,冰雪之下藏着丰收的种子,一个时代的毁灭是一个时代的开始,苍天死后黄天就要兴起。

如太极鱼的旋转,循环往复,永世不绝。

钟表在时空上的定位,是指导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缺失了“礼器”功能,便不能将这些带有中华文化的哲学思辨加入其中,便不能算是真正的“中国表”。

4


乾隆时的表匠不会想到,为一块表加入中国历,将困扰世界二百年。

二百年来,时针转动,新时代到来,电子崛起,机械表的时代已经过去。 

近几年,中国文化热再次火遍了世界,有人再次看到了这块土地神秘而玄奥的哲学与文化。才会有将毕生心血付与钟表的大师,去思考如何完美的将中国历法融入到机械钟表的世界中。

电子产品仿佛已经统治了世界,机械的光辉藏到了幕后,程序在在电路板上刻下了诸天星斗,阴阳黄历,在电子的表盘上加入阴历已经不再困难。

机械表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机械表上的中国历,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我们总是忍不住去问这样的问题,追究一切值不值得。

但重要的不是表本身,而是“有人愿意做一块带有中华年历的机械腕表”这件事。

就像是那些强行塞入中国角色的电影,就像那些终于有了中文的游戏,就像那些不得不低头认错的奢侈品牌。

我们最后得到的是一块表吗?我们缺一块表吗?

不是,那只是我们的力量的体现。

5


2012年,玛雅历法中的太阳纪终结之年,中国的龙年,壬骑龙背。

世界机械表的传奇——宝珀,打造了世界上第一款中华年历表,这款手表的表盘上融入了中国历法文化繁复的计时元素,时辰、农历月份、农历日期、天干、地支、生肖、五行一应俱全,一个熟练的风水先生拿到它,可以原地起一个八门遁甲。

为了这块表,这群常年在瑞士深山中和机械为伴的老外制表师专门学习了两年的中国历法,又用了五年半的时间研究,最后才终于让这块表成型。

宝珀自然不会在硬件上亏待这款独一无二的腕表,为它配上了当时自家刚刚登场的Calibre 3638机芯,机芯由镶有39枚宝石的464个部件组成,动力储存可达7天,到今天依然令人惊叹。

为了更深的理解中国文化,宝珀也用了自己的心思:生肖,它们让自己旗下的金雕大师在摆锤上雕刻了精美的龙形图案,印证这一块表诞生的的那个龙年,也暗含赠予“中国龙”的深意。

遗憾的是,这样的设计只有最初的20枚限量版上才会拥有,普通的红金版并没有这个金雕。

之后几年,每年宝珀都会推出20枚限量版的铂金版,2015年才将数量提高到36枚,每一年,宝珀都会在摆锤上雕刻当年的生肖和干支。

拥有一块刻着自己生肖的铂金版中华年历表,对藏表者来说可谓是巨大的荣耀,想来当年的大顽主乾隆皇帝复生,也不会吝啬将这样一块表时刻戴在手腕上。

如果有人能集齐十二生肖的宝珀,我毫不怀疑,那将成为一个天价的收藏组合,成为全世界收藏家的焦点。

向左滑欣赏
中华年历表——红绿黑三色藏家款

6


时间推移,猪年变成了鼠年,十二生肖家族已经有了八个兄弟,即将迎来第九个成员。宝珀的鼠年限量版中华年历表在万众期待中推出,以轮回之始,昭示着机械艺术的巅峰。

我们依然能在这块表的时针颤动里看到一些历史和时光的碎片。

乾隆登基那一年,宝珀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腕表牌子。

宝珀烧制表盘的技术,是当年乾隆从法国引入中国的珐琅彩。

打磨表芯的匠人,是瑞士传承三百年的手工艺。

表盘中的历法,是中国先民千年的智慧总结。

当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还是乾隆时期,每一个西方传教士都希望能在这片天地创造奇迹。

当时光流转,中华儿女挺直脊梁,重回世界之巅,又看到世界各地,盯上这块市场的人纷纷举起不伦不类的大红色熊猫装,大喊“我爱中国”。

这时,那表匠如同当年一样走来。

你来干什么?

我来送你一份礼物。

我不需要礼物。

表匠笑笑:你看了就知道。

他拿起那块表,看了看上面精心雕琢的纹路,仿佛看到一个辉煌时代的落寞与重生。

他沉默半晌,将腕表扣在手上,对着机械表盘上珐琅烧的中国字叹道:“你迟到了三百年。”

那是迟到了三百年的尊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