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改五周年 | 问道广州电力交易中心

 金马多多 2020-03-20

全文4981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eo记者 陈仪方

五年前的三月,电改9号文——《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五年来,电力中长期交易广泛开展,现货市场建设逐步推开,电力商品属性正在逐步还原,市场化理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电力体制改革正在逐渐步入“深水区”,还有诸多挑战有待全行业共同面对。

作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产物,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开辟了电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的改革新路,积极探索南方区域跨区跨省电力建设,构建起南方区域跨省跨区电力市场交易体系,搭建了公平透明、功能完善的电力交易平台,是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建设者和见证者。

改革产物,服务市场

推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是电力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电改配套文件《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在2015年11月发布后,国家能源局做出官方解读: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旨在搭建公开透明、功能完善的电力交易平台,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依规提供规范、可靠、高效、优质的电力交易服务。

有电力行业专家指出,交易机构的成立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在9号文发布之前,已有一些省区为组织大用户直购电交易在电网公司内设交易部门。新一轮电改旨在实现更为广泛的交易,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因此也需要建立独立性更强,能够支撑各项市场化业务高效推进的专业交易机构。

2016年3月1日,两大区域交易中心——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和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挂牌成立。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依托南方电网公司,2016年5月11日完成工商注册正式开业,按照股份制公司模式组建,南方电网公司出资66.7%,其他5名股东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政府所有的能源或产业投资集团。

依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组建方案的复函》(发改经体[2016]414号)以及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章程,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主要负责落实国家西电东送战略,落实国家指令性计划、地方政府间框架协议,开展跨区跨省市场化交易,促进省间余缺调剂和清洁能源消纳,逐步推进南方区域市场融合。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夏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的成立是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化进程的重要一步。一个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中心确保了交易的公正公平公开,会让市场“活”起来。

交易机构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窗口和枢纽,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各方对交易机构规范、高效运作的关注不断提高,对交易机构提供规范、公开、透明交易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成立以来,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始终是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

售电侧逐步放开后,大量市场主体需要通过注册进入市场。为此,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积极优化市场主体注册流程,减少人工审核环节,增强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实现用户注册“一次都不用跑”。为了方便在多地开展电力交易业务的市场主体,避免重复注册增加工作量,目前市场主体注册已全面实现一地注册、各地共享,各市场主体只要在电力交易平台进行一次注册即可在各地参与交易。

市场交易离不开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以帮助市场主体降低交易风险。2018年,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印发《南方区域跨区跨省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为南方区域市场信息披露提高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参与南方区域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的各类市场主体、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与南方五省(区)交易中心、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等都需要依照这一细则向社会公众或其他市场成员提供与电力市场相关数据和信息。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还创新提出电力市场交易流通指数和福利指数,为市场提供更为直观的参考指标。电力交易流通指数主要反映市场交易市值的变化。每年春节期间均出现小幅回落,汛期水电供应富余期间指数短期下跌,汛枯特性、节日特性明显。电力交易福利指数主要反映市场主体获得红利的发展变化,包括用户侧降费与发电侧盈利。2016年以来,两大指数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

成立以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积极拓宽电力市场服务渠道,建立涵盖热线电话、交易系统、APP、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服务方式;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现场宣传普及电力知识,及时了解市场主体需求,不断改善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涵。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目前,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已形成全国领先的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截至2019年底,南方五省区在各交易平台注册的市场主体共计44426家,用户类型包括工业、商业,电源类型涵盖火、核、水、风、光伏。在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注册的跨区跨省市场主体共283家,其中电厂138家,售电公司138家,电网企业7家。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已形成全国领先的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推进电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提出包括厘清交易机构、市场管理委员会和调度机构的职能定位,完善电力交易规则制定程序,进一步的股份制改革,规范交易机构的人员、资产和财务管理等在内的多方面任务,对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的独立规范运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扩大交易,促进消纳

发展清洁能源是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南方区域连续多年出台清洁能源消纳专项行动方案,从电网建设、电网运行、市场营销、电力交易等多个方面制定消纳举措。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潮下,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有力保障。自成立以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就肩负起促进区域清洁能源消纳的重要使命,持续完善“协议 市场”模式和各项机制,近年来,南方区域市场化交易电量不断增加,清洁能源消纳成绩显著。

2017年6月6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正式印发《南方区域跨区跨省月度电力交易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这是全国首个跨区跨省月度电力交易规则。

这一规则是建立南方区域跨区跨省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交易品种以落实政府间框架协议的“月度协议计划”为基础,以及“月度发电合同转让”、“月度集中竞价”、“月度富余电能增量挂牌”三类市场化方式,共四类交易品种,从计划和市场两个维度最大力度消纳西南富余水电,兼顾调剂余缺。

根据交易规则,年度购售电合同以送受电双方协商的形式最先固化为月度协议计划,在所有交易计划中安排最优先执行。发电合同转让在东西部电厂之间直接开展交易,为东部火电企业提供了做出消纳水电贡献、获得适度补偿的可选方式。月度集中竞价交易可以帮助东部电力用户和售电公司直接购买西部富余水电,是体现市场机制建设方向、释放改革红利的最核心交易品种。月度富余电能增量挂牌则作为保底的交易手段,最大限度消纳清洁能源。

2018底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又对《规则》做出修编。与上一版本相比,《规则》调整了交易周期,由月度延伸至年度,增加年度交易。交易品种丰富为协议计划、合同转让交易、用户及售电公司参与的直接交易、增量外送等四大类交易品种,并根据交易品种优化设计了组织方式。

为了保障清洁能源充分消纳,《规则》明确提出,市场化交易没有成交并影响清洁能源消纳时,由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统筹安排、南网总调执行、电网公司保底收购,参照市场化交易价格定价方式进行定价。

除此之外,南方区域跨区跨省电力市场积极创新交易机制,不断扩大南方区域跨区跨省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参与范围和交易规模。

云贵水火置换始于2017年,经过多方努力和协调,目前已经建成了云贵水火发电权置换交易省间沟通协商机制,明确了交易方式、交易规模、交易价格、交易结算等事宜,形成了《云贵水火置换交易工作指引》,为云贵水火互济、余缺调剂建立了长效机制。在汛期常态化开展云贵水火置换交易的基础上,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还针对汛前来水偏丰的新情况进一步创新,建立了汛前云贵水火置换的交易机制。

自2017年起推动云贵水火置换实施,2017年至2019年累计置换电量60亿千瓦时,增加贵州存煤180万吨,贵州煤电企业获得补偿5.7亿元,取得了消纳云南水电、增加贵州存煤、提升广东绿电比例的三方共赢。

2019年6月1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首次组织开展云南送海南电力交易,利用海南联网双回海底电缆通道能力,将云南清洁水电送入海南电网,实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云南和海南两省互利共赢。与此同时,建立溪洛渡右岸电站、澜上水电站、龙滩电厂等送广东以及兴义#2机送广西的市场化交易机制的工作也在持续推动中。

通过“协议 市场”模式,西部省区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和东部省区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得以同步实现,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015至2019年,西电东送累计输送清洁能源8796亿千瓦时,折合节约标煤2.6亿吨,减少碳排放6.9亿吨,减排二氧化硫1040万吨。

南方区域弃水电量由2016年的315亿千瓦时下降至2019年的17.1亿千瓦时,水能利用率不断提高。2016至2019年,南方五省区用电侧总降费979亿元,市场用户电价平均降幅0.083元/千瓦时,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成本。

更高目标,统一市场

经过持续努力,南方区域市场交易规模逐年扩大,市场放开程度走在全国前列。省间市场化电量由2016年的135亿千瓦时增长到2019年的326.3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约34.37%,西电东送市场化比例已达到14.41%,累计完成省间市场化电量1024亿千瓦时。省内市场交易比例从2015年不到8%扩大到2019年的40.70%。

南方区域电力改革从未停步,统一电力市场将成为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下一步的重要攻坚任务。

区域市场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南方区域内东西部省区在经济结构和能源分布之间、用电需求和发电装机之间存在着极强的互补性,建设南方区域统一电力市场,是南方区域电力发展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在“省为实体”的改革背景之下,区域市场的建设也充满挑战。

2017年,国家发改委确定首批八个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南方(以广东起步)成为八个试点中唯一一个具有区域性质的现货试点。

2018年,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明确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研究编制了电力市场建设“十三五”规划,同时启动了统一交易平台建设,并逐步构建统一电力市场管理制度体系,促进市场运营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2019年,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实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年”,在南方区域统一电力市场框架下,切实推动实现统一基本规则、统一交易平台、统一管理服务,使市场范围扩大,进一步促进发用电计划放开、清洁能源消纳和西电东送战略可持续发展,提升电力资源配置范围和成效。

目前,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已经完成统一平台概要设计和试点单位主体功能开发,打开了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突破口。

在规则层面,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深入研究跨区跨省现货交易配套衔接机制,编制了南方区域电力中长期市场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交易品种精简优化方向,以及省间与省内、中长期与现货衔接原则,电力现货市场衔接机制基本建立。

在交易机构业务联系协同层面,在原有两级交易机构例会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基础上,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在南方区域推动建立协同研究机制、联合培训机制等协同机制并进入常态化运作。

目前,按照“统一模式、统一规则、统一平台、统一管理”思路,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现货市场均纳入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框架内实施。广东起步现货市场的建设经验,为各省现货市场建设提速提供了借鉴。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电网公司已完成现货市场建设工作方案编制及市场关键问题梳理,并积极配合推进省级配套技术系统建设。

未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还将加快统一电力交易平台推广应用,加快研究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模式下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运作模式,编制南方区域电力中长期交易统一基本规则,并研究不同市场主体同台竞价交易机制和实施路径,推动区域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电力交易中心的发展与区域市场建设密不可分。《关于推进电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为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的独立规范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区域市场的建设埋下伏笔。

根据这一文件,2022 年底前,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完善市场框架、交易规则、交易品种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交易机构相互融合,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的电力市场初步形成。2025年底前,基本建成主体规范、功能完备、品种齐全、高效协同、全国统一的电力交易组织体系。

下一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将继续突出电力市场建设者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扎实推动南方区域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和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作等各项工作,保障电力供应、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共同推动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化改革迈上新台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