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读书好》32位名家谈读书: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

 寻梦向天歌 2020-03-20

引言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谈读书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为什么要读书?

培根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深以为然。

近来读书找不到方向,便将收录了胡适等32位名家读书经验的《怎样读书好》一书一一看来。

《怎样读书好》32位名家谈读书: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

为什么读书?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世上有很多种类的书,而但凡好书必然是具备“有被传播的知识信息”的特点的。或解决问题,或学问著作,或人生经验,内容广阔。

好书如此之多,人们为何读书?有言“藏书万卷可教子”,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言“书中有黄金书”,每个人对于“读书”的定义皆不大相同。

有的人因不得不读而读书,有的人因为喜欢书中的故事或见闻而读书,有的人为了寻求解决方法而读书。

为什么读书?胡适先生说:“无目的的读书是散步不是学习 。

《怎样读书好》中胡适先生在文中总结了三点:

第一,因为书本是学问、智识、经验之记录,人类之遗产、读书就是要接受这部遗产,来做基础,再去发挥而光大之。

第二,因为要读书而读书。

第三,因为要解决我们的困难,所以要读书。

《怎样读书好》32位名家谈读书: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现在我们能读到的书,是前人经历数千年而来的学问、知识以及经验的结晶。往往读一本书就等于经历了古人所经历积累的经验,而我们也不必再经历一遍前人所经历的。

我们将前人的经验作为基础,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这些知识进行扩展壮大,人类的学问也便因此而更加丰富。

正因为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要读书,是为光大人类学问,也是为自我学识的广博。

因为书的存在,我们能够获得很多知识,我们常说“有输入才能有输出”,读书便是如此。

因为要读书而读书,有的书我们是读不懂看不明的,所以要读更多的书。

《怎样读书好》32位名家谈读书: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

小时候读《千字文》,跟着老师背便是了,后来长大了读的书多了,知道的多了,才晓得原来《千字文》虽是蒙学一本,却涵盖了天文、历史、地理、自然、社会等内容,不可谓不博广。

假如不曾学过历史,断不会知道书中典故所指;假如不曾知道身心修养,自然不会明白“恭惟鞠养岂敢毁伤”,更不能明白“”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读一本书而已,是不能知一本书。

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彼致其知而后读,已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

——王荆公

王荆公说“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所以他读很多书,如《难经》《素问》等书,是为“致其知而后读”。

所以书读的越多,懂得便越多,为了懂得更多,读懂更多的书 ,便要读更多的书。正因如此,胡适先生说“因为要读书而读书”。

正因为如此陆游才作“书到用时方恨少”。

再,胡适先生说读书是为解决困难而读。

《怎样读书好》32位名家谈读书: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

人在世间生存,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怎样活的更好更轻松?怎样应对社会周遭?都不免遇到困难。

而读书就是要解决这些困难的。当遇到困难,我们就会思考如何解决,若书读的多,解决问题的主意便会多,解决问题时便会更容易。

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网络应用的普及化,人们读书早已不像曾经那么困难,获得知识的方式也更加的多,能看的书籍也更多。纸质书、电子书、音频书等等不同形式的读书方式,都将成为人们获得知识最重要的渠道。

罗兰说: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

不管什么样的读书形式,多读书,读更多的书必然能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帮助人们更容易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怎样读书好》32位名家谈读书: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

读什么书

然而世间书种类繁多,却不是本本都值得读。

笛卡尔说:“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何为好书呢?

《中图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书分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类。

陈钟凡在《读什么书》一文中认为,读书要读能解决问题的书,其他的书不必读。

可假如读书只为解决问题,那么《中图法》中那些非问题解决的书便无甚存在的意义了。

职业和读书,很有密切的关系,古语有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我从前读到这二句话的时候,到后来在服务时,觉得这两句话,是非常有价值的。

《怎样读书好》32位名家谈读书: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

既然读书,有用的书要读,因为实用。那有趣的书,自然也要读,因为欢愉。

所以杨卫玉在《读书与兴趣》一文中说,“兴趣是人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条件,所谓‘努力’‘向上‘’进取’‘奋斗’‘勤勉’等美德,都需要兴趣做基础。

人们都知道读书很重要,但却不是人人都愿意读书,乐意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皆是形容读书带来的乐趣,假如读书是做苦,那就不存在乐趣了。

这么看来,“读什么书”这个问题就简单了。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便读什么样内容的书。有什么的兴趣就看哪方面的书。

比如我想要学写作,于是便看与写作相关的书。

写作中我又喜欢写短篇小说,这是我的写作兴趣,我便找著名短篇小说集来看,找短篇小说写作技巧书来看。

怎样读书

人们爱读书,也容易忘书。

“一看就会,一做就废”是现下人们自我调侃手残的话,对于读书人来说又何尝不是“读完就忘”。

其实读书有法,需有“心、眼、口、手、脑五到”,“读书有疑”

宋代朱熹曾总结“读书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即读书需用心,心不在焉则不能看清,即眼不到,眼睛看不到则读了书也记不住。

后胡适提出读书“四到”,在三到中加了“手到”。

认识胡适的人都知道他喜欢摘抄做笔记。往往一本书读完总有不少笔记标注。

胡适将第四到“手到”又分:①抄录备忘②提要③记录心得④参考诸书

手到的用工,可以帮助心到。

我将此理解为思考,即“脑到”,誊抄整理或参考融合,岁是手在动,其实是心在动,心在动即脑子在动,在思考。即五到“脑到”。

《怎样读书好》32位名家谈读书: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

美国作家波尔克就曾说过“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由此看来,读书必然需要思考。

生活中不乏遇到一类人,他们读了一本心理学的书就认为自己可以洞悉他人,看来一篇报道就信以为真 。

殊不知,读书不能没有辩证思维的大脑。

孙中山先生说:“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戚,用古人而不为古人奴。”

意思就是说,不要以为从前时代的人所干的,件件都是对的,但也有拿到现在来,也有不适用的。

宋人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读书若不思考,便如囫囵吞枣,吃了什么大概知道,什么味道全然不知。

《怎样读书好》32位名家谈读书: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

叔本华曾说过很妙的话:“思想是自己跑马,读书是让旁人在我们的脑里跑马。”

章依萍在《我的读书经验》中认为,读书应该多读,应该熟读,应该克期的读,而“不求甚解”是不对的。

对于克期的读书,便是将读书作为每天的习惯,读一小时或固定什么时候读,这样一来,读书万卷做不到,读书百部却是可以的。

新世纪的人们开始更多的主张“创新”,更多的用“新”。在已有经验和知识上尝试更多更大胆的创新,不是颠覆而是进步,因为世界在进步,我们也在进步。

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辩证的读书,书才能读得清楚会意,而后为己所用。在辩证思维下选择有用实际的知识,从旧的知识中生出新的想法来。

哲学家要求“六经注我”,而非“我注六经”。“会意”实际上是加上你自己的“创造”,这样才真的把学问深入下去了。

以此,“读书五到”与“读书有疑”便是这样。

《怎样读书好》32位名家谈读书: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

结语

现代散文家孙福熙的《读书并非为黄金——我的不读书经验》一文也收录在《只要读书好》中说:

中国人太把“读书”看得严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的说法,先认读书为苦不可耐,于是用黄金利禄来引诱,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意思。

他以为,中国人把读书看得太苦亦太尊贵了,于是与世界事物脱离了关系。

读书与散步、踢球、看电影、游山玩水,并不冲突,而且是互有补益。

《怎样读书好》32位名家谈读书: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

所谓“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本是乐事,确实没有必要把求知的过程搞得苦大仇深。

“读书”说来是很私密的事情,是比较个人化的事,读书始终是为己而非为人。

一个人有一个读书的方法,一本书也有一本书的特别读法。关于读书贵在一个人根据自己所需,自己平日读书的经验,寻到最适合自己,最有效的读书方法,才算是自己读书。

读书或许于我们的人生和成就没有什么必然或直接的联系,也没有一本书能告诉我们该如何将人生走下去,也不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更没有应对一切的万全之策。

但读书就是有一种魔力,这种魔力能够在无声无息中改变着我们,成就着我们。

当我们为要读书而读书,在书中学会甑别与权衡,思考与取舍。在茫茫书海中,我们将成为掌舵人,人生的方向在书海里一点一点清晰,走向更精彩的未来。

《怎样读书好》32位名家谈读书: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