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 | 白描研究:十八描

 黄泽亮耘文居 2020-03-21

图文:黄泽亮

     我国古代画家把人物画衣纹描法总结出十八种,简称十八描。这十八种方法,不是一次创造出来的,而是书画家群体在创作中累积并总结出来的成果。“十八描中有些名称,早在唐代以前就已见于诸书, 它的全部名目到明代周履靖的《夷门广牍》、汪砢玉的《珊瑚网·画法》和邹德中的《绘事指蒙》才正式叙及,后来逐渐成为长期以来传授线描技法的基本程式。”至清代由王瀛将其付诸图画,并注明每种描法的要点,后来逐渐成为人物画线描技法教材。

    十八描是: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蚂蟥描、钉头鼠尾描、撅头钉描、混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以上各种描法,是古人根据当时服装特点:宽袍大袖, 从多年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本文参考了曾明老师的著作《十八描研究》,每一种描法附图数张,配有简短的文字解说,图文对照,直观明了。

     有人说, 十八描并没有把所有描法统统包括进来。也有人说, 十八描中有的相互近似或重复, 主张减化或合并。以上各种意见都有道理,否定、照搬“十八描”,我们的绘画学习都要走弯路。应该将其融会贯通,还要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创意,把画家生命体验的无穷意韵融进无限变化的线条之中。

2020年3月6日写于耘文居

1、高古游丝描

长锋细笔,中锋行笔,行笔速度与压力均匀和缓。线迹匀细绵长,如春蚕吐丝,具有轻柔飘逸之气。

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局部

清-改琦《白描仕女画稿》1

清-改琦《白描仕女画稿》2

2、琴弦描

长锋细笔,中锋行笔,起笔多以藏锋,行笔较快,多直行或弧行,其线迹均匀劲瘦,饱含张力,如弦之可拨出声。

唐-张萱-《捣练图》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日本-伊东深水《镜狮子》局部

3、铁线描

大笔中锋,行笔从容凝重,压力均匀。线迹相对较粗些,厚重而刚劲有力,

类似铁丝弯曲的形态。


元-永乐宫壁画局部1

元-山西青龙寺壁画《三界诸神图》局部

4、曹衣描

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为西域画家曹仲达所创。其画佛像衣纹下垂且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此法受印度犍 (qián)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成圆弧状,讲究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其特征在列线紧密而贴身,故线之状,有如洛神出水。

画家曹仲达在北齐享有盛名,以画梵像著称,在佛教艺术方面开创的造像风格被称为“曹家样”,对佛教绘画及雕塑都具有重大影响。“曹衣出水,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表现的是佛造像仿佛身着薄质而十分贴体的衣服,而描绘衣纹的线条则多而稠密,整体感觉好像出水湿衣的效果。遗憾的是曹仲达的画作现在已没有留存记录,但可从一些佛教造像中看到丝许脉络

5、吴带描(兰叶描)

“吴带当风”。中锋,行笔多虚入虚出,中间压力,首尾见锋;亦或实起再按而后提起虚出见锋。行笔舒展畅快,撇捺潇洒。其线迹飘逸翻飞如带,舒展迎风似兰。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1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2

明-朱瞻基《武侯高卧图》

6、马蝗描

虚起而短促拖按,继以细线拖尾虚收,此法实为兰叶描之一特型。

宋-马和之《月色秋声图》局部

宋-马和之《周颂清庙之什图》局部

7、枣核描

行笔拖按,线中如含尖头枣核,系兰叶描法化出。

王本-枣核描范图

清-金农《佛像图轴》

8、竹叶描

宜侧锋。行线宜粗短撇捺,用笔如书竹叶,其线之聚散组合亦如竹叶临风。

王本-竹叶描范图

清-禹之鼎《芭蕉仕女图轴》局部

9、折芦描

书写时当中锋起而转侧锋收,或侧锋撇捺转折。其线迹如秋风折芦苇,舒展大方。

宋-粱楷《六祖撕经图》

王本-折芦描范图

10、战笔描

无论中锋侧锋,行笔似有抗阻力而生颤动,且多波摆。有如大匠镂石,错刀镌金。此法重在颤动。

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局部

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局部

11、行云流水描

中锋。用笔多虚起虚收,行笔畅快而多波摆回旋。其布线常盘旋如云,密织如水,线感灵动而飘逸。

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局部

12、钉头鼠尾描

起笔顿之如钉头,中锋行笔,收笔尖而细。清代画家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

钉头鼠尾描用笔

20 世纪 60 年代-黄羲《钉头鼠尾描课稿》

清-任渭长《任渭长剑侠传像》(兰陵老人)

细叶脉以钉头鼠尾描作成,花鸟画中写叶脉常用此法

13、橛头钉描

大笔,秃笔为佳。落笔沉凝,略为拔起稍快行笔,不可尽手挥出,短途之内即需回锋收笔。线迹粗短挺拔,势如泥里拔钉。

明-李在《归去来兮图卷(临清流而赋诗)》局部

王本-橛头钉描范图

14、减笔描

此法以题意当不在笔法,在列线布阵之简。故柴笔、钉头、折芦、兰叶诸法皆可为之。但今一般多指梁楷类大笔铺扫之法。其造型简约概括而不拘细节,笔致生动,一气呵成,线形变化莫测。一般指的是宋代画家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

宋-粱楷《李白行吟图》

明-徐渭《驴背吟诗图》局部

清-李流芳《山水花卉册》局部

15、 蚯蚓描

王本-蚯蚓描范图

16混描

混描各种描法不一,随心所欲顺意而行,但使诸般描法交错混用,浑然一体,是谓混描。

清-苏长春《五羊仙迹图轴》局部

17、枯柴描

清·迮(zé)朗:“散乱如柴,亦减笔也。”枯柴与减笔相差不大,前者渴笔较多,后者干湿并济。宜用大笔紫毫逆锋横卧,顿挫如写篆隶书法,得苍古雄劲之意,刚中有柔,整而不乱为宜。明·吴伟、张路、周臣所作人物服饰属这一类型。

明-吴伟《柳岸闲步图》

18、橄榄描

与枣核描相似。

2012年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7年创办泽亮书画工作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