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26期 | 微信读书,终结一场战争?

 昆仑圃 2020-03-21
你好,这里是卖桃者说。
前几天我在自己的知识星球里写了一段话:就电子书阅读这个领域,在国内,微信读书基本上终结了这场战争。多看、豆瓣阅读、Kindle 都没法和微信读书竞争了。感觉微信读书应该出电子墨水屏设备了,一个预测。
这就是终结战争的能力。
微信读书的崛起并不是个偶然现象。2015 年微信读书上线锤子应用商店的时候,锤子还没有为它重绘图标,因为小众。那时候我就写过,这个 App 很快会名扬天下。
我对电子阅读类软件一直情有独钟。国内很早的电子阅读类软件唐茶曾经给阅读爱好者带来很多惊喜,可惜后来无疾而终,优雅的名字也被字节社取代,后来字节社也没了,倒是有了字节跳动这个巨无霸。2013 年,我的第一本电子书《人生元编程》先后上架了多看、Kindle 和豆瓣阅读,我对电子阅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时候还没有微信读书这回事。
早期多看阅读做得最好,专注阅读,UI 干净简洁,不打扰用户,阅读引擎是各家做得最好的,排版非常灵活,他们为了达到最好的排版效果,进行了大量的人工干预,并且在多媒体阅读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我和多看团队的一些老人相识,聊过之后感觉这是一批热爱阅读的人在做产品,产品中倾注了他们的热忱和认知,这些东西在你阅读的字里行间是可以感受到的,是有生命的。后来多看被小米收购了,对于多看的投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好的结果,但对产品来说,不是啥好事,看看产品的 App 更新记录就知道了,几年内没什么新特性,直到近期才上线了 VIP 会员功能。
豆瓣阅读呢,早期的 Web 阅读器是个亮点,后来可能发现读者很少在 Web 浏览器上花费阅读时光,开始优化 App。但豆瓣阅读 App 进展也不快,几年来大都是性能优化和 bug fix,引擎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更新是对数学公式的支持,那也是很久之前了。事实上豆瓣的产品大都带有一种阴柔的气质,慢,优雅,但是缺乏突飞猛进的气势。
Kindle 和 iBooks 就不多说了,这两个产品被亚马逊和苹果把持,都有硬件设备的支持,都有大量的用户。当然 Kindle 更好一些,电子墨水屏独步天下,而且有书源,iBooks 在国内就比较惨,不让卖书,这能怪谁呢?
现在再看看微信读书的数据,2015 年上线,到了 2019 年,微信读书人均阅读时长为 85.8 分钟 / 天,比去年上涨 14%;人均听书时长为 142.2 分钟 / 每天,比去年上涨 39%;人均阅读书的数量是 22.6 本 / 年,比去年上涨 24%;人均阅读天数为 31.5 天,比去年上涨 15%。
微信读书年阅读用户数达 1.15 亿,年加入书架本数达 4.75 亿,年笔记个数达 5.77 亿,年点评个数达 1097 万。
大数据,大者为王。
4 年,从零开始,微信读书依托微信的关系链和用户,通过用户体验、图书版权的合作、无限卡模式、奖励机制、传播方式等,让数以亿计的人在微信读书上阅读好书。
微信读书的团队来自张小龙的老部下 QQ 邮箱团队,做微信读书,也属机缘巧合。一方面,QQ 邮箱团队在邮箱产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一直在探索创新的产品,在微信读书之前,做过几次创新的产品尝试,并没有达到预期,最后并没有推出。另一方面,张小龙也希望他们通过微信关系链,不依托于微信本体,去挖掘关系链的创新产品。
微信读书继承了微信的关系链,天然具备社交属性。所有加入微信读书的读者会自动互相关注,并能够看到关注者公开的图书、想法和阅读时间等阅读属性。这像极了搜索引擎里的 Page Rank,你可以根据好友的选择去做出自己的选择。比如你看到靠谱好友在读的书,应该不会很差。如果你还信不过他们,那还可以免费去读读这些书里的“想法(读者评论)”,这些因素差不多就能决定自己要不要花费宝贵的时间去读这本书了。
那阅读还有没有隐私?当然有,微信读书提供了“私密阅读”的功能。
早期微信读书的 UI 非常简洁,书城的商业化路径被隐藏得很深,秉承了微信不打扰用户的原则。更多是通过用户之间的关系链和朋友圈的分享进行书籍的传播,一旦成为重度用户,书城自然会成为你常常去浏览的区域。
后来微信读书设计了具备强烈诱惑力的奖励机制,阅读时长换无限卡或者赠币的功能,加上转化营销,获取了无数用户。另外,依托腾讯搞定了大量的图书版权,你几乎可以在微信读书里找到大部分想看的书。
我自己的两本书都在微信读书上,不过我从来没有收到过版税,也不知道微信读书和出版社咋协商的。无论如何,和音乐 App 一样,拿到版权的就是大爷。
另外,与微信运动一样,微信读书也提供了读书排行榜,如果你常常标榜自己是个热爱读书的人,比如二爷,也用微信读书,这个星期的读书时间只有 13 分钟,排行 250,这让人情何以堪呢?所以你们也就知道二爷鉴书为什么更新慢了,因为人家在读纸书,或者不读书。
微信读书的团队和我接触的其他微信团队一样,专注而可怕。他们小而专注,反应敏捷,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我习惯在凌晨的时候读一会书入睡,发现问题和想法就会和他们在微信上反馈,基本上第一时间就能得到响应,如果是服务器端的问题,差不多第二天醒来,bug 就修复了。我怀疑这个团队是随时 OnCall 的。
去 App Store 里看看他们更新日志就知道。这个产品一直在迭代,从阅读体验、社交方式、无限卡,到故事,再到看一看、语音阅读、想法,等等。
也许,这款产品诞生之初,就想要终结这场战争吧。
Kindle 依然具备竞争力,尤其是硬件设备,不过购买体验和运营方式太古板了。我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微信读书和得到的电子书(包括阅读器)。微信读书的无限卡和得到的全年 VIP 电子书互补,简直无敌了。俩产品,一年一共两百来块,天下图书尽览。各种各样的书我可以随便读,顺着类似 Page Rank 的方式,我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好书,涉猎多重领域的知识。有的翻一下,有的细细阅读。除了艺术、绘画、摄影、诗词等特定图书,我基本上不再买那么多纸书了。
在阅读领域,这是个最好的时代。
卖桃者说,明天见。
(编辑:夏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