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学在即|复课后如何尽快步入教学正轨?专家给出系统教学策略!

 张福涛lu70kpm9 2020-03-21

花开时节,想见你



开学在即,加强疫情防控期中小学返校复学阶段的教学策略的优化和管理十分必要。主要的对策有:

准备充分教学用品。教材保障部门要在开学前将规定的教材、征订的教辅及时到校,不延误正常上课。

做好教学物资储备和教学环境整治。要按规范要求设置独立的隔离区,提前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护隔离服、洗手液、体温检测设备,配备足够的消毒药品和器具,尤其要高度重视洗手设施的修缮和教学实验仪器的完备。

及时摸底学生学情。要安排教师认真全面梳理假期线上课程的所学内容,针对课程目标精心设计学情摸底测试卷,及时组织学情摸底测试。测试结果由网络测评系统进行及时的数据统计,形成报告,让学生清楚自己假期线上课程的掌握情况。

完成对每个学生进行学情诊断学科组和教研组要总结线上教学情况的得失,根据假期课程学情摸底测评的大数据分析,分析学生能力缺失,摸准学生复学后的知识水平和现有的学习起点。建议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充分利用优秀学生进行“兵教兵”“生帮生”,有利于弥补学习基础薄弱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的不足。

科学调整课程计划。学校要做好“两个统筹考虑”,即:一是统筹考虑延期开学期间已进行的线上教学内容与原定春季学期教学计划的衔接,二是统筹考虑原定教学工作校历安排与调整双休日或暑假休息时间的衔接。

精细编排教学进度。适当统整课时和调整进度。进度调整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一是本学科课程内容的总课时量;二是学校课程计划安排的阶段性调整与假期课程的增设;三是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与效果;四是部分课程内容的统整和合理压缩。

合理控制教学容量。课堂容量会影响学生课程接受的效果。在教学总体时间相对缩短时,课堂上教师应重点加强精讲环节,把一些内容适当整合。

多样选择教学方式。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科学统筹教学内容,面向全体,突出当堂精讲,及时反馈。避免片面追赶教学进度导致学生学习掉队,加剧学生群体中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细化指导学生心理。“停课不停学”期间,大多数学生采取居家线上学习和线下自学相结合,因缺少教师的及时指导与督促,线上学习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针对不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落实返校复学后的教学关键举措 

指导师生做好角色转换。过长的假期,让学生和老师已经有些疲态,松散有余。开学的课程、课表和课堂管理要有重点突出的管理要求,保证学生、老师进入状态快。

精细安排疫期校内活动。为了减少学校教师和学生人群的过于密集的现象,要整体上考虑全校集体性活动的安排,采取减少人员集中次数、人员聚集规模,来适度适当减少人员密集机会。根据活动开展的具体特点,可以将集体性线下活动转到线上进行。

保证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活动安排,最大限度控制课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的人员交叉流动,每间课室学生人数不宜过多过密,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师生相应的聚集场所应定期消毒、课间及时通风。对于外来的学习交流、培训以及研讨活动,适度控制频次,或通过分散调整活动的批次,减少人员一次性聚集的规模。

精心开好两个专题会议。要及时召开毕业班学生会和毕业班年教师动员会。通过开会,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认清备考形势,明确备考要求,制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个别指导与学习困难学生的及时帮扶,减少学生两极分化和学习掉队。学校通过召开年级教师会,了解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化解教师工作烦躁心理。

切实加强教学专题研究。返校复学教学后,教学时间紧,课程进度难免会有加快,但各学校要兼顾学情,尤其加强“两项研究”。一是作业布置的专题研究,提高学生作业和练习质量,减少无效率和无效率的作业。同时,加强集体备考和专题研究,提高课堂练习或课外练习的设计,减少盲目性练习,浪费学生宝贵时间,也浪费老师批改无效练习时间。

重视家校密切沟通联系。要加强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适时召开家长会,做好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告知家长学校的本学期调整和应对的办法,通报家长顾虑的或关心的问题。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家长对学校一些教学调整或工作安排不理解,出现不必要的投诉现象。

精简过多教学评比检查。精简过程检查、教学视导,让老师和校长安排教学,抓实课程计划调整的落实,减少不必要的干扰。特别是减少那些非重要又不紧急的教学检查和与各类专业竞赛及评选的频次,保证学校、老师有充足时间安心教学,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学生个体的备考辅导和作业批改答疑。

适时调整教学评价安排。各学校要统筹课程的调整安排,制定非毕业年级期中、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命题与考察的具体建议。可以将期中考试调整为随堂测验,为后续教学赢得宝贵的时间,避免复习工作的节奏失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