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真的是明朝领土吗?

 懒人老崔 2020-03-21

明朝时期有着一大批贤才宦官,今天与东北是明朝领土有关的这一位是女真族的宦官——亦失哈。

亦失哈,汉名亦信,明成祖时期的宦官,海西女真人。

永乐九年(1411年)春,明成祖任命亦失哈为钦差太监,让他率领官军万余人,乘坐大船二十五艘,小船百余艘沿黑龙江到出海口特林地区,护送奴儿干都司最高长官康旺等奴儿干都司的官员前去统治东北地区,他们大都一辈子老死在了奴儿干都司。

他们对东北地区各族首领进行了抚慰,向他们宣讲朝廷对地方的安抚政策。

没有屠杀一个部落异族便稳定了东北,既保护了东北地区各族人民的安全,又保护了前往东北地区就任的明朝官员的安全。

并支援给东北各族人民衣服、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由于亦失哈一行的努力,第二年八月,东北地区方乞里迷、囊加尔等处女真人首领一百七十八人一道来京,向朝廷进献贡品并表示感谢。

永乐十一年(1413年),亦失哈在在奴儿干都司官衙所在地附近修建了一座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佛寺————永宁寺。

寺名寓意“祈愿奴儿干地区与人民永世昌盛,和平安宁”。

其位于黑龙江入海口的奴儿干城(今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的特林北山上,寺旁先后立有两块记录了明朝管理和经营奴儿干地区事迹的永宁寺碑。

宣德七年(1432年),明宣宗任命康福为奴儿干都司都指挥同知,再次任命亦夫哈为钦差,让他统领官兵两万余人,乘坐大船五十艘,小船二百余艘护送康福上任统治东北地区。

亦失哈一行来到特林,看到永宁寺已被人破坏。经过询问,得知这是当地吉烈迷族人干的。

亦失哈弄清后,从顾全大局,维护东北当地各民族的团结,争取从当地各族人民出发,没有追究、惩罚参加拆毁永宁寺的居民,而是“仍宴以酒,给以布物,愈加抚恤”。

于是,人民老少,踊跃欢忻,心悦诚服。旋于次年春人民自愿重建永宁寺,并刻石作“重修永宁寺记”:国人无远近,皆来顿首,谢曰:我等臣服,永无疑矣!

东北真的是明朝领土吗?

新永宁寺碑与《永宁寺记》碑一样,镶刻着汉文、蒙古文、藏文、女真文四种文字。

既维护了内外东北的民族团结,也维护了蒙古族,藏族,女真族,汉族的民族团结。促进了东北地区各族人民与汉民族人民的往来和联系,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日本人间宫林藏曾在永宁寺遗址目睹“众夷至此处时,将携带之米粟、草籽等撒于河中,对石碑跪拜”。

屈指算来,历经近400个春秋,生活在黑龙江两岸的人民对此碑仍敬若神明。

亦失哈可谓德之大者,汉族人民自古以来便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尔虽为蛮夷,但行汉礼,亦为汉人,兼容并包,海纳百川。

总结来说,东北是明朝的领土,毋庸置疑,当地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明朝拥有收税,行政等国家领土行使权。

亦失哈还曾率领船队抵达库页岛(俄罗斯萨哈林岛)立下石碑,对于内外东北自古以来是中国主权领土的历史证据,亦失哈有着不朽的贡献。

奴儿干都司和所辖卫所的各级官吏只能由明朝政府任命,并要持有朝廷颁发的诰印、冠带、袭衣等。当时有严格规定,奴儿干都司各卫、所官员进京,必带本卫印信文书,方许进京。

摩崖石刻是明代阿什哈达摩崖石刻,位于吉林市丰满区江南乡阿什村的松花江北岸。

两块摩崖石刻分别为“摩崖阁”和“阿什亭”,两处摩崖石刻详细记载了明代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3次率领数千大明军队官兵、工匠来吉林造船的具体时间,证明吉林市是明朝造船运粮基地。

奴儿干都司所辖部民还必须听从政府征调,不得违期,当地部民直接承担了明朝百姓所要承担的义务。

东北真的是明朝领土吗?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