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诗《赠汪伦》的汪伦后裔,到了明崇祯年竟发生了这么一段故事

 江山携手 2020-03-21

三朝典翰坊位于安徽歙县许村镇许村。时代:明崇祯十四年辛巳 ;结构尺寸:四柱三间冲天柱式,宽9米,高11.5米,南面字板上书“三朝典翰”,下书“直纂修徵士郎加五品服俸中书舍人汪伯爵,敕赠元配孺人凌氏,敕封继配孺人吴氏”;北面书“奕世承恩”、“敕赠徵士郎中书舍人汪德章”等字。花岗岩石料构筑,梁柱光洁,现状完好。

三朝典翰坊建于明崇祯十四年,可以看到坊上有“三朝典翰”、“奕世承恩”等题字,是为明朝崇祯的中书舍人汪伯爵和他的儿子而立。中书舍人为明朝宫中的书记官,雅称“典翰”,他的儿子汪德章也得到父亲一样的中书舍人的封赠,故称“奕世”。

三朝典翰坊的来历有一段神奇的传奇故事。牌坊的主人公是中国历史上最小的翰林汪德章和许村奇人汪伯爵。汪伯爵为唐越国公汪华五世孙汪伦的后裔,纳妾胡氏,不仅貌若天仙,而且天生独特的体香,人称香姑。香姑的奇闻美色甚至传到了崇祯那里。崇祯急令督察院右御史和徽州知府将香姑召京纳为贵妃。汪伯爵为 避免满门之祸,忍痛割爱,以妹相称,送香姑进京。汪伯爵因此被授五品服俸。后汪又纳氏。

崇祯十年,香姑病危,急召汪及吴氏进京。吴氏有孕在身,由于途中劳累,提前产一男。三天后,香姑召见侄儿,求崇祯取名。碍于明末布衣不得面君之嫌,崇祯点为典翰,赐名德章。汪德章就这样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小的典翰。香姑后又让崇祯下令建三朝典翰坊。明亡后,香姑亦不知所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