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的起承转合技法

 wuzhi9 2020-03-21

​叶子湖畔:

诗词的起承转合技法

叶子湖畔:

“起”,即起句,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

叶子湖畔:

明起:起句直接点题。张祜《集灵台·其二》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这是一首通过描写虢国夫人的骄纵风骚,讽刺唐玄宗的昏庸。首句开门见山,说虢国夫人得到皇帝的恩赐,次句写骑马入宫,无上的荣耀;三句转向对虢国夫人容貌的描写;末句“淡扫娥眉朝至尊”,体现了她在皇帝面前的随意和任性,表现出她的受宠之深。诗的语言含蓄,似褒实贬,讽刺深刻,入木三分。

叶子湖畔:

暗起:就是在起句中,没有出现标题的字眼,而是通过事物的独特的特征,暗含题目的本意。于谦《咏石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终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千锤万凿出深山”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不点题却含题意,给人想象空间大。

叶子湖畔:

写景起句杜甫《秦州杂诗》之七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一怅望,衰飒正摧颜。此诗是杜甫在秦州期间,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绵延长大和雄奇莽苍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在“莽莽万重山”的狭窄山谷间矗立着的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它那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孤城”暗含悲凉之意,描写出戍卒的环境。次联专从“孤城”着笔,表现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五六两句自然引出对边事的直接描写,寓含着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尾联显示出衰飒的局势正在继续发展,而自己为国事忧伤的心情也未有尽期。全诗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现出悲壮的艺术美。

叶子湖畔:

“承”起而续“承”就是承接连贯。通过与上下句的思路保持紧密的连贯,与起句保持延续、深化或互为佐证,起到承上启下,铺垫蓄势,提供依托的作用。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这首词是刘过为送别在京城结交的好友卢梅坡而作。上片写离别之苦,下片写别后之思。整首词情深意切,婉转动人。从结构来看,“聚散匆匆”一句为全词第二句,相当于 “承”句。“承”首句“聚”意,启下句“散”情,并进一步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两个意象表现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叶子湖畔:

写景承句严武《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此诗描写作者率领军队与入侵的吐蕃军队进行激烈战斗的情景。诗的首句构建了边境的紧张氛围。第二句承接首句,描绘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表现出主将的警觉和敏感。后两句表现了将军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全诗表现了边防将帅在对敌作战中的警惕性,以及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格调高昂,读来使人振奋。

叶子湖畔:

“转”开生面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避免了诗词的平直,让诗意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诗的首句,通过午夜时分“月落”、“乌啼”、“霜满天”三种景象,体现了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第三句转向寒山寺,引出末句“山寺夜钟”,这一诗人在夜泊中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叶子湖畔:

进一层转法就是在转处进行递进式的描写。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诗人以静寂的寒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诗的第一、二句是从正面写出月夜的景象,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第三句进一层转到春天之气候,以此来触动春愁。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反映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体察,自然引出“虫声新透绿窗纱”的春意。这类的转法,称为“进一层转法”。

叶子湖畔:

妙“合”主旨“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写的是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首句通过描写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二句描写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表达出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末句以冰心玉壶自喻,表达出自己为政清廉,如冰清玉洁一般的自豪感。诗中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使全诗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叶子湖畔:

以情作结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前面三联或叙事、或写景,尾联抒发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黯然神伤的情怀。诗人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逐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着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体现了杜甫登楼赏美景,仍然牵挂着家国的百感交集之情。

叶子湖畔:

点题作结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并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的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最后一联,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点出了“送别”的主题,言有尽而情无穷。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