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的改朝换代:明末清初瓷器的绚丽过渡

 斗柄 2020-03-21

“转型期瓷器”我们比较直观的说其实就是对十七世纪,也就是明末清初瓷器的一个总称。这个概念最早是在八十年代初香港东方陶瓷学会针对明末清初瓷器所办的一个展览中最早提出的。然后“转期瓷器”这个名称就一直被大家沿用。其实近些年来我们很多学者都提出,用“转”这个词形容这一时间段的瓷器不是特别准确和全面,现在的学者更倾向于直接叫十七世纪瓷器或者明末清初瓷器。但是由于“转期瓷器”这个叫法在收藏界比较约定俗成,所以今天暂时还是以“转期瓷器”这个名称来做我们今天的主题。

明天启 青花五彩花蝶纹盘

说完了“转期瓷器”的名称由来,我们再来说说“转期瓷器”的时代跨度。学界比较公认的时代划分是把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到康熙十九年(1675年)这段时间生产的瓷器叫做“转期瓷器”。

为什么选择这两个时间点呢?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当时的工部右侍郎刘元震上了一道奏折,希望能够停止景德镇的官窑瓷器生产,他提到了几个理由“赋税繁重”、“灾害频发”、“青料开采难度大”、另外还有就是万历前几年已经烧造了大量的官窑瓷器,宫廷应该完全够用了。(《明实录·神宗实录》卷四三四)。由此条文献可见,这时明代官窑的生产可以说已经崩溃了。

下限我们定在了康熙十九年(1675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就是朝廷派工部郎中臧应选来主持御窑瓷器的烧造,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臧窑”,这件事也标志着清代官窑的确立。

刚才我们说了“转期瓷器”的上限是明代官窑生产崩溃,下限是清代官窑的确立,那我们就不难理解,“转期”其实就是一段民窑瓷器称王的阶段。

明崇祯 青花高唐梦人物故事图

我们稍有陶瓷知识的朋友都知道,官窑才应该代表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那民窑瓷器为什么能在这段时间成为主流,而且在整个的中国陶瓷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由于官窑生产的崩溃,优秀的窑工和画工都集中到了民窑窑场之中。官窑对于瓷器的造型和画样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其实这是对生产者的一种束缚。这时摆脱了官窑约束的窑工和画工终于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工艺创新和艺术创作。

第二就是这一时期对于财富的追求开始成为瓷器生产的主要目的,也就是瓷器生产从完成官府的任务变成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这种情况的变化会导致生产积极性的大幅提高,从而使产品的质量大幅提高。另外一个侧面的积极影响就是明清两代厉行的海禁政策在这个新旧王朝交替之际恰好出现真空,海外市场需求终于和景德镇作坊之间获得了宝贵的连接渠道。

明崇祯青花高仕图三足笔筒 

第三就是在这一时期瓷器生产技术的大大提高,首先就是瓷土淘洗更为精细,从而可以生产出细腻洁白的瓷胎,同时瓷胎的强直性大大增加,晚明官窑琢器常见的倾斜、塌底等问题开始逐渐得到解决。还有就是青花瓷所用青料的提取方法也有了进步,就是用“火炼”法代替“水选”法。这样提取的青料中钴含量更高,所以发色更为亮丽,这为崇祯和康熙青花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我们经常说的康熙“翠毛蓝”就是由此而来的。

期瓷器的诱人之处

首先就是品质精良,这与之前我们所说的技术进步有非常直接的联系,我们把这一时期的瓷器作品与嘉靖万历时期的瓷器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胎釉质量,青花发色还有纹饰绘制的精细程度都高出许多。

其次就是题材丰富。明末清初的瓷器生产摆脱了官窑束缚,画工可以选择任何喜闻乐见的题材绘制于瓷器之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题材就是以版画为蓝本的各种神话传说和人物故事。明代中叶到清初是我国版画发展的黄金时期,《顾氏画谱》、《十竹斋书画谱》、《唐诗画谱》等版画的大量刊印,为画工提供了绝佳素材。而且在明末清初这个王朝更替、动乱四起的时代,充满美好生活气息的人物故事以及能使人心灵受到慰藉的神仙形象,自然更要受到大众的喜爱。

明崇祯 青花祭天图

第三点就是此时的瓷器作品中开始透出出大量文人意趣。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各类文房器具烧造的兴盛。这些文房器具是为了适应此时书斋的需求而生产的,有水丞、印盒、香炉等多种,它们共同为平淡的书斋生活增添了几许趣味。其中以笔筒最具代表性。笔筒在明万历之前极其罕见,但在明末清初时期却异军突起,成为此时的代表作。

明崇祯 青花山水笔筒 

期瓷器的收藏趣味和意义

首先是转期瓷器断代的趣味。我们知道官窑瓷器大部分都是书写款识的,而转变期瓷器几乎都不书写年款,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瓷器的断代难度很大。上世纪就曾将一些崇祯时期品质优秀的青花瓷器误认为是康熙晚期甚至雍正的作品。我觉得对于收藏者来说,这种值得研究、值得探寻的东西,才是真正趣味的源泉。如果有一天你的研究能有所成,那这种成就感才是收藏的终极目的所在。

清顺治 青花花鸟纹

其次是明末清初瓷器题材的趣味。官窑瓷器的纹样过于程式化,而且数量相对大。明末清初瓷器由于它的题材更为丰富,无疑是更具观赏性和亲和力的,而且由于画工在绘制过程中添加了很多个人色彩,所以很少有两件完全一样的转变期瓷器。以版画为蓝本绘制的纹饰,其中既有三国、水浒、西厢记等历史名著,也有一些今日看来较为冷僻的故事题材,而且此时的画师有时还将不同故事杂糅于一件器物,亦是趣味之一。

最后说的是,相对于明清官窑瓷器,转期瓷器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流通性与认可度更高。其原因在于这类瓷器在当时就行销海外,在欧洲扎根,亦是源远流长。这种与国际的接轨对于我们从投资角度来判断一件瓷器的长期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尺。

3月28日徐鸿老师线上课堂

点击《明末清初转型期瓷器鉴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