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部纪录片《蒸发的货币》,让你重新思考钱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联合参谋学院 2020-03-22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翻译的中文名字叫《蒸发的货币》,今儿想跟大家聊聊观看之后的一些感悟。《蒸发的货币》原名是《97% Owned》,

  口碑7.8分,2012-05-01在英国问世,导演是Michael Oswald。

  97% Owned”是什么意思?因为据研究发现,全世界有97%的货币,都是透过债务方式“被制造”出来的,也因此资本才不断的在膨胀。这部纪录片以英国作为观察样本,解释了几个重要的大问题:

  1、大量的资本,是如何远远不断的制造出来的?

  2、过度金融化,如何排挤正常的经济发展?

  3、普罗大众的生活,是如何被大量的资本淹没,影响生活品质的。

  诚然,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有经济体系下如若不是动荡年代或经济危机,甚至即便是在动荡年代与经济危机之中,大多数人几乎也从来不会去思考或提问这部纪录片中开篇问的几个问题:钱是如何创造出来的?钱从何而来?谁会获得好处?钱又有什么用途?货币制度是什么?货币制度背后的钱是什么?

  数个世纪以来,货币制度的机制一直在大众的窥探下隐不可见。然而,它已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却又是无可比拟的,因为货币制度提供了国际主导与国内控制的基础。

  每次经济危机时,有意识的人开始注意到现有货币机制的不足和经济体系的脆弱,重者国家可能会产生暴乱以及政权的更迭,轻者可能引起局部的经济不景气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仿佛又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更有甚者伤疤还没好,就已经忘记了伤痛。当时那些地震似的影响,仅仅如同现在的时不时出现的热点新闻一样,试问,此时的你还在关注“三色”幼儿园吗?同样,对于存在问题的现有经济体系和货币制度仿佛距离我们更遥远,但我依然尝试着去多了解一下多走近一些。

  早期,《货币战争》这本书火了,很多经济学家和行业内人士出来喷这本书不专业的如同小说。暂且不说本书中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等阴谋论的论调有多不着边际,但透过这本书,仅仅“让更多的人知道并相信现有货币机制是有问题”这一点,我就觉得还是有很好正向作用的。很多人是因为这本书才开始对经济学和货币体系感兴趣,但总归有部分科普的意义,涉及到阴谋论的部分还让看过的人乐于传播。有点扯远了,还是说回这部《97% Owned》,本纪录片整体致力于调查并解释英国不断改变的货币制度以及它在英国国内与国际层面的影响。下文分享一下这部纪录片中阐述的一些观点。

  Notesand coins 钞票与硬币

  2010年,英国总货币供给位2.15兆英镑,其中2.6%是有形现金,535亿,其余的2.1兆(97.4%)的总货币供给是商业银行货币,其中这近3%的货币是透过中央银行创造的。

  中央银行印一张10英镑的钞票,然后把它卖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放进它们的自动取款机,但同时商业银行也必须偿还那10英镑或以10英镑买下钞票,这些货币没有利息,但这些货币被转移到了国库。换言之,这是政府融资的一种形式,被称为“铸币税”。铸币税是指政府发行货币获取的利润,钞票与纸币的面值跟制造成本之间的差额。

  当英国中央银行印一张10英镑的钞票,实际的印钞成本约为3到4便士,然后却以10英镑的面值卖给商业银行,那么利润就是印钞成本与实际卖出10英镑之间的差额,这些利润便直接进了国库(注意思考:用什么形式?黄金还是等价值的商品?片子的后面有提到在银行早期是以实际印制的法定货币和等价值物的形式,如贵金属、实业资产、企业债券等等形式,而发展到后期,中央银行仅仅用数字的形式就可以发放货币,而不需要印制钞票)。中央银行创造有形货币、钞票所得到的所有利润都进了国库,以减少我们必须支付的税金,过去十年来,这筹措了大约180亿英镑。在1948年,钞票与硬币,占总货币供给量的17%,这使政府有能力为战后重建提供资金的一个促成因素。这包括建立国民保健署(类似国内的社保机构),在短短60年里,钞票与硬币的比例缩减至3%以下,但在1844年之前,钞票是由私人银行印制的,政府没有从印钞中获得利润。

  在工业化之前,有多种形式的货币共存,所以政府发行法定货币的兴起是较近期的现象。1840年时期,还是金属币作为流通物交换的时期,却没有法律禁止银行印制自己的钞票,所以银行会发行纸钞,以此代表你在银行账户里的财产。纸钞发行后,你就不必再从银行提着沉重的金属币用来进行买卖,而是可以拿到你的纸钞与其他人进行交换,纸钞上面则写着你在银行里有多少钱。

  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这些纸钞变得跟钱币一样好用,更为便捷,因此人们就开始大规模使用纸钞,而不是从银行领出真正的钱。(注意思考:什么是真钱?贵金属,还是比纸钞制造成本高的货币?在片中应该仍然是指法定货币)。显然,当银行意识到他们制造的纸钞已经成为经济中的主要货币类型后,它们明白创造更多的纸钞就能有更多的利润。因此银行开始直接印制一些新钞并借贷出去,用以从中赚取利息,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1840年代,在1840年代,它们做的有点过火了。

  纸钞的印制与发放,导致了通货膨胀,致使经济不稳定,所以在1844年,罗伯特皮尔的保守党政府通过了一条法律把商业银行发行货币的权利收归国有,从此英国央行就成为唯一有印制纸钞权利的机构。从那之后,一切都进入到了数字时代。

  我们现在使用的钱,是商业银行可以凭空创造的数字,而问题的关键是并没有立法来规定存款、个人在银行持有的活期存款或电子形式的钱,而这些钱(数字)实质上恰恰就是活期存款的真面目。存在银行账户的钱被称为“活期存款”,这是银行创造信用时用的会计术语,银行创造贷款时遵循相同的程序,所有存在银行账户里的钱都是仅仅是一笔会计分录。现今流通的货币,大多是电子货币,就是我们账户中的银行活期存款,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而言,立法并没有及时跟进电子货币的发展以及银行实际的运作方式。

  Commercialbank money 商业银行货币

  目前,大多数的钱不是纸钞,也不是金属币,而是数字形式,它只是电脑系统中的数字,它是你的Visa信用卡,它是你的银行卡,你把钱从一个电脑系统转移到另一个,这都是基于庞大的资料库,这种数字货币就是我们现在用来支付的工具(注意思考:有没有突然感觉现在正火区块链和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技术含量比银行现有体系靠谱多了呢?哈哈),我们实际上用它来运作经济。

  其实很多英国人(或许是世界上大部分人),可能认为政府或央行控制大多数的流通货币并发行新货币流入流通,但事实并非如此,是私人银行创造了绝大多数流通中的新货币,也决定如何分配它们。上一节中说到的会计分录的正式术语是“商业银行货币”,当银行放贷款给民众时,它们就创造了新的商业银行货币,当一名民众偿还了贷款,商业银行的货币记录就被销毁,银行则保留了利息当作利润。

  关于银行的运作还有许多的误解,科布登中心做过一项“关于民众认为银行是如何运作”的调查,调查结果反馈,约30%的民众认为,当钱存入了银行后钱就待在那里,而且绝对的安全无误。或许很多人会对这个回答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原因。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小猪存钱罐,不断存钱进去,等有急需时就打破它把钱取出来,所以许多人就保有了这种传统的银行存款概念。他们认为银行是存放金钱的安全地方,当你有需要时,钱就在那里。同样,调查反馈中,也有60%左右的人认为把钱存进银行后,那些钱会给想要借钱的人。比如一位领退休金的人这辈子不断存钱,她以为她的毕生积蓄会被借给某些想要买房子的年轻人,但银行其实不是那样运作的。

  “这基本上是种会计伎俩:银行创造金钱,它们不是借出,当银行发放所谓的贷款时,它基本上假装你存了那笔钱,它必须创造负债,货币供给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理查维纳教授

  目前在英国,货币的创造与控制大多掌握在私人银行手中,大约97%至98%被创造出来的货币,可以称之为银行的”债款“。银行实质上透过发放贷款,发行货币进入流通,这是很少被人了解的事实。这不是阴谋论,不是疯子理论,英国央行对这项过程的描述是:“银行发放贷款时,便创造了新货币。”迄今创造货币的最重要的角色是由银行业扮演的。“当银行发放贷款时,它们为借款人创造额外的存款。”——《2007年英国央行季报》英国央行副总裁:保罗塔克

  更不可想象的是仅少数经济学家明白货币制度的运作,如果不明白货币的运作方式,就会以为大家存钱对经济有好处,然而一旦明白货币制度的运作,真正的情况是,假如大家开始存钱,经济中的货币量会缩减,整个经济体系就会陷入衰退。多数的经济学家并不了解全貌,他们不明白制度中的所有要素,他们用假设与接受到的知识去认知现有经济体系并尝试改造和推广它,却没有实际的去考察细节,而货币是经济的中心,如果不了解货币从何而来、谁创造出来的、何时创造的,那么又怎么能了解整个经济?

  我们现在用的绝大多数货币不是现金而是电子货币,那么创造电子货币的人便得到创造那笔钱的收益,显然创造电子货币比创造现金更加有利可图,因为几乎没有生产成本,所以当银行在十年间从创造现金获得了180亿的利润,银行其实创造了1.2兆英镑。在1998年到2007年,英国货币供给增加至三倍,其中1.2兆英镑是由银行创造的,而180亿英镑是由央行创造的。

  这个现实看起来很荒谬,很多人始终不相信,但是在2009年3月9日,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接受了美国中央银行总裁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广播采访。访谈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联准会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吗?”

  伯南克:“不是纳税人的钱。银行在联邦准备银行有账户,就好像你在商业银行有个账户,所以为了借钱给银行,我们就只用电脑,增加它们在联邦准备银行的账户金额,所以尽管不完全一样,这比较类似印钞票,而不是借款。”

  每当银行发放信贷、购买资产或用自己的账户支付款项时,主要是扩大它们的资产行为,这期间银行便创造了新的货币。当一家银行购买有价证券,比如企业或者政府债券,它会把债券加到它的资产上以相应的金额增加该公司的银行存款,人民花费银行授予他们的信用时,新的商业银行货币便进入流通。

  2009年8月左右到大选期间,一位货币改革者从挨家挨户的拜访中发现,当他试图解释货币制度的运作,人们几乎本能的拒绝接受,他们不相信银行能够凭空生钱,人们更加倾向于把自己的小家庭经济概念套用在国民经济的运作上(其实大部分国人也是这样的)。

  1870年到2010年,英国M4货币供给

  银行信贷的未偿贷款总额又称为商业银行货币达到2兆英镑以上,近至1982年,纸钞与硬币对银行存款的比例是1比12,到2010年该比例上升至1比37,在2007年危机前的十年内,因果商业银行货币供给每年增加7%到10%。7%的增长率等于货币供给量每10年会增至2倍。银行业自身的资产从1980年的2.5兆元成长到40兆元,1980年,全球银行资产的价值是当时全球经济的20倍,到了2006年,根据联合国资料,他们价值75倍。如今世界上所制造的真钱,根本就不是通过生产创造的,而是单纯的通过投机买卖的方式,基本上就是钱滚钱,那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利可图,也无疑是最大的经济活动形式。

  钱不是来自经济活动,许多人认为,假如你有生意,有人来做事,钱就会不知怎么从做事过程中出现,制作物品或是种植东西、贩卖物品或是生产东西,钱会不知怎么的出现,其实不是的,这就像给车子上润滑油,你必须从外部把它加进去。

  当前的货币制度是存在矛盾的,如果人们陷入更深的债务,那么会有更多的货币投入经济,我们的经济就会繁荣,经济繁荣时,借钱就更容易,所以人们陷入到更多的债务中,最终这个循环会持续下去,陷入债务会越来越容易,直到有些人过度负债,然后他们违约,他们无法偿还自己的抵押贷款,那就产生了美国的次贷危机,然后它带来一波违约潮扩散到整个的经济体系中,银行破产,我们便陷入了金融危机,然后银行停止借贷,他们在繁荣期间过度借贷,然后它们停止借贷使衰退更严重,人们失业,变得更依赖债务,基本上只是为了生存,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必须借钱才有的经济制度,我们必须欠银行的债,而这确保银行得到巨额的利润。

  可能这并不容易被感知到,正如你手里拿着实际的钱,你感觉这笔钱是属于你的,然而其实你拿着的这些钱在某个地方的某个人正在为那笔钱支付利息。

  振振有词啊:

  篇幅原因,仅仅摘录了纪录片的前面一小部分观点,如果这勾起了你的兴趣,推荐你看一下。这部纪录片主要是解析英国的货币制度,有些机制与国内的运行机制并不相同,但我觉得通过这部纪录片的观看,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货币制度和经济学常识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让人们了解到目前的货币制度和经济体系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这不仅仅是在货币和经济方面,很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感觉理所应当的事物,在其背后往往存在一个生来就存在缺陷的体系。所以,不要止步于表面,要多去问些看起来很傻但实际却很底层的问题,报着好奇和探索的精神去生活。正如经典力学,在看起来放之四海而皆准时,那些有着探索精神的科学家发现在某些领域经典力学存在缺陷,才开启了量子力学的新篇章。

  最近比较火热的区块链技术亦是如此,很多人止步于知道比特币价值多少让很多人瞬间财富自由这样的事情,但如果深入了解,其实其设计理念和技术架构是充满智慧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有着高度智慧的团队。

  因为比特币的发明需要在经济学、密码学、社会学、计算机学等多个领域造诣极深才能创造出一套这样的体系,也正是现有法币体系的缺陷让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有了生存的空间,其实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火热反而让人们更容易的去理解货币的本质,那就是信任和共识,一旦形成信任和共识,即便那是一串数字它也是有价值的。对于目前的区块链技术更多的是停留在投机投资,而真正的造成影响世界的落地项目目前还没有产生,本着探索和求真的态度去看待,那样才能让先进的技术正向的服务于人类。

  Ps:一种记录,一种分享,不做商业,不是秀场,文采勿喷,相遇随缘,有WO有TA,唯望心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