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绸都骄子:创造1:10的人——潘镜铭

 吴越尽说 2020-03-22

1:10

——吴江绸缎炼染二厂给我们的启迪

 

作者:孙关兴

 

1”何以比“10,除了“1”具有同类的典型性之外,还因为“1”自身是丰富变化的,是具有510直到无穷潜力的缘故。虽然,1”的潜力是与生俱来的,然而,它的产生需要挖掘……

当前,在“生产力”这个概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以后,“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挖掘企业潜在力量”这个课题已日益成为各类企业追逐的目标,在这探索过程中,无数优秀企业家为之倾注了他们全部的心血、追求和爱的奉献。

圆月斜倚在天幕上,它温柔地将它的清辉照衬着“月光下追求的人们”,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和风徐徐吹来、树影婆娑……

“爸爸,你头上有白头发,我帮你拔。”女儿潘青亲昵地抱着镜铭的头、在那头浓密的黑发中寻找他的发现。

“青青,不要乱来,让爸爸看书。”妈妈小珍劝阻着。

“妈妈,你总是护着爸爸,可是,我想让爸爸显得更年轻一点,你说不好吗?”青青顽皮地说。

“小鬼头!”镜铭、小珍一齐叫了起来,一下子大家都相视而笑……

一推开这扇房门,我真不忍打扰这和谐家庭的一幕“天伦之乐”,尤其对于一个当厂长的,要获得这样的机会要比别人少得多。

也许是我的踌躇不前,主人热情地招呼了我,然而,知道了我的来意后,他又显得拘谨起来了。

“他们”这类人总是这样,但是话匣子毕竟会被打开,更何况这4年来的追求、探索是那样地在他胸中翻涌。

 

“我资历不深,经验不足,唯一的长处是年纪轻,我希望得到一次机会……”

分厂、分厂,1987年的一个又热又烦燥的夏天,好端端的一个吴江印染总厂蓦地要一分为三,说是经济形势的需要,可分了厂势单力薄,能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吗?……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组织上需要潘镜铭出任二厂厂长。

潘镜铭明白眼前“担子”的份量,心想:“自己资历不深,经验不足。单凭仅有几年的化纤车间主任和副书记的工作经历,心里真有点发毛,更何况支解后的二厂又是这样一副烂摊子。

二厂分得的产业仅是原印染总厂的热电、化纤2个车间,热电车间210吨大锅炉“用不完的气”吱吱地往空中放。建造于五、六十年代的化纤车间设备陈旧,已接近更新换代期。眼前的生产流程不合理,染色部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后整理部闲得吹口哨,车间坯绸告缺,可咱们的业务员却“稳坐钓鱼台”等坯上门;帐面上流动资金虽说有250万,但大部分是应收款;全厂上下人心惶然,干部生怕留在二厂委屈了自己的才华,职工担心失去那份虽不可观,然而稳笃笃的小奖金。

 

一副支离破碎的烂摊子,一场要直面的严峻的挑战,潘镜铭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副重担,也许这是组织上的一种任命,也许是化纤车间那些老伙伴们一张张充满期待的脸在他心中的强烈刺激,也许还隐含着一股顽强的自我意识“试一试自己的才智和胆识”在激励着潘镜铭。

 

“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思想放到大伙脑子里去。”

“当厂长的诀窍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曾是那么令潘镜铭苦思冥想……

记得当年老厂长曾将他的工作比喻为管理一台机器,告诫他:“你如果想要使你管理的机器效率发挥得好,就得精心调理,发现机器结构有不协调的地方就要仔细调整。哪一只齿轮不灵活,就得及时加点油了。”潘镜铭他希望能寻找一条适合二厂发展的新路。他不顾旁人的嗤笑,走访了乡办印染厂,仔细琢磨那种“中国农民式的管理机制和用人方式……

他又回到了自己当年工作过的染缸旁,撩起膀子与大伙干上一通,出出汗……

他找业务员谈心,掏出他们的心里话,寻找解决坯绸来源的可行性途径。他虚心向厂内的“印染行家”请教,一起策划策划,理顺全厂生产流程的方案……

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时间二厂这台不协调的机器开始运转起来了,干部队伍搞了个“一兼多职”,缓和了职能人员不足的困难,鼓励技术工“一专多能”解决了印染业长期遗留的工种、设备、季节性变化的重迭矛盾;“搞坯承包不封顶”方案的实施,彻底砸碎了业务员们的“安乐窝”,放开了他们的翅膀,一举就招来了滚滚而来的“坯源”……

1988年的春天、潘镜铭非常高兴,这高兴不仅仅是二厂走出了“低谷”,更高兴的是如今的绸缎炼染二厂好似花坛里的花蕾,嫩绿的柳芽一样呈现一派生机。技术改造“填平补缺”项目的相继完成,使工厂这台机器越转越快;500万米真丝绸生产线的投产,改变了二厂化纤老面孔,潘镜铭看到自已的思想已和大伙沟通,自己的打算已被大家理解、潘镜铭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第二件是合法合理地把别人兜里的钱赚到自己袋里来。”如今潘镜铭的案头上又增添了一系列书:市场学、信息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

学习了书上的新知识,掌握了书上的新技术,他确实感到心中透亮多了,例如单拿“街上流行红裙子”这一简单的小事来说。这里面就包含着极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也是一种市场导向。

自古以来,盛泽就是个“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四方商贩来此收卖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改革以来,盛泽东方丝绸市场的崛起,更使盛泽绸乡“锦上添花”。

客户在流动,品种在流动,信息在流动……如何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市场交替变化中把握时机,抢占领先地位呢?

时间差的发现来之不易,“超前意识”更是对一个企业家智力和胆略的严峻考验。

“街上流行什么,我们要先知道”。潘镜铭不失时机地撒开了追市场之“风”、逐流行之“潮”的信息网点。果然,在“仿真丝热”涌来之前,炼染二厂与新联丝织厂联合开发“仿真丝”系列产品,大获全胜,轻快如春风,穿着飘逸潇洒;柔媚如月晕,入手柔和滑爽,产品一投放市场立即独占鳌头,单“双双绉”一只品种60万米上市就抢售一空。

近几年传统产品“电力纺”重振雄风,它薄如蝉翼,柔如烟云,对染整的技术要求很高。另外,重磅型素绉缎、骏花缎系列的问世也给真丝绸印染后整理提出了高难的要求,潘镜铭带领手下的一班“行家”,工艺改了又改,温度测了又测,配方核了又核,在绸乡率先完成了这些产品的试制,并赢得了“质量过得硬”的好声誉。

潘镜铭明白,要想合法合理地把别人兜里的钱赚过来,单有了质量还是第一步,还得学会“生意经”。他仔细分析了市场、客户、生产厂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紧紧抓住客户最迫切关心的“时间、价格”大做文章,他再一次腰斩国营大厂“三院六部”的管理老模式,成立了一个融计划、技术、管理、生产于一体的“炼整办公室”,这种新组合减少了部门之间的扯皮,满足了客户的“时效要求”。同时,二厂在双增双节上狠下功夫,降低了物耗,使染色价格低于同类厂家。19904月份,染色产量达到425万米,创下了历史最好记录,潘镜铭终于完整地塑造了吴江绸缎炼染二厂在社会上的“公众形象”。

 

“厂长就不能多一点人情味吗?

中国有句古语:“居安思危”,潘镜铭脑海中经常萦回着这样一个问题:“二厂声誉有了,企业的凝聚力能长久维持下去吗?”

曾担任过党委副书记的潘镜铭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索,几年来的政工工作经验使他深深知道:“企业的凝聚力虽然与经济效益有关联,但并不是单凭奖金系数的提高就可以维系,它一定程度上还来源于一个企业领导对全体职工的关怀程度,看你能否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发挥他们的才华,当他们的贴心人……”

然而,自己在任期内做得怎么样?“自我形象”在职工心目中又是怎么样?……是通常舞台上出现的那种一本正经,严格无情的千部形象吗?

潘镜铭开始注意起“自我形象”的塑造,他首先从家中开始,他让爱人和女儿评价,爱人抿着嘴笑、女儿扳着指头说:“爸爸欠我4个生日,爸爸不陪我和妈妈上公园……。老工人:“我们对二厂什么都满意,”只是讲到家中的困难时有些黯然。青年人大言不惭地说:“如今我们什么都不缺,房子、煤气、奖金高,就缺老婆生孩子”、“我们男同志没有“产假”……

记得有人给厂长写过一幅漫画性的对联:“这小不点地方,可家可厂可天下;扮这一个角色,能文能武能婆妈”。确实,当一名厂长,如果在家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在厂里就不会是位职工爱戴的好厂长,这个厂长就不是最合格的。

知道了职工的苦衷和需求,潘镜铭心中有了谱,一瞬时,炼染二厂一个“干部关心职工、本地职工关心外地职工、全厂干群关心生产”的好风气在厂区内,在职工家中,在外地职工宿舍中蔚然成风。

“亲爱的潘厂长,我们全家感谢你,自从收到了你厂印发的外地青工经济收入明细表后,我们不但知道我们的独苗小军的经济收入相当好,而且也弄清了以往他总是瞒着我们,总是伸手向我们要钱的谜,感谢你们厂为我们小军的转变做了不少工作,如今看到小军脱胎换骨重新振作起来了……”

潘镜铭捏着手中这封外地职工家属的来信,心中真有说不出的髙兴,自己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于是他继续想方设法,为男青工提供了5天“护产假”;发现老工人家庭中有具体困难,厂里总是主动、尽心去帮助。他积极支持人才培养,鼓励职工自学成才,职工子女上高中、上大学,厂里提供“助学金”……

4年来,潘镜铭将他的人情味撒在炼染二厂的每一个地方,滴滴“爱心”在滋润,在凝聚,它将会发出无穷的力量。

“潘厂长,你能详细讲讲你取得成功的经验吗?

“不!我干得很少,主要靠大家努力,我只是想让大伙多出一点力,多得一份利。”

“他们”总是这样,总是把自己讲得那么少,那么小……

潘镜铭不无自豪地向我讲述吴江绸缎炼染二厂全体职工4年来所取得的好成绩,他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1:10,也就是二厂充分发掘了全体成员无穷的潜力,在短短的4年中实现了人员年平均投入率为3.98%,而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38.04%的可喜成果,这投入和获得的效率之间的比率正好为1:10

潘镜铭还激动地向我展示吴江绸缎练染二厂的“明天”。他说:“路才刚刚开了个头。1985期间,二厂要继续挖潜降本,还要适当扩大规模,要引进涤沦与醋酸纤维仿真丝后整理及印花生产线,到那时候,二厂将发展成为一个具备炼、染、印综合功能的丝绸印染企业,任务艰巨,道路并不平坦,但我充满信心……”

采访结東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多,一个多么有趣、多么形象的“1:10,也许我们可以从中,从吴江绸缎炼染二厂厂长潘镜铭成功的探索中受到那么一点启示:当前,搞活大中型企业该从那方面着手?

本文发表于199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