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绸都骄子:她从绸乡来——童继红

 吴越尽说 2020-03-22


作者:雨 子

在她的履历表上,七五年五月任盛泽工艺美术厂厂长。八五年七月调任盛泽镇工业公司经理。整整拾个年头,她是在工美厂度过的。十年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而十年的风雨,却把她这个普通的中学生塑造成一个善于经营、精于管理的女厂长、女经理,一个绸乡女工中的佼佼者。她的成长既有时代的因素,更是她自己不断努力的结果。

七五年初,童继红来到工美厂。说是厂,其实还不如说是作坊更合适。规模之小,只有一间民房的地盘。工美厂的前身是工艺品试制小组,产品以绢画、彩蛋为主。由于质量不过关,年年亏本。小童接受该厂,摆在面前的是一张仅有3角5分的存折和十几张要吃要喝的嘴。一个工厂,电话装不起;工人坐的凳子是从家里带来的,13元学徒工资也要分期发付。小童心里真不是滋味呀!她难过,但不退却。她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厂办出个模样来。

万事开头难。起步是艰难的,特别对于一个女同志。她向镇上借了二千元钱,就凭着这点资本,她用滚雪球的办法,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对外,她设法扩大经营,产品扩大到家具等;对内,“她尽量减少浪费,杜绝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並提高工人生产效率。七五年底,工厂第一次有了万元产值,转亏为盈。

企业站住了脚跟,小童又开始她的第二个方案。丝绸之乡的盛泽镇,到处是丝绸。她经过一番调查摸底,毅然转产彩旗、坑褥面被面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生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工美厂也出现一派喜人景象。他们生产的素色锦丝围巾畅销北方大中城市。就是产品旺销时,小童又在考虑下一步棋了。她在资金紧张、设备条件较差的惰况下,带领工人开始在锦纶头巾上摸索新品种,搞锦纶印花。在一次订货会上,上海一家百货店送来一条从香港市场购来的转移印花头巾,色彩、花案俏丽大方,一下子把她吸引了。她预感到此巾一定能受到女同志青睐。于是,她不顾盛夏炎热,立即赶到北京纺织研究所请教,並马上赶回来和技术组同志一起制版、设计、上马转移印花头巾。经过日以继夜的苦战终于试制成功。转移印花头巾一投放市场,客户接踵而来,产品供不应求。数百万条头巾打进上海、苏州市场,並畅销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印花头巾给工美厂带来一个崭新的转折。生产规模由小变大,厂房开始扩建,产值利润直线上升,工美厂实实在在跨了一大步。

转移印花头巾的成功,小童尝到了摸准市场信息、抢先一步的甜头。经过细心观察,她又了解到消费者的心理:喜欢不断变换胃口。于是,她又组织人马试制成功真丝转移印花。该项产品获市科技成果奖。同吋,她又开发了月牙边、童装、茶巾、台布等小商品,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熟悉小童的同志,都说她有一股蛮劲。即想办的事,她一定要办成。八二年化纤降价,工美厂损失达三十万元。当时仓库又积压大量头巾,她经过一番思考,决定带领同志去北方城市推销。这时,小童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自从担任厂长以来,她每年有一半时间要外出开会订货、联系业务,现在又要跑了。当然这次压力更大。要是收效甚微,社会舆论会怎样评价她?还有,几百人的工厂如何生存下去?琢磨了许久,她还是咬咬牙出发了。她不愿坐着待“毙”。

她们马不停蹄一直跑到祖国的最北面,黑龙江省的牡丹江、通化、佳木斯等边界城市。白天谈业务,拜访客户,了解市场行情,晚上赶火车换地方。一连数日,她累倒了,鼻血出个不停。有人提出休息几天再走,她摇摇头拒绝了。对于她来说,时间比什么都宝贵。她虽然身在北国,但每天都在牵挂着家里,想着厂里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晴。化了一个多月时间,她们跑遍了东北三省,终于满载而归,推销头巾一百多万条,解决了全厂工人的开支及来年生产的投资。

小童抓好工美厂的另一诀窍是善于用人。她深深懂得折一双筷和一把筷的道理。自己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挑起一个厂的担子。近年来,工美厂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其中不少是邻厂经营不景气而合并进来的。小童对于外厂合并来的工人、干部一视同仁,大胆起用。工人金肇汉,是人革厂合并来的,平时爱说说牢骚话。但小童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认为此人本质不坏,会动脑筋,遇到问题有办法,便将他安排到新成立的经编车间担任領导。在使用干部过程中,小童又不断“修正”自己的决定,尽量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她每年都要请职代会召开二次民主评议会,请工人群众评议干部。合适的连任下去;不适合的进行调动;不行的回去当工人。因此,工人们称赞小童用人是拎得起,甩得落,真正发挥了一班人的积极性,给厂带来了生气和活力。

今非昔比。十载心血,工美厂固定资产从3角5分的存折到2146万元;产品有工艺服装、针织、印染等八十多种。从一根丝进来,可以变成成衣出去,基本上实现了自织、自染、自印、自加工服装的一条龙生产。全厂工人发展到六百多人,年产值达1879万元。八五年十一月,经镇委研究决定,合并成立工艺美术总厂,下设丝织分厂、工艺服装分厂、针织分厂、印染涂层分厂。工美厂的成长,凝结了小童的一片心血。也正是在工美厂这所“学校”里,小童掌握了一份经营管理企业的本领,成为一名精明能干的女企业家。

如今,小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挑着盛泽镇办工业这副担子。她要处理好各种不断涌现的矛盾,平衡好各种不同层次的关系。她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以组织安排全镇的生产。我曾经在两年前采访她。当时她是作为优秀党员的典范,给她进行整理材料的。最近我又走访了她。她仍是那么精神抖擞,南来北往四处奔波,跟外商谈判;跟客户座谈;跟厂家“攀亲”;跟市场对话。我们是同龄人。我为她身上那股执着的追求,那份忘我的拼搏,那片真诚的贡献,那腔滚烫的热血而感动。我想,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整个的时代、整个的人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她是会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光的力、燃不完的生命之火的。

童继红就是这样的人。她正一步一个脚印,从绸乡走来,从绸乡的女工中走来,成为八十年代鲈乡的骄子,成为当今改革洪流中的弄潮儿。

本文发表于1988年12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