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绸都骄子:“吉尼斯”记录的背后——鲁桦

 吴越尽说 2020-03-22

“吉尼斯”记录的背后

——记全纺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鲁桦

作者:余志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伟大出自平凡”。不记得这些话的具体出处。采访了主人公,竟使我更深地体味到句中的份量。

——题记

苏州人服了

1990年9月12日,吴江县盛泽镇工人文化宫的一间比赛大厅里,苏州市真丝打结技术交流表演赛正在进行最后一场比赛,争夺到了白热化程度。

此时赛场犹如激战前的平静。从全市10万丝织女工中遴选出的24位选手个个身手不凡,各自在紧张地做着准备。

吴江新联丝织厂拈丝女工鲁桦正站在中间,她中等个儿,身材匀称,圆脸上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文静秀气。只见她镇静地用双手拍了拍滑石粉袋,增加手指的滑度。微微地低着头,把丝头绕在左手无名指、小指上,右手在左手的食指上熟练地套了一个小小圆圈,再用大拇指按住丝头,右手拿着一把小机剪,作好了准备剪下去的动作,只等一声哨响。

此时鲁桦的心绪是复杂的。真丝打结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1983年时,新联厂力织挡车工陈菊花以每分钟23个结,创造了全国记录,以后新人辈出,不断提高,25个、28个、30个,特别是4个月前苏州新苏丝织厂葛敏、沈丽丽两名后起之秀,每分钟打出32个结,《苏州日报》予以报道时称刷新了全国记录。因此,苏州人非常自豪地说,冠军出在姑苏城。然而,盛泽人说全国记录在绸乡,鲁桦能打32个以上,不信你们来瞧。因此,这次比赛就显得格外隆重。除了精心挑选参赛选手外,市公司、市总工会、苏州新闻单位等,都赶来了。他们要看个究竟,他们要来看真正的冠军。

在这个关键的比赛中,鲁桦深感自己肩上的压力。

“嚯”……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一秒、二秒,三秒……赛场上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只有秒表的“嚓、嚓”声。偶而有新闻记者闪光灯一闪打破了凝重的空气。年轻的姑娘们都奋力在打,巧手翻飞,银丝跳跃。只见鲁桦不慌不忙,分外沉着,正确熟练地做着每一个动作,那10个指头象一架现代化的机器,运转有序,动作协调而又优美。丝线在她手中飞舞,如二龙戏珠,如彩蝶穿花,一个个结在她左手指缝里象一串美妙的音符流淌出来……

“咔嚓”秒表给选手们送去了一个句号,裁判们立即象拾战利品一样上前去数结子。

成绩出来了,第一名,鲁桦。在规定的6分钟里,平均每分钟打结34.17个,最多一次达36个,创下了令人震惊的全国最新记录,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顿时全场为之震动。新联厂欢欣鼓舞,全盛泽、全吴江都兴奋,苏州人也服了,鲁桦确实技术过人,他们也感到高兴,打结水平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对推动整个丝织技术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同时,鲁桦毕竟也是苏州人。大家都为苏州这块宝地上,孕育出了这样杰出的儿女而自豪。

“吉尼斯”记录背后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能看到中央电视台的吉尼斯大全节目,里边都是一些世界之最,且都是比较新奇的事情,象人跟动物呆在一起多少多少天;摩托车能飞过多少米宽的小河等等。而要是我们的真丝打结也冲出国门,列入吉尼斯大全,那么鲁桦她肯定创了世界打结之最,其速度达到了不亲眼目睹难以相信的地步。

真丝比头发细,打结的操作要求“一结两剪”,结子头不超过3mm,而且要一样长短。打这样一个结需5至6个动作,纺工部由此把合格标准定为每分钟打12个结,鲁桦竟打了36个,是它的3倍,而且打的结十分细巧,结子头从不超过lmm。说来可笑,笔者在当力织工时,打结每每不超过10个。在这近似天方夜谭的“吉尼斯”记录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颗怎样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心啊?怎样一颗不安于平庸的心啊!在这记录背后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

1982年12月,18岁的鲁桦带着少女特有的憧憬,踏进了新联丝织厂,成为一名准备车间的拈丝操作工。她暗暗地立下了志,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成绩来做生活的强者。

丝织厂里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早、中、夜三班倒,每天8小时在震耳欲聋的车间里巡迥操作,一班下来,腰酸背疼。轮到早班,凌晨三点多钟就得起床,冬天暖烘烘的被窝真舍不得离开呀!但鲁桦都坚持了下来。她每天上班提前作好准备,虚心向师傅们学习,努力学习操作要领,终于很快掌握了技术,进步飞快。

1984年5月,厂里召开操作运动会,年轻气盛的姑娘跟师傅说:“我要参加这次操运会,跟选手们好好比一比、赛一赛,争个高低,同时也好检验一下自己的本领如何”。师傅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你的技术还未到火候,不要着急,干工作不能光凭一股子热情,要有韧劲,功到自然成,你还得加紧练,到你技术成熟了,再参加吧!”这次鲁桦虽没有参赛,但却使她成熟起来,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光凭自我感觉,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真本領得到大家公认。从此她更加刻苦了。

机会终于来了。下一年县丝绸操作运动会召开了,师傅、领导们根据鲁桦的操作技术情况,决定安排她参加比赛,在实践中锤炼一下这棵好苗子。鲁桦兴奋不已,同时由于第一次参赛,心里很紧张,但她尽力地发挥出来,终于夺得了全县拈丝操作第二名。真丝打结每分钟达到了21个的较好成绩。初出茅庐获得这么好的名次,得到了师傅们和同伴们的赞扬,也坚定了鲁桦的信心。同时,师傅们又发现鲁桦的单丝打结,动作正确,速度较快,就鼓励她说:你的单丝打结很有发展前途,只要今后好好练,必定能出好的成绩。从此,鲁桦一头扎进真丝打结这个王国里去了。

打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事,结有各式各样的结,有几十种打法,如蝴蝶结、活结、客结等等。而真丝打的就是客结。对丝绸操作来说这是基本功,提高了打结速度,也即提高了操作速度,提高产质量,当然我们难得打打结倒也非常有趣,但如果长年累月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地打, 就是十分单调十分枯燥,索然无味的事了。这需要多大的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意志啊!

年轻的鲁桦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选择了一条漫长而充满荆棘的路,然而,她成功了!

1986年9月,在第五届县操运会上,以每分钟31.33个结的成绩获单丝打结第一名,打破了同厂职工陈菊花在青岛创造的23.17个结的全国记录。同时夺得拈丝操作第一名。同年10月,又在全省操运会上,以平均每分钟打结32.12个的优异成绩刷新了全国记录。1986年以来,她蝉联县丝绸操作运动会单丝打结和拈丝操作两个第一名,创造了“五连冠”的好成绩。

鲁桦今天的辉煌成就,凝聚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溶进了多少白天黑夜、零星整块的业余时光。20多岁是姑娘如梦的年华,是姑娘装扮自己的黄金时代,而鲁桦似乎忽略了这一些,她将姑娘们用于妆扮、用于娱乐的时间花在周而复始的打结练习上。

1986年7月一个赤日炎炎的下午,一个小姐妹兴冲冲赶到她家,准备约她一同上街,一跨进门就见鲁桦正低头练习打结。她抬头擦擦脸上的汗,说:“我找到了个好方法,正要试着练习,没法陪你去了”。说完抱歉地一笑,又专心致志地练起了打结。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汗珠顺着她的脸颊流淌,衣服全被汗水湿透了,不知什么时候手指被丝头勒开了条条口子,鲜血从指缝里渗了出来,染红了脚边积起的片片雪白的丝头。她母亲下班回来,看到这番情景,又心疼,又爱怜,久久地抚摸着女儿的手。

一次,鲁桦的母亲上街买东西,嘱咐她照看一下饭锅,鲁桦口里应着,手上仍不停地打着结。母亲从街上回来一进门却闻到了一股焦味,一看饭锅仍在炉子上,女儿竟全然不知,仍在专心地练习打结。饭糊了不能吃了,母亲又得重做,然而母亲并未责怪鲁桦。因为母亲最懂得女儿的心,知道她是个要强的孩子,从小就有一股倔劲,认准了的东西十条牛也拖不回来。小时候小鲁桦为了一道习题,一直坐在桌子前苦思冥想,饭连温几次,直到做出来,她才肯起来吃饭。而今当鲁桦投身到事业中去,怎么能不支持呢?

当然,在鲁桦的成长道路上,也凝聚了母亲和父亲的多少心血。

父母亲都是镇上丝织厂的工人,母亲是位工艺员。父母亲理解她的追求,全力支持她的事业。因此,自那次“饭烧焦事件”发生后,就尽量减少了她的家务,让她全身心地钻研和苦练。母亲还经常帮助她按秒表,记成绩,帮她提高。一次鲁桦告诉母亲,在比赛时,最怕哨子声时,母亲便立即上街去买哨子,跑了许多商店,可当时偌大一个盛泽镇,竟买不到,她便想法到学校跟体育老师借一只。一有空就帮助女儿吹哨子,看秒表。父亲也挺支持,还专门设立了“家庭奖”。为鲁桦树立一个个新目标。

鲁桦的成长同时也离不开企业领导、车间领导、师傅们的培养和关怀。当她有了进步就及时给予鼓励,培养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除了安排她参加操运会外,还安排她去庐山、北京等地疗养,从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她。

众手浇灌着鲜艳的花朵,鲁桦飞快地成长起来,成了一个丝绸界闻名的“打结大王”。她没有辜负绸乡人民,鲁桦顽强地拼搏,用她数不清的故事,印证了“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依然平静 依然执着

1991年3月,春意绵绵。在姑苏的小街上,笔者和鲁桦冒着蒙蒙细雨沿街走着。鲁桦穿着朴素,一如她的人,文静地一点也没名人架子。我们向友谊宾馆走去,去参加《苏州日报》、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当代英雄谱”征文发奖大会。鲁桦作为获奖征文中的主人公出席了会议,向我们作者发奖。市委副书记等领导给劳模们佩戴了大红花。鲁桦平静地站在台前,在水银灯和电视摄影镜头前,她甚至有点腼腆。她胸前的大红花在灼灼闪耀,就如她的一顶顶桂冠。

由于鲁桦在真丝打结上的突出贡献,鲜花和荣誉接踵而来,1986年荣获江苏省“青春献'七五’标兵”,1987年荣获市、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8年被评为“苏州市优秀操作能手”,1989年被评为“纺工部劳模”、1990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这一连串令人眩目的荣誉面前,鲁桦依然平静,依然执着向前。参加发奖会回来路上,当我问起她几年来的荣誉情况和今后打算时,她平静地说:“荣誉只代表过去,而攀登的路永远没有尽头”。顿了顿又说:“我更希望有新手出来把丝绸技术推向新的水平”。

鲁桦仍和往常一样,刻苦努力,毫不放松,产质量始终在车间里名列前茅。她懂得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她热情地帮助小姐妹,毫无保留地把自已的技术传授给大家。她还担任了车间的丙班团分支书记,常常带领班组团员青年参加义务劳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她爱厂如家,把个人的追求、希望和理想溶于集体的事业中去,用灵巧的手为新联厂、丝绸之乡、为全县人民争得了莫大的荣誉,向党、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了一颗赤子之心。

鲁桦面前的道路如花似锦充满阳光,她将又一次去远航,她的目标是今年10月省操运会上再创新成绩。

本文发表于1992年3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