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古人如何道别

 江山携手 2020-03-22
        告别有很多种形式,我们最终都要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告别时候往往少有言语,也忍住眼泪,只有彼此心中发出的深沉共鸣。告别时,现代人经常说的是“拜拜”,火车站,飞机场,地铁,公交旁边往往都是别离之处。然而古时不同现代,亲友相别,山水相隔,此去经年,相逢难说,告别时自然难免唏嘘流涕。
那么,古人用什么寄托送别之情呢? 从古人的诗句中我们可知一二。
长亭
古代交通工具只有两类:一是陆路的车马,二是水路的舟船。从陆路离去,远行或是乘车或是骑马。早在秦汉时,车马所行处,便开始置亭,供行旅之人停歇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
“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亭”。原本只是用来歇脚休息的所在却慢慢演化成为文人士大夫笔下离别与送情的哀婉之地。
宋代,凡饮水处皆歌柳井词的柳三变要离开京城,心上人和他依依不舍。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他于是作了《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道尽了恋人分离时难舍的别情,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南北朝时庾信《哀江南赋》已有“水毒秦泾,山高赵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的句子。倪瑶注《自孔六帖》“馆驿”条中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之说。弘一大师(李叔同)的《送别》更是让人感触万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浦,河道之口岸,供船停靠。“南浦”并非具体地名。南方诗人多用“南浦”意象渲染送别气氛,北方诗人多用“长亭”一词相对。
在那古朴的年代,行者离别此处远行的工具只有两类:一类是水路的舟船,一类是陆路的车马。正如江淹在《别赋》中所写的:“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这里所措写的环境:一是水滨,一是山侧;所用的工具:一是舟棹,一是车马。而送别的背景往往就是“南浦”和“长亭”
屈原的《九歌》中有“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杨灵”“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等诗句。江淹《别赋》更是构建了“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这样动人心魄的意象。
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诗人将离愁别绪的情怀不断地添加到“南浦”这一意象上,南浦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
折柳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隋朝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条似愁肠,柳叶似愁眉,也有人认为,柳丝柔软细长,能系住行人的心,柳枝依依,能传达依依不舍的心绪。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因此,柳的意象便与中国诗歌的离别题材密不可分了。
饮酒
送别酒是朋友即将分离之时,在一起聚餐饮酒。
最好的证明就是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句了。元人杨载《诗法家数》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李峤《送李邕》:“落日荒郊外,风景正凄凄。离人席上起,征马路边嘶。别酒倾壶赠,行书掩泪题。殷勤御沟水,从此各东西。”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把重?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伴着送别酒也有送别歌和送别诗,因为古时的诗歌合为一体,诗都是可以合乐唱出来的,所以送别歌和送别诗都是一回事,这让中国的诗歌创作增光不少,在文学史上,因为送别而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仅家喻户晓的名篇就已经是繁星丽天,数不胜数。
月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这段家喻户晓的名言,以月之圆缺比喻人之离合,兼具诗情与哲理,曾激起古往今来多少离人的强烈共鸣。
月有玉盘、玉兔、玉壶、冰轮、婵娟、嫦娥、蟾宫等别称的月亮,自然成为文人骚客赖以表现别离主题的现成材料。借月咏别,滥觞于南朝作家谢庄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李冶《明月夜留别》云:“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月亮在宋代词人的笔下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芳草
草染上伤别的色彩,淮南小山的作品中已有滥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是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承继。“青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则是江淹《别赋》的发挥。
到了唐代,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李白《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云“东风春草绿,江上候归轩”、王维《送别》云“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等,无一不是借草表达早日相会的意愿。
众多诗人中,刘长卿最擅写草。其“离心在何处,芳草满吴宫”、“离心秋草绿,挥手暮帆开”诗中的草无一不是诗人离情别绪的反映。
再见就是再见,代表着不舍的离别,和期望日后的相见,承载者祝福离去,满带着期盼回来。
告别有很多种形式,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所以每一次告别都要用力。愿我们在彼此看不到的岁月里熠熠生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