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文房清 赏之物,玲珑“砚滴”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3-22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房器物,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

如果说笔墨纸砚是古代文人书房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四宝。那么砚滴之实用功能则要小得多,而相应的清赏把玩价值却要大得多。它们题材多样,寓意美好,其消费对象则往往是达官显贵、皇家贵胄,因此传承至今的砚滴类作品大多具有很高的鉴藏价值。

砚传世品较少,又因其形制小巧而不引人重视,故收藏难度较大。

砚滴的出现不晚于汉代,最早为铜制,后改为陶、瓷、玉、石等材质。

1,康熙 素三彩宝鸭砚滴

2.民国 紫砂仿生莲蓬砚滴

3,清 树叶款青花夔龙纹烟斗砚滴

4,清乾隆 套红料云龙纹小砚滴

5,清乾隆 锡桃形砚滴

6,清早期 铜雕犀牛砚滴

7,宋 粉青釉龟形砚滴

8,铜错金银如意云纹三足砚滴

9,元 青花釉里红鸳鸯砚滴

10,越窑系青釉龟形砚滴,东晋,故宫博物院藏

 砚滴为乌龟形状,龟首昂起,颈部刻划螺旋纹。

龟背前小后大,有圆形的小直口可以盛水,龟腹平坦,刻划十瓣莲花装饰,通体施青釉不到底。   这件砚滴为东晋时期所制,属于南方青瓷越窑系,造型生动,工艺精湛,不失为一件精美的古代文房用具。

11,宜兴窑紫砂百果诗句砚滴壶,故宫博物院藏

此壶造型以石榴为身,蘑菇为盖,藕节为流,灵芝为柄。

肩部饰瓜子,底承柿子、桃子、核桃三支足。壶身上的微缩瓜果均采用果实本色,形状逼真。

主体壶身砂泥呈冷金黄色,掺杂点点暗红砂。腹部刻行书“仙家瓜果四时同”七字。  

作为文房用具的砚滴最早出现时为铜质,两晋时期烧造出青瓷砚滴,此后历代都有瓷质砚滴问世,但精美的紫砂陶质砚滴则十分稀见。

尽管砚滴的外形多种多样,但有三点结构是共同的:

一是腹内中空,可以盛水;

二是在较高的位置上有一细孔,倾倒时,可以滴出水来;

三是背上有一个圆孔和腹相通,圆孔上有一段高起的管状器,可以注入水,用水时,用一个手指按住,把砚滴移到砚台上时,不会有水洒出,只要略松开手指,便有水滴到砚台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