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海贼王》里有三大宝藏,每一个都价值连城。这些宝藏,大家看看就好,因为都藏在作者的脑海里。 不过,中国也有三大海盗宝藏,今天我们就聊聊其中一个:张宝仔宝藏。 张保仔是广东新会县江门镇人,家里是渔民, 15岁那年跟着父亲出海打渔,结果被海盗抓走。 当时,珠江口有很多海盗,搞了一个海盗联盟,大家分成红、黄、青、蓝、黑、白六旗帮派。抓他的是红帮,红帮是其中势力最大的一支,长年在珠江口以及北部湾活动。 帮主叫郑一,据说是郑成功的后代。郑一抓住张保仔之后,见他长得机灵,就收他为干儿子,张保仔原名叫张保,郑一叫他的时候总在后面加个仔,这样才成了张保仔。张保后面招安后,就把仔去掉。 过了一段时间,郑一在一次台风中落海而亡,郑一的老婆石香姑成为了帮主老大。 这个石香菇原本是广东一所妓院的红牌,被郑一听说了艳名,专门抢了过来当老婆。 张保仔就跟着石香菇,名义上也算是干儿子啦。那时候,石香菇三十二岁,张保仔二十一岁,一个如虎,一个似狼,同出同进,日久生情,没多久就睡到了一块。 张保仔就此成了老板娘的小蜜,石香姑给了他一个船队,让他自己经营。 张保仔这个人还是有想法的,他接手后,就约法三章:私逃上岸者立杀;私窃公物者立杀;对掳掠来的妇女强奸者立杀。 而且也不抢老百姓,因为老百姓没钱,你抢了他的,还树了敌,你一动,老百姓就向官府报信。所以张保仔特地吩咐,跟老百姓买东西需要双倍支付,有强抢者立即处死。 这样一来,张保仔的生存环境就大为好转。 对内,张保仔使用洗脑大法,做什么决定时,总是先跟道士透口气,然后让道士说出来,这样一来,大家就深信不疑。 渐渐的,张保仔的地位就越过了石香菇,他变成了红帮的掌舵。 最鼎盛的时候,有大船八百多条,小船一千多条,手下有七万人众,专门在珠江口打劫和走私。 抢的主要是运盐的官船,或者外国商船,根据地就在香港,现在的香港当然繁荣得不要不要的,但在当年就是小海岛,没什么人。张保仔去了之后,那里才渐渐有人做生意,成为了一个商业口岸。可以说,张保仔是香港第一代的开发者。 香港人还专门拍电影纪念他。 因为声势浩大,他自然就被清政府盯上了。不但清政府水军打他,澳门葡萄牙的水军也打他。 搞了数次,张保仔损失惨重,而这时珠江口的海盗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不少海盗都招了安,像他的对手黑旗帮首领郭婆带就投降了。 说起这个郭婆带,也是被郑一大哥给抓来的。他是广东番禺人,郑一死后,他原本也想娶石香菇,娶了那就是珠江口海盗王了,但人家的香菇早就被干儿子拔了。于是,郭婆带拆伙单干了,自号黑旗帮,手下也有数百条船,而且是个文化人,没事的时候经常读书,也从来不打劫读书人。 张保仔被清朝水师以及葡萄牙水师围攻时,曾经向他求救,大概因为有夺妞之恨,所以不救。原本以为张保仔必死,没想到张保仔还突围了。 郭婆带害怕张保仔找他算账,干脆投降。这一投降,起了连锁反应,张保仔知道珠江口海盗联盟搞不成了,因为招安的人必定会用来打不投降的。 是顽抗还是招安? 张保仔选择了后一条路。 招安后,张保仔工作还是很努力的,抓住了蓝帮大佬麦有金。 因为业绩突出,屡受提拔,不过,林则徐一句话,就让他的仕途停顿了:“勿忘台湾郑氏” 招安的十二年后,张保仔病死,石香菇就带着儿子咽到了南海定居。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张保仔的宝藏。张保仔专门打劫商船,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据说他打劫的东西往往分三份,天地人。 天是祭天然后分给穷苦百姓,人是分给手下,地是埋起来。 招安后,这些宝藏被分为九处存放。 据说,在民国时候,有一个人来到台山县上川岛茶湾,向当地一老头打听一个叫扯旗山石船的地方。 老头留了一个心眼,偷听到扯旗山其间有张保仔的宝藏。 老头就故意指了一个错误的地方,等那些人走后,赶紧跑到扯旗山找宝,而在“其间”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 后面,那伙人找了过来,在扯旗山石船的船尾找到一个像锚的石头,在下面挖出了万两黄金。 原来是扯旗山锚间,而不是其间。 一字之差,走宝万两。 不过,宝不只这一处,在上川岛还有一个地方,这是一个叫榄仔的石头堆,据说这里就有宝,还有一个寻宝口诀: 榄仔对峨眉,十万九千四,月挂竹竿尾,两影相交地。什么意思呢? 就是这里有一块像橄榄的石头。 还有一块像眉毛的石头 在两块石头之间,就有巨额宝藏,而找到这个点的方法,是在月夜分别竖两根竿子,等月亮升到竿顶,两根竿影的交汇处就是宝藏了。 在两块石头之间,还真有一块巨石,上面有个小洞,据说就是插竿子的。可惜,另一个竿子插在哪里,竿子要多长,就完全没有线索了。 要是亲们能破译,那这个宝藏就一定能发现。不过,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记得上交国家。 |
|
来自: Wuuu15nw9uty29 > 《猎奇探险》